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陈列铅笔玩起了“穿越”


近期,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发现在陈列总理用过的水杯与铅笔专柜竟然是用现在的铅笔布展陈列,(见图左2、3)须知这样的低级历史大玩笑开不起,明明是总理过世后的出产铅笔,怎么可以布展解释为总理生前用过呢?难道作为省文保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玩“穿越”,希望主管部门引起重视,及时纠正。

欠重视!不负责任!
不过也未必是穿越,中华铅笔应该历史也蛮老了,周毕竟四十年前还活着的,也未必对不上号,求证实!
总理是1976年去世的,但以上两款铅笔虽然是中华铅笔,但不会是50、60、70年代出产的任何一款,如果是说明总理曾经喜欢用这款牌子铅笔那是没问题,但用生前用过那就是低级历史错误了。
至于那作笔筒的玻璃杯八成也不是真的,但还可以糊弄,铅笔就不行了。
弄虚作假惯了。
楼主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上次去南京雨花台玩的时候也看到过,当时问了下工作人员,他们说原物的展出要求很高,像空气中湿度啊、光照啊都有影响,所以有些是用复制品来代替。这种问题貌似在其他好多纪念馆都存在。
我认为应该要打上文字“此为复制品”加以说明
楼主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上次去南京雨花台玩的时候也看到过,当时问了下工作人员,他们说原物的展出要求很高,像空气中湿度啊、光照啊都有影响,所以有些是用复制品来代替。这种问题貌似在其他好多纪念馆都存在。
我觉得铅笔最好还是原物好,不用复制品代替,因为大量的复制品代替体现不出历史价值观真貌,与其用复制品,还不如在硬件软件设施上花精力与想法。
这是周总理用过的品种。
楼主您好!首先我们对此现象表示歉意,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纪念馆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因为总理的原件弥足珍贵,保存要求高,需要气候、温度、湿度的配合,根据陈列设计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复原性场景陈列设计的时候,在原件稀缺或保存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是可以利用仿制品进行展示,以帮助观众理解总理当时的一种工作、生活的状态。我们在实际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是会跟参观者说明清楚。现在,您提出的问题很有道理,这一点我们会马上进行整改,请楼主继续关注,监督我们的改进工作。
确实,这种现象貌似在各地纪念馆里都是普遍存在的,陈列馆、纪念馆的作用是呈现出当时的一种状态,大可不必过度纠结于此。既然纪念馆有疏忽的地方,加快整改就好。
到现在为止,铅笔更换了没有?
市旅游集团也弄虚作假,太不负责任!要是给周总理知道了,你们怎么解释。
现在绍兴市周恩来研究会会长也是市旅游集团董事长。而非研究周恩来领域专家学者,这样的半商半官的会长怎么可以把名人文化搞好呢。连今年邓颖超110周年纪念活动方案也没出台,所以说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奇怪”现象。
复制品可以,但明显露出“马脚”的复制品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