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月22日消息(记者费倩文)2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报告主体部分由基础资源、企业应用、个人应用、政府应用和网络安全五个部分构成。
以下为donews整理的报告要点:
基础数据:
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
网民上网时间26.4小时/周
2016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与2015年基本持平。
2016年,移动网民经常使用的五类app中,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衡,与网民作息时间关联度较高;网络直播类app在17点、19点、22点和0点出现四次使用小高峰;微博社交类app用户在10点之后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衡,在22点出现较小使用峰值;综合电商类app用户偏好在中午12点及晚8点购物;综合资讯类app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时间分布较为规律,早6点至早10点使用时长呈上升趋势。
中国企业信息化基础全面普及,“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加速
2016年,企业的计算机使用、互联网使用以及宽带接入已全面普及,分别达99.0%、95.6%和93.7%,相比去年分别上升3.8、6.6和7.4个百分点。此外,在信息沟通类互联网应用、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支撑类应用方面,企业互联网活动的开展比例均保持上升态势。此外,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实现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长,分别达45.3%和45.6%。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在企业营销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此外,六成企业建有信息化系统,相比去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在供应链升级改造过程中,企业日益重视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上市互联网企业规模达到91家,总市值突破五万亿
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91家,总体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其中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市值总和超过3万亿人民币,两家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占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57%。
网民上网都做些什么?
2016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除电子邮件外,其他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7%和28.0%;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在线教育课程规模增长明显,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6.2%和84.8%。
1、即时通信:企业即时通信产品成为各厂商战略重点
2016年,网民在手机端最经常使用的app是即时通信,据调查显示,76%的网民最常使用的app是微信,其次是qq,占比为60%。作为基础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在2016年通过拓展服务内容再次得到蓬勃发展。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个人及时应用差异性十分明显,微信在2016年第一季度关闭了导入qq联系人的功能,将连接用户出行、购物等生活服务需求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而qq由于用户群体平均年龄较低,功能偏向于链接年轻人的阅读、音乐等娱乐需求,此外,以陌生社交作为核心功能的陌陌通过引入直播服务得到快速发展,直播服务的营收占比超过7层。
应用于工作场景的企业即时通信产品也成为各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等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在此领域展开布局。
2、网络新闻:社交媒体成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爆发、发酵源头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年增长率为8.8%,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4.0%。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占手机网民的82.2%,年增长率为18.6%。
首先,2016年各大新闻企业丰富内容表现形式,纷纷提供短视频、直播服务,传播形式的创新也给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2016年11月,国家网信办颁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其次,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新闻传播和素材收集的重要途径,带动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的跟踪报道;内容和用户也成为各家争夺的焦点,腾讯、今日头条等商业媒体平台投入重金补贴自媒体作者。
3、社交应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泛社交化
2016年,各类社交应用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平台实现泛社交化。一方面,综合性社交应用引入直播等服务带来用户和流量的增长;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垂直人群、不同信息承载方式的细分社交平台进一步丰富,向创新、小众化方向发展。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得益于名人明星、网红及媒体内容生态的建立与不断强化,以及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的深入布局,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达37.1%。从用户特征来看,微信朋友圈用户渗透率高,除低龄(6-9岁)、低学历人群(小学及以下学历)外,各群体网民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无显著差异;五线城市网民、10-19岁网民对qq空间的使用率明显较高,产品用户下沉效果明显,更受年轻用户亲睐;微博用户特征更为明显,一线城市网民、女性网民、20-29岁网民、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城镇网民对微博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4、网络购物:用户占网民比例为63.8%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为63.8%,较2015年底增长12.9%。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1亿,占手机网民的63.4%,年增长率为29.8%。
5、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9亿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9亿,年增长率为83.7%,占网民比例达到28.5%。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1.94亿,使用比例由16.8%提升至27.9%。
6、截至2016年12月,我国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890万人,相比2015年底增加用户86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13.5%,较2015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
7、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4.75亿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较2015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5831万人,年增长率为14.0%,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8、网络视频:会员付费收入表现出强劲增长趋势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45亿,较2015年底增加4064万人,增长率为8.1%;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4.5%,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接近5亿,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9479万人,增长率为23.4%;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1.9%,相比2015年底增长6.5个百分点。随着4g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手机资费的下调,网民在微信、微博等主流app上观看短视频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
9、网络直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
2016年网络直播服务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持续发展。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其中,游戏直播的用户使用率增幅最高,半年增长3.5个百分点,演唱会直播、体育直播和真人聊天秀直播的使用率相对稳定。
10、网络约租车:用户在网民中的占比为30.7%
截至2016年12月,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6613万,增长率为41.7%,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在网民中的占比为30.7%,比2016年年中增长8.4个百分点;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网络预约专车用户在网民中占比为23.0%,比2016年上半年提升5.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