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面临“质量时代”机遇 亟待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共采集有效调查问卷5万份、络媒体与公众评价信息52万条;对银行、移动通信、上购物等12个竞争性服务领域,以及医疗卫生、安全监管服务、公用设施服务等12个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了监测分析;监测综合采用统计调查、文献检索、互联大数据分析和统计资料比对等方法……经过多个部门的协同“作战”,质检总局近日正式公布了2015年重点服务行业质量监测分析结果。沈阳猎头公司
著名猎头机构推荐金领职位著名央视广告-媒介策略总监-服务top5互联客户(80后的妹子或帅哥)30-50万北京公有区块链生态baas项目-coo(游戏互联、酒店、ota方向)120-200万上海 香港 国内著名金融控股集团-首席品牌官 150-200万北京 重庆上市旗下全案广告-策划总监(线上方向)40-70-万北京 上海 知名pre-ipo传媒集团—媒介总监40-60万北京著名影视-电影宣传总监 28-50万北京知名大型商业百货集团公关企划部总经理80万北京知名药业-公关总监(品牌市场pr)40-60万上海 广州
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放、管、服”举措实施和“双创”的展开,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结构在市场竞争中趋向优化,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明显加快,“互联+”应用催生新兴服务业态,服务业呈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正向态势。但在部分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有待提升,特别是与络相关的服务业态投诉水平居高不下,需加强诚信管理,“中国服务”品牌形象整体亟待加强。
据悉,今年是质检总局第3次发布服务业质量监测状况,统计监测依据国家标准《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gbt19038-2009)开展,对国家旅游局、国家邮政局、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单位发布的旅游、快递、银行、汽车售后等行业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了采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了具体技术支持工作,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了调查工作。
针对本次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质检总局已经启动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并将联合有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提高中国服务质量与品牌水平,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质量、标准、品牌、创新等核心要素支撑。
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总体水平稳中有升
但上购物等新经济领域有所下降
顾客满意度是评价服务质量水平的国际通行指标,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社对“全球500强企业”的跟踪调查,企业顾客满意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5年后平均资产收益率提高113%。通过监测发现,2015年服务业顾客满意度为7525,处于“比较满意”区间,高于2014年(7510)和2013年(7449),近年来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稳步提高。总体来看,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但汽车保险、环境治理、医疗卫生等满意度偏低。
另外,竞争性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保持稳定,证券、汽车保险等领域满意度偏低。国际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公众较为关注且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领域,如银行(8429)、移动通信(7392)、旅游(7601)、加油站(7605)和快递(7400)满意度分别同比提高736、284、192、076和030。一些近年来服务创新和规模扩张较快的领域,如汽车保险(6996)、上购物(7239)、快捷酒店(7164)和络新闻(7410)满意度分别同比下降569、347、262和248。汽车售后(7865)满意度与上年度持平。2015年首次对人寿保险和证券领域进行了监测,满意度分别为7037和6831。
服务领域中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品牌形象、预期质量、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其中品牌形象影响最大。具体统计监测结果表明,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短板,特别是商业银行、上购物等领域需加大力度。
重点区域公共服务质量不断优化
但不平衡问题较为明显
从区域公共服务质量来看,重点区域公共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其中京津冀、华东和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示范拉动作用。监测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市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7856,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群众比较满意”的目标。通过具体分析10个省所辖136个地级城市(区)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发现综合性功能较强、开放程度较高、要素多元化的城市(区)得分普遍较高,直辖市下辖偏远区县或经济欠发达城市得分普遍较低,公共服务质量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凸显。
监测结果表明,对资源投入依赖程度较高的服务领域,居民满意度相对较高,如公用设施服务(8200)、市容市貌(8181)、安全监管服务(8004)。对于人员素质依赖程度较高的服务领域,居民满意度相对较低,如环境治理(7785)、行政便民服务(7813)、医疗卫生(7817)。
通过对互联大数据分析,群众对环境治理问题反映最多,占242%,其次是安全监管服务和公用设施服务问题,分别占到238%和150%。“挂号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突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养老服务的提供、软硬件设施水平依然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发展的需求。
从监测指标来看,居民对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治安状况、公共场所设施安全性等方面较为满意;对空气质量、看病医药费负担、公共交通拥挤程度满意度最低。
服务业万人投诉量首次超过制造业
但增长势头趋缓
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内容。随着服务业产值与消费比例的不断提高,服务业万人投诉量达到240,已超过制造业。2014、2015年服务业万人投诉量增长率分别为297%和1538%,显著低于2013年的3203%,反映出我国的服务行业质量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大,服务质量投诉增多的势头趋缓,消费环境有所改善。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类服务投诉中,涉及医疗、教育、旅游等传统服务领域投诉量下降,但有些医患纠纷激化,与互联发展紧密相关的快递、文娱体育、信息通讯等新兴领域投诉量上升。公共设施服务、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服务、互联服务、保险服务等8个类别服务投诉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3519%、2888%、2205%、1770%、1354%、953%、624%和367%。邮政服务、文娱体育服务、信息通讯服务、生活社会服务和销售服务等5类服务投诉同比上升。
另外,远程购物、移动服务、经营性互联服务、美容美发服务、保养和修理服务等领域依旧处于投诉量前列,以络购物为主体的远程购物投诉量呈高发态势。例如,团购消费欺诈、微商购物虚假宣传、电商平台假货风波等层出不穷,远程购物投诉在服务类投诉中遥遥领先;邮政快递类投诉量快速攀升,增幅在服务大类中排名第一,快递延误、邮件丢失损毁情况频发;信息通讯类投诉中,运营商套餐资费、合约机预装软件及服务管理等方面成为投诉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