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胜,原是台湾客家大县苗栗县的混凝土车司机,2003年,老彭萌生了回梅州寻根的念头。初踏上梅州土地,梅州清新秀美的山水,深深吸引了老彭,在梅州数次到访寻根的过程中,老彭便有了在梅州开创事业的计划。
老彭长期以来对台湾茶文化有爱好和研究,于是他和几位朋友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协调下,老彭承包了明山嶂“上炉肚”山头,当起了“拓荒牛”。
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彭德胜硬是铲平了山头,开出了一条条齐整的茶带,种上了台湾特色茶种青心乌龙、青心大囿等。一棵棵茶苗和一粒粒樱花树籽都是老彭和工人亲手种植在数百亩的山林地中,这一干,就是十年!
2013年初,彭瑾瑜跟随父亲来到了梅州。在父亲一锄一镰一铲开垦出来的种茶基地住了几天后,看到地势高耸崎岖的路状、繁杂的农务下父亲消瘦的身影,彭瑾瑜产生了来梅州支持父亲的想法。
数个月后,他完成了硕士班的学业后,毅然来到了明山嶂,选择了跟父亲肩并肩去开创不一样的事业。放下高学历,真正开始做茶农后,彭瑾瑜才算真正体会到父亲这么多年来创业的艰辛不易。
山上常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冬天大部分时候零度以下霜冻天气,生活枯燥乏味,彭瑾瑜好几次萌生想放弃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经营茶场了,彭瑾瑜只好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开始思考农林种植业的出路,慢慢沉下心把企业做好。
对比老一辈的传统种植观念,彭瑾瑜更注重在茶叶的加工营销和樱花的观赏价值方面下功夫。采茶时节,他会研究茶叶书籍掌握最佳采摘、晒青时间,并邀请台湾制茶专家来梅州指导他杀青、揉捻、烘焙等制茶工艺。
农闲时候,他就到明山嶂周边所有的茶场都去走一遍,跟茶农交流种茶制茶心得和经验,甚至还跑到福建武夷山、福建安溪、饶平乌岽山、梅州各县区种茶基地参观学习。
不仅如此,他的大学所学专业也有了“用武之地”,自己拉厂房电路、盖大棚、焊接钢架、修理卡车、修理和改良制茶配套机械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公司不少支出。
经过几年的种植。他用地道的台湾茶种、纯正的台湾制茶工艺,制作出了香型独特、汤色漂亮、茶底醇厚的台湾特有的青心乌龙茶、东方美人茶等,年产茶叶3000斤,在梅州的茶产品中独树一帜,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管理,茶叶基地里的樱花也长势喜人,每年春季,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赏花观景,而彭瑾瑜的勤劳肯干、谦虚好学也得到了茶业同行和当地农户的认可和欣赏,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彭老板”。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