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腾讯却依旧做不好电商

在电商领域频频受挫,却‘愈战愈勇’,腾讯对电商饱含一腔执念,现实却是无法带来真正的价值,而小伙伴京东或许就是其布局电商的一枚不太成功的棋子。
这几日互联网电商圈讨论最多的应该就是“京腾唯”合体了。12月18日,腾讯、京东、唯品会共同宣布,三者达成最终协议,腾讯和京东将战略投资唯品会,共斥现金8.63亿美元认购后者新发行的a类股票。其中,京东认购金额为2.59亿美元,腾讯为6.04亿美元。
关于三方合并后的优势已经被解读了太多,然而,从这盘看似共赢的棋局背后,还可以窥见腾讯对电商的执念,越挫越勇的它似乎企图通过不断的“跑马圈地”来获取安全感,但是却有跑偏的嫌疑。而京东也正在业务增长的困局当中苦苦挣扎,拥抱唯品会未必就能解决它客户构成不健康的顽疾。
电商是腾讯的心病,却无药可医
要说腾讯的电商启蒙,那放到互联圈的发展史上可以算是悠久了。2005年,腾讯上线了拍拍网,这是它的首个电商平台。彼时,淘宝网刚成立2年。从此,腾讯便走上了电商“不归路”,并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而后,腾讯成立了qq商城、qq网购,然后由于二者业务重合太多,最终在2013年合并,对外以qq网购示人。从2011年开始,自建平台运营不善的情况下,腾讯切入电商的思路变成了收购+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共参与投资了至少20家包括在线旅游和移动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公司。
2011年5月,腾讯6000万美元投资好乐买,后者却在2014年倒闭;同年6月,腾讯数千万美元投资珂兰钻石,后者却在2015年被刚泰控股收购告终;2011年余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合办中文版groupon团购站,双方各出5000万美元(约3.25亿人民币)。但是成立一年多,高朋网就宣布与f团合并,但曝出的真相却是高朋被f团兼并,而f团也有腾讯投资的身影。后来由于运营情况不理想,qq团购、f团、高朋被腾讯整合,由f团主导运营高朋及qq团购的业务。但是最后,这几家团购网站的合并也不能阻挡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当时,阿里两轮重金投资的美团网势如破竹,所有的团购网站都败下阵来,最终腾讯系团购网站全军覆没。此外还有妈妈网、卖座网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与易迅的纠葛。2012年收购易迅后,腾讯从理论上具备了电子商务c2c、b2c以及自营b2c的三块业务:腾讯自营、主打3c的易迅属于b2c,类似京东商城;而qq网购业务方向是b2c开放平台(第三方商户聚集),对标天猫;拍拍网业务方向是c2c,类似淘宝。腾讯对易迅寄予厚望,投建的仓储比京东的亚洲一号还大,但是由于市场份额不断被阿里、京东蚕食,易迅越来越边缘化,2014年被腾讯作为战略投资的一部分并入京东,从此易迅二字从此几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腾讯既花了大笔收购费用、又花了巨额投资费用,而牵制阿里、京东的计划却打了水漂。
可以说易迅项目的失败,对腾讯的电子商务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而彼时微信强势崛起,并且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越来越强烈,于是腾讯开始忍痛割爱,将自己的电商烂摊子打包给了京东。
2014年,腾讯支付2.14亿美元,认购京东15%的股权,并承诺京东上市时追加认购5%的股权。除了出钱,腾讯还将旗下一揽子电商相关业务打包给了京东:腾讯数码、腾讯电商(包括拍拍、qq网购)、易讯物流和腾讯广州。腾讯把宝押给京东的做法也不甚高明,京东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才实现了非常微小的盈利,并且今年q3财报显示,京东曾经最引以为傲的gmv增速跌破历史新低,增速远低于体量庞大的阿里。尽管在微信和手机qq给京东预留一级接入点,尽其所有为京东导流,也收效甚微。
而且其在投资京东期间,它不知聚焦,依然左顾右盼:对于京东,既用着,也防着。同时和万达合作飞凡网,投资58同城和大众点评,并推动后者与美团合并......
