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丈夫明白育儿中爸爸不可或缺?


  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性角色加入到育儿大军当中,比如“凯叔”、“鸟老师”、“马修叔叔”和“麦克小奎”等等,
而这些男性角色的育儿活动往往会成为大热门,场场爆满,这些育儿叔叔们的粉丝除了孩子,还有一大群的妈妈!
这个现象足以证明,我们这一代父母越来越重视父亲角色的重要性,更多父亲也越来越体现出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性和不可或缺。
我们虽然都知道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知道父亲缺失的宝贝们,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但大多数的家庭,依然是一种假性单亲模式。
父亲在家庭和育儿中严重缺失,原因是什么呢?
1、观念问题
在过去年代里,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
男人在外面打拼赚钱,女人在家里相夫教子,即使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女性地位提高了,但在中国男人的骨子里,多少都会留有这种观念的残余。
这使得父亲潜意识里认为,带孩子是家里的事是女人的事,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
2、社会环境原因
在西方国家,多数的父亲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和孩子,父亲对于家庭的重视使得女性更愿意生孩子。
而很多国家的福利政策,也减轻了父母带孩子的 经济负担,这样父母可以更多的放下工作和赚钱的压力,把这些时间都用在更重要的养育儿女上。
在德国,大多数奶爸可以休两个月育儿假,但是很多爸爸依然认为假期太短。父亲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在家待更久。要知道10年前,只有3.5%的男人会休假带孩子。如今时代不同了。
科学研究显示:休育儿假有助于男性成为更好的爸爸。父亲之后也会把更多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连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瑞银集团,也将新爸爸们列为目标客户了。
在瑞银的主页上,一个40多岁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沉思地看着前方。他在想:“我是好爸爸吗?我是不是花了太多时间在工作上面?”
这当然是一则投资策略的广告,然而它传递了一条信息,就连高级管理层的领导者也似乎注意到了:家并不只是一个换衬衣的地方,“父亲”二字意味着更多。但是具体是什么呢?
而在我国,大多数家庭还挣扎在温饱的生存线上,父亲更多的是在外努力工作赚钱构建物质基础,尽可能给妈妈一个温和稳定的育儿环境。这样的大环境也是造成父亲角色缺失的主要原因。
3、母亲角色太强大,占据了父亲的位置
宝宝出生后,妈妈几乎把所有任务揽了过来。妈妈的强大和伟大,让丈夫失去了接触孩子的勇气。
心理学家丽兹洛特·阿纳特认为“许多母亲难以走出传统的角色。有一种现象多次出现在研究中,她称之为母性的把关”
研究认为,从一开始,母亲就影响着父亲共同育儿的勇气。女性限定了男性发挥父亲作用的范围。
女性越局限于母亲角色,把关效应越明显。
阿纳特说:“这种把关会导致伴侣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4、父亲们不知道怎么带孩子,也怕自己做不好
很多爸爸都说过,他们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带孩子,是不知道怎么下手,面对软软糯糯的婴儿,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伤了孩子。
面对大一点的孩子,爸爸们更是窘迫的不知道怎么切入到孩子的世界里才好,经常是尴尬的Say hello,熊孩子不领情的走开了。
而“脆弱”的爸爸们往往碰几次壁之后就逃避跟孩子玩这件事了。
面对这样的生疏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多鼓励和支持,要给他们多一些提示和方法,让他有个切入点和孩子玩起来。
即使爸爸做的不好,也不好批评,爸爸有爸爸的方式,孩子有孩子不一样的感受。
5、有的爸爸自己还是个巨婴
儿子出生以后,我深切地觉得我是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自然是老公了。
下班回来,他径直包包一丢,电脑前一坐。我给儿子喂完牛奶,正要去洗孩子的脏衣服,就听到他叫:老婆,饿死了,什么时候开饭。
饿了只会大叫,这不是和儿子完全一样吗。所以他就是一个巨婴。
婆婆看我忙不过来,总来帮我做事,要我对她儿子包容一点。我能怎么样呢,有和老公吵架的力气还不如自己做算了。
妈妈在家中担任两个角色,第一,她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把家中的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要相夫教子。第二,其实她还担任了爸爸的角色。
原本存在的爸爸,在家中其实没有分量。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个妈妈愿意牺牲自己的能量去工作,赚取更多的生活费,或者说是为了更好的弥补爸爸的角色。
这个时候妈妈们哪还有力气去讲究父亲角色,先把这个巨婴养大再说吧。
