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比了一下,好像就差教室博士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这一项了。
一针见血啊
关注绍兴大学就是关心绍兴发展,试想要是当初浙师大设在绍兴
现在绍兴大学都有好几所了,我看都差不了多少,齐头并进发展比较好
干嘛老想改大学 学院也不错
老文理学院位置好,周边环境要改善。老外山村拆迁,长城路要整改,周边扩大那才是绍兴大学。
所缺的是研究生占在校学生比例。招收研究生需要硕士点,现在能够有硕士点的学科并不多。需要申报一批硕士点意味着更多教授,教授意味着钱。
绍兴文理学院编制上挂靠绍兴市人事局,也就是说,工资奖金都很少,科研项目相对没有钱,意味着收入偏低。所以部分考引进人才的时候给钱吸引人。之前全国范围招了一批教授,人家年限一到就走了。
对头。现在研究生加起来200人都不到。按比例要求,至少1000人。
今年一届招了都没到100人。
这么算下来文理学院近5年都没戏。
认同。
大学非朝夕。
请教授,给钱好用的都是平庸的教授,好教授给钱也不一定会来。好教授需要学生、需要顶级科研设备、需要好的沟通环境。
而研究生,能考研,为何要选一个出了绍兴就没人知道的学校?到时候出来找工作,有多少地方会认?
所以,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加油吧。
中国不是国外,学院和大学没有区别,中国是个很注重表面的国家!不是有个很火的笑话么:
甲:同学你是哪个学校的?
乙:一个理工学院的。
甲:哦,我是清华的~(言语中透露着自豪感)
乙:你好流弊啊。
甲:其实也不算难啦~你当初要是认真点学也能考上的。对了,你是什么理工学院?
乙:麻省的。
甲:。。。。。。
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骨子里觉得学院就比大学低一个档次!
我觉得管理水平提高更重要吧,如果搞一次教育改革,像国外大学那样,让教授管理学校,这样教师的认同感肯定会更好。
这是不可能的 教育一定都是党牢牢把握的 因为这是意识形态的高地 特别是大学这种自由开放的地方
麻省是研究院不是学院
Institute是指理工、工学、科技、技术或专科性的高等院校
没钱,毕业生回馈是全省最底下几个大学排名了,
在中国不是大学就无下拨经费还无所谓,在当今资本社会下请问少政策扶持、少经费怎么发展?否则文理怎么至今还不一流?
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文名是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nstitute可以翻译成学院,但其实在这里的用法是研究所的意思,这级别已经超过University了。
我跟文理的老师们接触还算比较多。从听到的消息面来看,教师最反感的就是学校行政化太严重,老师上课,做科研出成绩是应该的,但是让一般外行总是对此指手画脚不像话。老师要做点教学改革,行政干预要减少。做科研实践,实验室条件要上去。比如人文学院是文理最强的学院吧,但是优势学科学校每年投入有多少?而且学校改革方向是什么,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技能大学。我觉得文理现在还是迷茫中。特别是现任校长纯粹一个理工科生,缺乏做一个大学校长的人文底蕴。
最缺钱,也缺名师。
破破烂烂
没名气,
打肿脸充胖子
可能缺钱是关键吧,现在新进来的都是博士,而且是名校的博士,也就是说青年教师的起点都差不多,但是不同的培养模式,不同的经费保障,导致分配到名校的更容易得到经费,有更多的钱搞研究,容易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