腾讯在电商上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探一探”不行了赶紧试错下一个项目。对京东的失望,让其不得不再寻找新的机会,于是又在近期投资了永辉超市新物种想要抢占新零售的风口,时隔一天又投了唯品会。
“抄袭、模仿”一直是腾讯的强项,靠着强大的社交用户资源,以往创业公司出了什么新奇特的产品,腾讯就静默地观察学习模仿,等到时机成熟,冷不丁地推出披着腾讯外壳的“高仿”产品,然后依靠自己海量的用户资源很快地就占领了市场,好多创业公司怨念极深却又无可奈何。
然而腾讯并不知道,技术产品好模仿,但是电商运营管理并不是单靠模仿就能解决的。
多次失败的案例已然证明,腾讯在电商“多点开花”的策略显然非常盲目和初级。这种拉郎配的做法根本无法有好的战略合作模式支撑,基本上是一堆皇协军。
而与之完全相反的阿里巴巴,利用自己强大的平台资源,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先是和苏宁联手探索o2o新零售的模式,使得服装见长的阿里在3c数码家电方面也开辟除了新的增长点。上季度财报显示,天猫数据家电增速达到50%。在2017年阿里新零售更是步步为营,开始了实质性的推进。在线下,银泰商业、苏宁云商、三江购物、新华都、高鑫零售等实体商业公司已经整合到阿里的新零售版图,前后至少投入了1 000亿元。并且生鲜领域盒马鲜生的火爆与成功算的上已经给行业树立了一时无法超越的先例。
可以说阿里一系列布局新零售的举措,已经为全球零售业的未来树立了标杆。
同床异梦的联合不堪一击
京东和唯品会几个月前就频频传出“暗通款曲”,而且二者在电商业务板块理论上是存在互补的空间的,所以现在坐实传闻大家并不十分意外。
女性客户对于京东来说,是一个难以言说的伤痛,这两年,京东想尽了一切的办法去取悦女性客户,奶茶妹妹频频出现在时装周,建立自主的时尚品牌,与各服装品牌商见面洽谈......但是,依然面临着服装商家集体出逃,可选品类不多的尴尬。此次入股第三的唯品会,想要趁此机会弥补短板,但是唯品会线下资源“一片空白”,如果只是从线上为其导流,就是“零和博弈”,长此以往,“谁饶得过谁”?有人说京东联合唯品会是要对抗阿里,可是两者加起来市场份额还不及天猫的一半,谈何对抗?
而唯品会目前最大的烦恼就是用户增长的放缓,没有丝毫线下拓展实力的她只好选择抱“大腿”,但是一方面是京东客户男性为主,这对于唯品会来说不是主要的目标客户,另一方面想通过微信导流的算盘可能也要落空,因为前有微信给京东导流不甚理想的先例在那摆着。
这次京腾投唯品会,是二者再次对同一个项目大手笔投资,上一次是永辉超市。12月17日,永辉披露腾讯斥资逾42亿元购买其5%的股份,而2年前京东花费43亿元投资永辉,占股10%。
京东入股永辉,打着给永辉从线上引流的幌子,其实也是想要给自己开辟另一个线下到线上的流量入口。但是,合作一年多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合作对双方的业务促进并不明显。
永辉超市2016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永辉向京东及其关联方出售商品、采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只有区区的1.43亿元,这个数字相对于二者全年上千亿、上百亿的销售规模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双方远远无法达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对于永辉与京东的合作,被很多零售商解读为“与虎作伴”。甚至有永辉的人抱怨,非但没有帮永辉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反而是自己线下的核心客户被线上掌控。尤其是京东2016年对沃尔玛的结盟,让永辉更看清楚了京东当时的合作缺乏诚意。不知道这一次加码投资永辉,是不是在试图修复关系?
而曾经微信支付是作为战略投资京东的一部分主要内容,腾讯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给京东导流的重要入口,但是没多久京东自个儿就觉察着不对付了:此前因为向支付宝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才不合作了,现在还是逃不了这个命运?于是开始推出京东支付,没有自己的支付是刘强东自己承认过的京东战略布局上最大的一个失误。但是“京东支付”肯定会让“微信支付”有那么些不爽,嫌隙也由此而生。
编者的话:几年前,腾讯的第一批盟友珂兰钻石、好乐买、易迅们已经倒下,而现在又拉上美团点评、京东、永辉、唯品会等,想要再次搅局电商圈。只是,快速迭代的电商市场,腾讯似乎永远都差那么一步。也许,腾讯在电商圈,注定只能是边缘人物。而它的“盟友”京东,这两年并不好看的财报显示出了颓势,并且,它本来也只是腾讯电商版图上一颗不出彩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