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晋商大族——南席村武家


南席村武家明初由陕西迁山西太谷。乾隆年间,南席武家第十五代传人,20岁的武贵亮因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不甘长期寄居徐沟姐姐家生活而独闯关东。最初在盛京(今沈阳)商号当学徒,后靠挖掘长白山人参起家,被称为“人参客”。此后,武贵亮在辽东一带陆续开设商号20余家,行业涉及粮食、酿酒、绸缎、当铺、中药材、茶叶等。武家在南席村大兴土木修筑深宅大院5座,其中楼房院3座,厅儿院2座,房屋160余间,房脊皆有铁角兽,大院皆为方砖漫地滚金梁,门面挑角垛斗雕刻玲珑,后楼院建有银窑。
南席村武家大院
道光四年(1824),武贵亮4子武学畴投资7200两白银,在盛京四平街开设天益堂药房,吸收武氏金玉堂、德善堂股份,合伙经营中药材、自制中成药并聘请名医坐诊。到19世纪末,天益堂名声日隆,跃居其时盛京医药界名店之首。民国初年,天益堂中药材批发获利丰厚,年销售额达大洋3.6万元,除在盛京开设天益堂永记、天益堂火记等分店外,还在长春等地开设分店,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天益堂炮制生产的名牌产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安宫散、回天再造丸、大活络丹、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卫生宝、卫生散、虎骨熊油膏及参茸虎骨酒等畅销并享誉全国。民国26年(1937),武步元担任天益堂监理,对天益堂进行全方位改革,店员一改传统的长袍马褂形象,穿西服或制服,留平头或分头。管理上吸收近代企业管理方式,成为近代先进医药企业。新中国建立后,沈阳天益堂实行公私合营,一度改称人民药房。1980年天益堂老字号恢复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