如何才能让丈夫明白,在育儿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引导和鼓励
爸爸和妈妈不一样,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出于本能,而爸爸的这种本能反应的比较慢,比较迟钝,所以需要妈妈加以引导和鼓励。
比如我最近跟孩他爹说 :书上说,妈妈跟孩子玩一般都是比较平静温和的游戏,而跟爸爸就能玩得比较刺激,骑大马坐飞机,这种兴奋的刺激是妈妈做不到的。咱儿子不能老玩些温和的游戏呀,需要你来培养男子汉气概。
于是我老公从游戏中抬起头来说“可我每次把他举起来坐飞机,他都说怕要下来啊”。
我说“哪呀,他明明表情很兴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诚实得很呢!” 我老公就大笑着接受了这个说法。
2、让会带孩子爱带孩子的爸爸们影响他
妈妈要多参与或发起爸爸们的聚会活动,可以三四个家庭一起组织吃饭郊游一类。
选择男人对孩子有担当的家庭一起是最好的,朋友的潜移默化或许也会改变他。
有意识地带领父亲结识一些育儿高手父亲,在交谈中了解人家的父亲是怎样对孩子的教育付出心血的。
做妻子的只需让他们结识,无需“教导”丈夫。丈夫在听了、看了优秀家长的行为后,内心自会有触动。
3、教教爸爸怎么带孩子玩
很多时候,爸爸们并非不想根本孩子玩, 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玩,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
这个时候把孩子交给他们,往往没几分钟,爸爸和孩子就一个看电视一个看手机了。
妈妈们在离开之前可以给他们一套玩具,简单的告诉爸爸要怎么操作,然后让他和孩子自己去研究去探索。
最好是玩一些孩子和爸爸都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比如儿子特别迷托马斯,而爸爸也喜欢玩车,妈妈们可以把说明书交给爸爸,爸爸搭建轨道的时候会比孩子还入迷呢。
多选择一些能让孩子兴奋的游戏,孩子欢乐的尖叫声会让他父爱萌发更有参与积极性。
4、一起探讨育儿经和对孩子未来的教育规划
这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挺难的。通常我兴致勃勃的跟孩子他爸聊起一些育儿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搭一两句腔,然后就聊不下去了。
要想改变父亲,让他学习育儿,夫妻双方一起探讨育儿,那就先从改善婚姻生活质量开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彼此的相处质量。关系好,什么事都好办,关系不好,该办的事也不好好办。
只有夫妻感情融洽、家庭和睦,母亲的育儿思想才有可能发挥“影响力”,父亲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育儿中。
对此,我认为妻子可精心设计一些行为,让父亲在不知不觉中关注、重视孩子的教育。
5、做好分工
虽然现在男女地位平等了,但夫妻之间还是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好分工,例如爸爸每天在外工作已经很辛苦了,那么养育孩子的责任就交给妈妈。
但教育就必须要爸爸参与进来,事先要把爸爸和妈妈该做的事分工好,比如去户外带孩子运动锻炼由爸爸负责,在家里讲故事由妈妈负责,洗漱哄睡由爸爸负责,吃饭饮食由妈妈负责等等。
一开始父亲可以先做些简单的,哪怕只是陪在旁边,看着孩子玩也好,慢慢磨合熟悉之后再加大力度。
6、给爸爸树立一个高大厉害的形象
妈妈平时要多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爸爸是个很棒的人,很厉害的人。
让孩子建立对爸爸的崇拜和认可。即使爸爸做的不好,妈妈也要多在孩子面前夸奖和鼓励爸爸。
比如家里修水管、爬高、提重物等妈妈和孩子无法完成的任务都交给强大的爸爸。
家里的电视坏了、电脑和网络坏了,即使我能修好,我也会跟宝宝说这个太难了,只有爸爸能修好,我们只能等着爸爸回来修理,慢慢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就会认为爸爸是最厉害最聪明的人!
实事求是地讲,爸爸在育儿或家务事儿上,比妈妈笨是自然的。
可是,如果以此为借口就把事情推给妈妈,那可不好。干得好也罢,干得不好也罢,只要爸爸下决心干,妈妈们就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
7、妈妈适当退出,给爸爸一席之地
相信很多妈妈都曾经像我一样,总是把孩子死死的绑在自己身边。
即使只是出门三五分钟也还是全程会担心爸爸照顾不好孩子,会不会粗心的让孩子磕了碰了,或者是手忙脚乱的弄得孩子不舒服。
若是进屋看到爸爸在玩游戏或看手机,却把孩子凉在一边,就会火冒三丈一顿指责批评。进而更加断定这个男人带不了孩子,以后还是靠自己吧。
后来我不得不上班,爸爸回家的早,奶奶要准备晚饭,晚饭这段时间就由孩子他爸来照顾了,
时间久了,从孩子的言语中知道,爸爸不但会给她讲故事,还会跟她玩捉迷藏,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把孩子弄哭。
其实爸爸很多时候还是爱和孩子玩的,只是男人有时候放不下面子,还有的时候太害羞,而真正把他和孩子单独放在家里的时候,他们真的可以做的很好。
如果妈妈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么爸爸就没机会接近孩子。
所以,勤劳的妈妈们,适当的放放手吧,这样对你对孩子对爸爸都有好处!!!

道理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