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籍红军长眠江西 海口镇人守墓66年
http://www.ncjljzx.com/show-62-3020-1.html来源:嘉陵江在线
22日,一个来自江西的电话打进了仪陇县委宣传部,称希望寻找埋葬在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一竹林边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的后人。打来电话的人是中国铜都德兴网的记者董世超。
昨(25)日,在仪陇相关部门查找没有进展后,董世超又联系了本报,希望两地媒体能联手为刘德元烈士寻亲。
城镇发展 红军墓地始终未迁
“海口镇的居民默默为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守墓66年,大家都希望能找到刘德元的后人。”22日,中国铜都德兴网记者董世超连线仪陇县委宣传部,称希望寻找埋葬在江西德兴市海口镇一竹林边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的后人。
随后,仪陇相关部门进行了查找,但未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昨日,董世超又联系了本报,希望两地媒体能联手找人。
据他介绍, 在海口镇附近的一竹林边,安葬着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董世超就是海口镇人,近日一直在为寻找烈士后人奔走。从他口中记者了解到,海口镇上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这座墓里埋着一位英烈。66年来,每到清明、中元、冬至大家都会自发来为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烈士上坟、培土、挂纸、披草,海口镇的居民几乎都为这位烈士扫过墓。当地的学校也把这里当作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年组织学生祭扫。“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路过这座烈士墓的时候要记得敬礼。” 今年31岁的董世超说,尽管大家对这位烈士的生平了解不多,可敬畏之心数十年未变。
经过多年的建设, 海口镇不断发展变迁, 可是这座位于镇中心靠近主干道的烈士墓以及它身后的一片竹林却一直没有人打主意。
按照周边目前的地价来算, 这块地现在已经价值不菲, 可是对于这个曾经出过180多位进士,在战争年代涌现了无数英烈的历史文化名镇来说, 当地人都知道这座烈士墓的意义非凡。
海口镇人 想为仪陇籍红军寻亲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烈士刘德元诞辰100周年, 可是这么多年来,当地的居民发现烈士的家属从未现身。“以前信息不方便,或许刘德元的遗属不知道他安葬在此,真希望能找到他的后人,以慰英魂。”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这座守护了半个多世纪的烈士墓一直都怀着深厚的感情,让这座墓纤尘不染。
德兴市有很多烈士墓, 这是当地人所知唯一一座没有后人来祭扫的烈士墓,尽管他们人人都在守护,可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他一直都是一个人。” 据董世超介绍,从镇上老者的依稀回忆中,他了解到这位烈士当年当过连长, 但一直没成家。当地人对他的了解也并不多,只知道他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还参加过有名的长春战役,谁知1950年被国民党残余力量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4岁。
而这些内容大都在烈士刘德元2米高的墓碑上刻着。此外,墓碑上方还篆刻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和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永垂不朽。
碑文上刻着:刘德元同志现年34岁,贫农,四川省尼龙(碑文有误应为仪陇)县人,一九三五年参加红军, 一九三八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生前历任马夫、警卫员、班长、管理员、县大队长、连长等职,被党培养成了人民忠诚的儿子、 优秀的战斗员、 指挥员……不幸于一九五零年四月七日拂晓前,在德兴县海口遭受国民党残余暗杀, 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而牺牲。 德兴县第三区人民政府立。
多方寻找 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四川尼龙(碑文有误应为仪陇县)人?” 这个刻在碑文上能找到刘德元后人的一个重要线索却让大家一头雾水。四川似乎并没有这个地名。董世超没有放弃,通过多方查找,他发现四川南充有个“仪陇县”,和“尼龙”音相仿,说不定碑文上的内容有误差? 他有些兴奋,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仪陇县委宣传部。他后来才知道,南充话里,仪陇的发音和“尼龙”一模一样,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是烈士刘德元的故乡了。
当对方答应帮忙找人的时候,董世超满怀期待,他感觉自己要找的人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可由于刘德元的信息实在不多,寻找起来简直如大海捞针。直到昨日下午,董世超还是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记者昨日致电仪陇县民政局优抚股,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这两天也一直在寻找这位名叫刘德元的烈士的资料。起初他们找到了一位叫“刘德园”的烈士,可是一核对信息,这位“刘德园”当年是在仪陇县的新政镇牺牲的,且名字里最后一个字也不同,只能排除。“仪陇县有6000多名烈士, 我们会尽力寻找有用的线索,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这位烈士的后人,慰藉先烈,回报海口镇人民的深情。”
董世超说,德兴是江西省的“全红县”之一,红色文化氛围一直很浓。这次寻找烈士后人,当地人给予了厚望。 已经有企业家主动联系到他,愿意包下烈士后人往返海口镇的全部费用。本报也呼吁市民共同为烈士寻找后人,知情人可拨打南充晚报新闻热线2225777提供线索。
应该接烈士回仪陇家乡烈士陵园安葬!
