澳门故事二:


澳门不是金融中心,不是商业中心,旅游景点也少得可怜。澳门是赌城,世界各地的赌徒聚集澳门,不是来吃大餐谈生意,而是来博彩。
赌徒在赌桌上是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的,然而,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肚子饿了, 赌徒便用高热量小吃来补充脑力和体力,于是,澳门小吃应运而生并享誉世界。澳门小吃的特点是味浓、高蛋白、高热量。杏仁饼、蛋挞、猪扒包、潘荣金钱饼…无一不是如此。
1987年, 有一位英国人在一家葡萄牙大宾馆餐厅学会做葡式蛋挞以后来到澳门,在澳门娶了妻并在路环岛开了一家蛋挞店。这个英国人取了个葡萄牙最常见的男性名字叫安德鲁, 他给自己的老婆取了个最常见的葡萄牙女性名字叫玛嘉烈。玛嘉烈本名唐志慧,是祖籍珠海唐家的澳门人。
蛋挞是西点,  是地中海周边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人们喜欢的一种甜食。解放前的广州早茶里就有蛋挞这种西点。然而,  在1987年安德鲁开蛋挞店之前,  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更没有多少人吃过蛋挞。而如今,几乎没有一个女孩不喜欢吃蛋挞。1998年,葡式蛋挞在台湾流行,出现了“万人空巷”排队买蛋挞的奇观。
蛋挞的流行要归功于安德鲁与玛嘉烈。安德鲁并没有想过要出名, 也许是由于懒, 安德鲁蛋挞店开店伊始就宣布每天仅售200份蛋挞, 每份半打6个36澳门元。奇怪的是, 这每天仅售200份的蛋挞成了抢手货, 安德鲁开在路环岛的蛋挞店很快就出名了。
澳门是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组成。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澳门本岛中心区去路环岛很困难,开车也得花去一个多小时。安德鲁蛋挞店每天仅售蛋挞200盒,在澳门人看来, 每天能趁早去路环买到一盒安德鲁蛋挞,就像是博彩中了200分之一的彩头,是很能说明“手气”的事。
安德鲁很满意这种生活:路环岛环境优美,远离闹市,夫妻俩每天一个制作,一个烘烤,不用半天200盒新鲜出炉热得烫嘴的蛋挞便抢购一空…工作愉快,  生活富足而轻松,  朝看潮起潮落,暮听涛声依旧…
玛嘉烈不满意这种生活。玛嘉烈希望能听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夸奖“安德鲁蛋挞”,希望能看到全世界各地都在出售“安德鲁蛋挞”。
安德鲁有英国老牌绅士的固执,玛嘉烈有珠三角人的开拓精神。…夫妻吵架了…玛嘉烈倔强地在市中心炮台山开了一家“安德鲁蛋挞店”…玛嘉烈又在靠近葡京大酒店的新马路开了一家“安德鲁蛋挞店”……这两家“安德鲁蛋挞店”不再是每天仅售200份, 而是多多益善......忙死了, 累死了, 安德鲁觉得生活成了噩梦, 他不知道玛嘉烈为什么不满足富足而轻松的生活, 不知道要赚这么多钱干什么?
吵着吵着分居了......玛嘉烈为了适应大陆游客, 改良了安德鲁蛋挞,把浓烈的焦糖减少,蛋挞的色彩和味道变淡…安德鲁彻底地愤怒了…夫妻离婚了…新开的两家蛋挞店改名“玛嘉烈蛋挞店”......
此后,玛嘉烈把蛋挞店开到了香港…开到了台湾…开到了新加坡…开到了纽约…蛋挞店开到哪儿就在那儿引起“蛋挞时髦”,引起抢购,引起轰动…然后,玛嘉烈把蛋挞配方卖给肯德基,世界各地的肯德基分店都卖玛嘉烈蛋挞…
玛嘉烈的理想实现了。安德鲁由于旧病恶化去世了。

好传奇啊

这是在澳门听来的故事,真的成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