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会村从绍兴县规划到越城区多年后的小感


首先谈谈过日子:
1.村民日常生活:没有多大改变,菜价还是那个菜价,肉价还是那个肉价,街道还是那个街道,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就从绍兴县变成绍兴市那一会儿,感觉咱终于是城里人了,走几步路就是县里,感觉特有优越感,自打绍兴县变成柯桥区以后,感觉周围都是城里人。大家都一样!
2.村里有孩子出生,要上户口,办证:这个有影响了,以前派出所就在镇上面,坐公交车一会就到了,小孩子刚生出来上户口办证去派出所特方便,现在就比较远,家里有点钱买的起小车的还可以将就将就,没有的只能坐公交了,快一个小时才能到,而且市区的派出所工作人员感觉就是不一样,文化水平职业素养特别高,少哪些哪些证绝对不含糊办事,路近到还好,路远了,那也只能自己认命了,回去拿呗。办各种证件也是,到柯桥办证中心才2公里左右,到灵芝镇办证有10多公里,年纪大点的还找不到。不知道村里管事的父母儿女办事是不是也是那么累。
3.孩子上学:这个肯定有影响,大家都知道学校是分学区的,你是这边的人才可以在这边上学,所以自从变成越城区灵芝镇管以后,孩子去上学就得坐比较久的公交车,碰到下半年日子短,孩子回家都天很黑了,做为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以前村里的小学也没有了,据说还是乾隆年间就提字流传下来的嘉会小学,就那么没了,现在变成了一个驾校。拥有文化历史的传承,就那么断了,真是可惜。
4.户口管理:自打转到灵芝镇以后,我们的户口统一由越城区灵芝镇管理,所以嘉会村里的所有村民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到老了去世,所涉及的证明文件,全部在离我们比较远的灵芝镇管着,文件到还好,存着就存着,奇怪的是人去世后安葬的墓地,也是分户口的,我们村如果有人去世了,那就得去市区的墓地安葬,政府那么决定个人觉得的确也有道理,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合理安排墓地,现在嘉会村变成了同个地方不同户籍的存在,领导人请听听群众意见,看来以后得按地区来,不能按户口来,要不然,人都死了,葬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去,多不方便,头七找不到回家的路,难道去找灵芝镇政府工作人员问路吗?就近原则,合理安排,科学处理老百姓的问题多好。
再来谈谈个人心情:
个人觉得自从我们村变成越城区灵芝镇管理以后,生活诸多不便,虽然交通便利,办个事情要么不办,要办都要准备一天。如果说我们村能回到绍兴县,也就是以前的柯桥区,只要有这样的领导人,村里肯定人人都说好!说不准绍兴各个城区各自较劲,互相比较,我们村已经拖越城区的后腿了,做为最边缘地区,也是爱管不管了,黄赌毒最有可能在这种地方滋生,不良恶霸强占民权最有可能在这种地方蔓延。种种的可能,希望不要成为事实出现在下一代人的面前。
个人情绪发泄完了,总结就是我们嘉会村自从变成绍兴市越城区灵芝镇管理以后,没有啥优点,就只有缺点。多希望能够回到过去,重新选择,看到我们村也能像隔壁柯桥区的村子一样,健康蓬勃的发展!

实话实说,顶一下

想沾到越城区的光,很难很难

不一样,越城人还是看不起乡下土包子

你们那里一提起就两个字乡下

某些行政区划的变更,纯属扯淡。就拿东部的皋埠镇、东湖镇来说,原先自然形成的区划,硬是为了某些人的喜好而重新划分,变成现在的:萧甬铁路以北原属皋埠镇的区域(如大皋埠、小皋埠等村)全部划归东湖镇,萧甬铁路以南原属东湖镇的区域(如东湖及东湖风景区)划归皋埠镇。造成目前皋埠镇无皋埠、东湖镇无东湖的尴尬局面。这想想也挺好笑的。

作为一个生在越城区,活了30多年的人,越城区啊,别想沾它的光,就它揩你的油了。

镜湖北部加入越城区享受不了好的政策,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农民的养老、医疗、村集体福利、拆迁都比不上柯桥!

绍兴行政区划分全国最奇葩,别说这个了,那个稽东王坛无论从地理上,历史上,感情上都无法和柯桥联系起来,还有各种划分上虞绍兴搅来搅去。这真的能提升当地发展,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么?为了背后的各种各样无法晒太阳的利益分配苦了百姓

行政区域变更有应该考虑一下老百姓的感受

楼主别叹苦了,人家是看得起你嘉会村才把你划归越城区的,你看孙端到绍兴县政府所在地柯桥的距离比马山到柯桥还要远,却偏偏把马山划归越城区,把孙端留在绍兴县,如果不是为了三区“融合"而把绍兴县改成柯桥区,孙端到现在肯定还是绍兴县的。

楼主有才,齐贤划给灵芝的12个村,央茶湖南面的五峰 潞阳等还好,西北角的嘉会确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