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吉是新丰镇的一名村民。5月下旬,他在自家房子后面垒起了一个柴堆。按理说,在自家的地盘上垒柴堆,谁也管不着,但是这个柴堆给邻居刘志昆一家带来了烦恼。
光步行进出倒也影响不大,问题在于刘家女儿有辆私家车,每天上下班都得经过这个柴堆。刘家女儿已经有过两次经历,在经过此处时车身被柴堆划伤。
于是,刘志昆就找林小吉商量,建议将柴堆往旁边挪一挪。林小吉一开始满口答应,但是几天过去了毫无动静。刘志昆有点沉不住气了,再次找到林小吉,说他说话不算话。两人沟通出现了问题,闹得很不开心。林小吉最后说:“这是我家的地,爱怎么堆放是我的事,你管不着。”
前些天,刘家女儿开车经过时,第三次触碰到了柴堆,这回把刘志昆气得火冒三丈。第二天一早,他火急火燎地到村调委会反映情况,请求村调委会协调处理。
曾经有些矛盾 如今却是误会
村调委会老娘舅老李仔细了解后得知,两家之前就有矛盾。
前几年,刘家盖起了二层楼,2013年,林小吉在刘家楼前盖楼时未留足遮阴距离,两家为此发生纠纷,经村里调解,林小吉留出了1.8米的遮阴距离,之后顺利地盖起了二层楼。
林小吉认为,这块遮阴地也属于自家的宅基地,他有权处置,就在上面垒起了这么一个柴堆。刘志昆认为,这样会影响车辆出行,要求将柴堆挪个位置。双方僵持不下,时不时发生争吵。
在充分掌握了情况后,老娘舅开始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林小吉说:“其实开车小心一点,根本就碰不到柴堆的。再说,我家里也没地方可以放啊。乡下谁家不准备点柴啊!”
“我们都是乡下人,这个我知道,但是你的柴堆垒在进出口的路上,不影响人家出行倒没什么,关键是现在阻碍了他家的出行,这可不太好啊!你换位思考一下,换你,你也不愿意啊!”老娘舅开导。
“我知道,一开始老刘过来说的时候,我也同意挪一挪的,但是这段时间天天上班,没有时间挪。难得有一天休息,赶上下雨啊!老刘后来就过来骂人了,这算什么事啊!我的地我的柴堆我做主,还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既然他骂人,那我就索性不挪了!”老林说。
“你也体谅一下,他女儿的车是刚买的,一来驾驶技术还不太熟练,二来新车连续几次被刮伤,他们也心疼啊!现在给车子喷漆,都要好几百元呢!至于他骂人,是他不对,我也会批评的。”
然后,老娘舅又找刘志昆谈话,首先批评了他骂人的不文明行为,指出碰到问题应平心静气地解决。刘志昆说:“骂人是我的不对,一开始他答应挪一下的,可快一个星期了也没动静,我以为他耍我,毕竟以前两家也有点矛盾的。后来女儿的车再次被划伤,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我愿意为我骂人的事向他诚恳道歉。”
有了两人的态度后,老娘舅将他们叫到了一起,“问题既然发生了,双方就应该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来解决,何况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娘舅还积极地给双方讲解有关法律法规:“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远亲不如近邻,应该相互谦让,搞好团结,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听了老娘舅的一席话,刘志昆主动向林小吉道歉,林小吉也当即同意尽快将柴堆撤了,双方握手言和。
几天之后,通过电话回访,老娘舅得知林小吉已经将柴堆挪了地方,刘家女儿的爱车进出不再受影响了,老娘舅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一方真诚道歉 柴堆挪了地方
老娘舅有话说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日常出行受阻而引发的纠纷,这类矛盾通常会影响邻里关系。我先是从法律的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随后又以“远亲不如近邻”进行道德感化,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风波得到了平息。
(南湖晚报)
驾驶技术差怪柴堆不好
自己家的地 随便放
技术是硬伤
留下爪印
自己技术差还怪柴堆,还要骂人。按我也肯定不挪。你既然求别人,你自己也要帮忙才差不多。
自己水平臭,怪柴堆,真尼玛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