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祖父
文:大河居士
外祖父已故去多年,但我依然想念、思念、怀念他。不仅仅因为我对他的深切的爱,更深层的原因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亲情的重要,没有这种亲情的支撑,我们人类怎么去更好的延续生活。有时候众多亲情是支配一个人勇敢地走下去的理由,外祖父是一位好人,典型的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怕得罪人。一生酷爱劳动,终生都在黄土地上劳作,就是脾气有些古怪。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并弥补性格之缺陷。
外公是一个苦命人。他弟兄八个,他排行老三,生于战乱年代,由于家里人多,家庭贫苦,衣服常常是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吃饭更是凑合,能吃上一顿饱饭就不错啦!就这样艰难的过完了自己的童年,直到自己成家立业之后全靠自己的独立操持。到与外祖母结合,这中间他也不知付出了多少,东借西凑受过多少气,挨过别人多少白眼,这才具备成家的基本条件。成家以后他自己亲手打窑洞,终于建成自己的新家,期间的无奈与辛酸都深藏在他内心。
不久以后,他便有自己的儿女,我母亲是他的大女儿,我母亲很早就很懂事,很小就跟着外祖父母养成节衣缩食的好习惯,总想过好自己的日子,这种习惯一直影响到她现在,可见,在生活中,习惯了一种生活是很难改变的,养成一种好习惯终生受益,我母亲尤其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外祖父的生活一直是清苦的,由于儿女多,我母亲姊妹五个,家庭生活也一直拮据。从我记事起,去他家,只给我一人蒸馍,其余人都是吃的玉米面窝头或黑面馍馍,上午饭是杂面。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外公外婆把他们的儿女全部抚养成人,这时,他们也变得老啦!白发苍苍,写满皱纹的脸,充满了沧桑之感,长满老茧的手,这些都说明他一生的辛劳。操劳了一生,本该是幸福的时候了,外祖父却身患脑溢血,留下半身不遂的毛病,最后,好的只能拄着拐杖走路,这样一直持续到他病逝。他一直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无论处在什么境遇中,他都坚强的走过了人生的每一道道坎、每一道道弯,平时,他对人也总是笑哈哈的。只因为他的说话耿直不会拐弯,有时候避免不了得罪人,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就把人给惹下了,也曾受了一些不怀好意人的闲气。
外祖父爱喝酒,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有时候酒喝多了,就爱多说几句,这样有时候也是容易惹人的。话说多了也不是好事,话多无益,就容易惹是非。这也许是他持续性格压抑造成的吧!他们那时候生活真是苦啊!无论吃穿住用行,还是生活用度,都十分艰苦。但是不管那时候人多么苦,但又是总那么的乐观啊!
外祖父力气大,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他挑的柴是那么大的一捆,干活没的说,锄地,割麦子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不仅活干得快,而且还干得好。受尽了无穷无尽的苦难,也遭受了许多人生的磨难。有些我是通过大人们才了解到的。外祖父的一生辛劳,虽然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但是他很要面子,有时候又不会周密安排计划生活!故而生活也不是太幸福,有时候又听不进去外祖母的规劝。生活也就那么跌跌荡荡,人生也起伏不定,由于彼此不协调,总会生一些闲气、闷气。这也许是他性格的之因吧!谁的性格也都有他的缺陷与不足,有时只不过我们在盖棺定论的时候,不便写罢了。我想写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外祖父。这样才是对我们人生有启迪的。
说实话,我与外祖父相处的日子并不是太长,但从我的眼中,我也看出了他的恓惶,他真的是没有享多少福,后来他的病也来得急,我也记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病,上午觉得难受,赶第二天就病逝了。真的是没有享一天福啊!就那么匆忙的去了。真是人生之大憾,本该是幸福的时候了,可他却匆匆的去了。
如今他住过的院落,也已杂草丛生,窑洞也已破旧不堪,就连院里的树木也长高了许多。睹物思人啊!回想这院子里发生的故事,怎能不勾起记忆印象呢?回想起外祖父的点点滴滴,怎能不去想念他呢?回想他为这个家庭付出的一切,怎能不去爱他呢?
山川依旧,院落依然,而今人却去了,怎能不思、不忆?
斯人已去,音容尚存,德操宛在,吾辈怎能不伤悲?奠之,哀之,念之,思之,外祖父深情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