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为了什么呢?努力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呢?相信大家都会说当然是为了钱,在实现了自己梦想的基础上还赚到了钱,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如果身无分文该如何赚钱呢?相信这也是大家最犯愁的事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989年,李大琪出身在江苏盐城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8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堂叔告诉他父母在苏州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大琪被河北一所高校录取。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苏州赚钱。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大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苏州,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
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
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倔强的李大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大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于是,他开始睡大街的生活。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谋生手段,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父亲在削甘蔗,旁边摆着一个菠萝罐。他大脑一片空白,泪水模糊了双眼!
虽然近在咫尺,但他没有勇气上前相认。他发誓要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一次,他拾到一个摔成两半的手机。他狠下心花了几块钱去网吧查到赛格有回收手机的,没想到这个坏手机竟然卖了300多元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于是回收坏手机也成为了李大琪的第二个职业、创业起点。
2009年1月,他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拼了命的干活。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搬6吨货。
2013年一天,他听到一家电子厂倒闭的消息,这家电子厂正在拍卖一批废旧手机物料,这让他大为兴奋。在外面他听到里面已经叫到90万了,他一推开门就说:90万,我要了,我们公司要了!
那时的他别说90万,连9万都没见过。那么他哪里来的钱买这批货呢?他想到了以前收购电子垃圾的一个名叫潘云贵的人,之前说过一句“以后遇到大生意,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他就给拍卖的人说,我给我们老板打电话。
90万买一堆垃圾,潘云贵接到电话很忐忑,心里很没底。李大琪拍着胸脯对潘说:“如果要亏钱,我给你打工,这一辈子我都不收费用。我把合同给你签好字。
这个承诺给了潘一个定心丸,他决定拿出90万买下这批货。短短3天,李大琪就给了潘一个惊喜,他把所有的货全卖出去了,卖成130多万,净赚40多万,他怎么做到的呢?
他知道这批货是全新的待料,而不是废品,完全可以使用。而他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把这些呆滞料按不同的分类找到对口的厂家进行销售。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对于李大琪这个对于电子元器件行业没有“门路”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对于李大琪来说,这是一个机会,是个让父母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机会,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对于一个没有“门路”的人来说,互联网可以说是最公正的地方了。于是大琪将目标锁定到互联网上去寻找一个能够处理这批呆滞料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对网络上多家网站和渠道的仔细对比,大琪打算在呆滞料分类更全面和细致的路之遥电子网先试试水,这是一个对由几百家合作分销商构成的巨大产销网络。
大琪激动得几乎要跳了起来,于是他联系了潘,跟潘说了这个网站,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借助这个平台大干一场。
他俩注册了一个电子产品呆滞料回收公司,然后把呆滞料分门别类的挂在网上进行销售,之前90多万的这批货很快的找到了对口的厂家销售一空,李和潘无疑看到他们人生当中的希望。
摸清门道的李大琪非常聪明,他抓住一个又一个机会稳步发展,公司很快走上正轨,他的电子产品回收生意也越做越大。2015年底,他终于赚得100万,实现了当初发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