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行情足足给人们打鸡血,六月份的收官,沪指大涨两个多点,创业板更猛,涨了4个点。全天都在涨,看不到丝毫的回调,仿佛每个细胞都是在强调忍无可忍,别跌了,到底了!
虽说目前这个底部,是否有效还有待商榷。因为大涨的地基不牢靠,大概率是要去二次确认。
那么,目前是否可以放心抄底了吗?别急,接下来我们看看市盈率,通过比较,相信大家会判断出哪些股票更低估了。
股票市场行情主要受估值、流动性、风险偏好三大因素作用,后两者现在肯定不行了,毫无疑问,处于最差时期,那么现在就看估值如何?
沪指目前的pe是12+,低于了2008年的1664点,低于2016年的2638点,高于2013年的“鸦片底”1849点的9+。沪指的大底pe呈现走低的趋势。
深成指目前pe 21+,是1664点的10+的2倍。深成指的大底pe呈现了抬高的趋势。
创业板目前的pe是37+,2011年最低时是29+,有点小距离。
沪深300目前pe是20+,离最低值11+尚有距离,沪深300是白马股的集中营,近期调整了些,但大都不在最便宜的位置。
中小板指目前pe是是26+,接近2011年的21+,高于2008的15+。大底pe也呈现了抬高的趋势。
通过上面的历史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大a股目前的估值是低于2638点,接近了1664点,高于1849点的“鸦片底”。
还存在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代表传统行业的沪指大底pe呈现了走低的趋势,而代表新兴行业的大底pe呈现抬高趋势。虽然样本略为有限,但是也体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
假设目前见底,未来的一段时间不会全面牛市,那么分化结构性行情是少不了的,我们再看看几大主力板块的估值如何?
银行,最大的市值板块,目前银行的pe是6+,很多人总“执迷”银行便宜,事实真是如此吗?
银行的历史估值的下沿是4+,这个数据对于股市老韭菜应该不意外,在几轮大底的时候,个别的银行pe到了3+,例如农业银行、兴业银行。
还有一些投资者会拿国外银行来论证中国的银行估值低估,总爱说的是“国外的银行pe到了10+”。。。
拿美国银行为例。美国银行是真正的混业经营,净利润增速可以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例如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幅达到了28%,28%的10倍pe和1%的6倍pe,到底哪个更便宜?!
美国银行是高分化豪回购,美国银行可以是按月分红,现金流充沛就疯狂回购股份。而a股的银行是低分红高融资无法回购股份,最高的四大行分红比例是30%,靠分化回本至少20年+;刚刚农业银行融资1000亿;而现行的体制问题,银行股回购股份无法实现。
最后,美国和中国的会计准则不同,pe含金量也是不同的。
还有个神逻辑,总会说“我建仓的成本比gjd便宜,比大股东便宜,比增发便宜,比某股神便宜。。。”,所以“我不怕跌,我不会不赚钱”。尼玛,这种逻辑不在投资体系范围之内,实在不值一评!
地产,目前pe是13+,历史最低是2013年的9+。地产接近历史最低估值,这两年地产行情很疯狂,未来2年业绩无忧。
宏观经济指标,最好的就是地产投资了,前5月超预期的到了10.2%。gdp能保持在6.8%,就是地产投资在托底。
电子,目前的pe是19+,历史最低是15+。手机出货量5月同比已经转正,6月新机火爆,最低潮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医药和白酒,目前是右侧,而且历来和指数不同步,我们现在要看是顶部估值,不是底部估值。
医药目前pe是38+,白酒23+,历史最高分别是2010年的52+和2007年的120+,医药和白酒虽然不便宜,但是离历史估值高点尚有不小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