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明珠——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全称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位于祁县城东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是一座汇集晋商历史风貌、反映明清时代特色的民居精品,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曾是晋商巨贾、儒商骄子乔致庸的故居,如今是传承华夏文明、展现北方民俗的博物馆。
1984年9月,祁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备成立祁县民俗博物馆。1986年11月1日,祁县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民俗专题博物馆之一。此举引领了晋商大院开发旅游的先河。
乔家大院在发展、恢复过程中,形成“四堂一园”格局,即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及花园,占地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呈双“喜”字形,是一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体,屋与屋衔接,院与院相连,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德兴堂呈“寿”字结构,共有5个大院,8个小院,159间房屋;宁守堂和保元堂共有7个大院,13个小院,259间房屋;花园内的亭、台、楼、榭风格古朴。
大院内有各类藏品4000余件,珍品有王铎、傅山、刘墉等名家的书法力作,有仇英、黄慎、陈洪绶等名家的绘画精品,有汉代铜镜、北齐陶俑等国家珍贵文物。其中,犀牛望月镜、九龙灯、万人球三件珍品最为公众熟知。
清代铁梨木犀牛望月镜
由镜面、镜托、犀牛、底座4部分组成。镜面为圆月形,镜框由6块滚圆弧形构件榫结而成,镜托为高浮雕祥云形,犀牛为卧姿,头部上仰,双目望月,底座为高浮雕山石。“犀牛望月”出自一个民间故事。相传犀牛原是一名天将,因犯天规被逐下凡,变为犀牛,在凡间饱受艰辛,因而常常思念天宫生活,于是一到夜晚便仰望月宫,希冀再回天界。人们取“犀”之谐音为“喜”,而犀牛本为天将,有喜从天降之意,故以此为题材,制作成镜,以求喜庆吉利。该文物选材硕大考究,工艺繁简有度,造型生动独特,为馆藏之重器,国家之珍品。
清代红木九龙灯
通高0.91米。灯之主体上下通轴,共分3层。上层为葫芦形挂钮,其下有4条龙,龙首高昂,龙身盘曲;中层为八棱八面形灯身,其中四面为玻璃风景画,四面为水银玻璃;下层有5条龙,其中4条龙首向上,龙身呈“卍”字形,并能转动、伸屈。另有一条龙首向下,能四面转动,龙身盘于主轴。在下层的4条龙头上均有灯台、蜡签。如果把龙头上的蜡烛点燃,烛光自然会辉映在灯体的水银镜上,然后再把9条龙转动起来,就像喷火的蛟龙,蜿蜒盘旋,环绕舞动。综观全器,制作工艺精雕细刻,结构造型独具匠心,是一件集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木雕艺术精品。
万人球
清晚期文物,由水银玻璃制成的球形镜。万人球悬挂在屋顶时,房间内有每个角落影像都能映入其上,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室内装饰品。
乔家大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还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优秀文博单位、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山西十大文化品牌等。乔家大院以建筑格局的精巧,民俗文化的传承,晋商精神的魅力,凸现出大院特色,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罗名贞
来源:方志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