四川平昌有个泥龙镇
曾领到“烈属光荣”牌“我幺爸就叫刘德元”来源: 南充晚报 作者:张维 2016-11-08 08:59:15 0
支持你的观点
仪陇籍红军埋骨江西 66年后亲属洒泪祭拜
http://www.ncjljzx.com/show-62-3137-1.html来源:嘉陵江在线
“幺爸, 我们来看你了!”昨(23)日上午,在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海口村刘德元烈士的墓前,专程从南充赶去祭拜的刘跃庭带领烈士其余16名亲属向着墓碑深深鞠躬,滚滚热泪滴落。而站在他们身旁,曾默默守护烈士墓的海口镇人也是满含泪水……
烈士亲属长达66年、跨越1500多公里的思念,终在昨天得到了慰藉。经过《南充晚报》和中国铜都德兴网等媒体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长眠于江西的刘德元烈士迎来了故乡的亲属。
A 66年的等待 烈士迎来亲属拜祭
昨日上午, 德兴市的街头刮起刺骨的寒风。上午9时许,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们来到了海口镇。此时,天空飘着细雨,海口镇街道两旁锣鼓喧天, 当地居民自发制作的横幅从街道一头挂到了街道另外一头。 大人和小孩站在街道两旁热烈欢迎烈士亲属的到来。“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海口镇人66年来守护我幺爸的坟墓。”刘跃庭老人一边走着,口中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在千里之外感受着如亲人般的关爱,老人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在海口村旁有一片幽静的竹林, 那里就是刘德元烈士长眠之地。 烈士亲属在海口镇当地人的陪同下, 来到刘德元烈士的墓前鞠躬跪拜,66年的思念骤然释放,烈士的亲属们泪落如雨……
刘跃庭老人在儿子、侄儿的搀扶下,手捧故乡黄土洒在了坟上,抚摸着残存的碑文,喃喃地说道:“幺爸,你嗅到家的味道了吗?你的侄儿、侄孙、曾侄孙都来看你了,你安息吧!”
刘跃庭老人还从南充老家带去了糍粑和豆干。 他小心翼翼地解开一个布包,捧出了糍粑和豆干,轻轻地放在刘德元烈士墓碑前,静静地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我还想跟幺爸多待一会儿”。
B 66年的守护 感恩之情交织川赣
在现场, 上千海口镇人都在为刘德元烈士迎来亲属祭扫而高兴、欣慰。海口村村民董红伟手牵着71岁的父亲董华旺从人群中走出来, 一步一步走近了这座他们父子两代人默默守护多年的红军烈士墓。相隔千里的刘家人与董氏父子,仿佛一见如故, 董华旺和刘跃庭在烈士墓前相拥而泣。 董华旺老人抹着脸上的泪水说:“66年了, 我们一直在等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今天总算是盼来了!”
董华旺说,在海口镇当地,人人都知道这座墓里埋着一位英烈。他年轻时就是从邻居那里接过守护的责任。66年来,镇里还有数百人参与守护这座红军墓,但遗憾的是一直寻找不到刘德元烈士的亲属前来扫墓。
两年前, 他们委托当地政府部门寻找刘德元烈士的亲属。 但因为刘德元烈士留下的信息很少,无果。
“今年,正好是刘德元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终于找到了刘德元烈士的亲属。”董红伟说, 前些年一直是父亲和当地老人在守护这座烈士墓,如今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了,老人们就叮嘱他把烈士墓守好。
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在竹林间,刘德元烈士墓碑的基石上,镌刻着一个五角星和“永垂不朽”四个大字,模糊不清的碑文记载着他66年前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一抔黄土,千秋英烈,守护刘德元烈士墓碑的海口镇人与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一起三鞠躬,泪水顺着他们的面颊留下,来自南充和德兴的两地人怀着对刘德元烈士的无限崇敬,种种感情相互交织在一起。
相关新闻
记者接受央视采访“为烈士寻亲是我们的责任”
近一个月时间,《南充晚报》和江西多家媒体联手终于为刘德元烈士找到亲属, 为烈士寻亲也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 本报记者张维作为寻找刘德元烈士亲属的参与者、见证人,昨日,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详细讲述了寻找刘德元烈士亲属的全部过程。
10月25日,中国铜都德兴网记者董世超电话打进了本报新闻热线,称希望寻找埋葬在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一竹林边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的亲属。 本报以《仪陇籍红军长眠江西 海口镇人守墓66年》为题,报道了海口镇人想为长眠当地66年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找寻亲人的故事, 开始了为烈士寻亲之路。11月7日, 一位市民打进南充晚报新闻热线称,刘德元可能是自己的同乡;同时,仪陇县民政局也传来消息,一位名叫刘跃庭的老人表示刘德元烈士很可能就是他的幺爸。经仪陇县民政局干部和本报记者比对,认为在市民提供的线索中,刘跃庭提供的线索与刘德元烈士的情况比较吻合。11月8日,为了准确核实刘跃庭的幺爸是不是在江西牺牲的刘德元烈士,本报记者前往仪陇县立山镇查证。11月10日, 经过多方走访,最终确认刘德元烈士祖籍就在仪陇县立山镇,刘跃庭就是刘德元烈士的侄儿。
从10月26日开始, 本报接连在重要版面推出《曾领到“烈属光荣”牌“我幺爸就叫刘德元”》、《走访查实 刘德元就是立山人 烈士侄儿 准备前往江西祭拜》等多篇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烈士寻亲是我们的责任。”本报记者张维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帮助红军烈士找到亲属,这是对英烈的莫大安慰,从接到新闻线索到找到烈士亲属,本报一直高度关注,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最后,本报又积极与德兴方面和烈士亲属联系,协调相关事宜,促成了烈士亲属共赴海口镇扫墓。
相关链接
烈士生前战友:刘连长了不起
站在刘德元烈士墓碑前,84岁的汪贵春老人睹物思人、老泪纵横,66年前的回忆一幕幕涌上心头。
汪贵春老人说,1950年, 年仅34岁的刘德元跟随部队来到海口镇,当地老百姓都知道镇里来了位英勇的“刘连长”。那时候,刘连长带领部队官兵就驻扎在海口当地一个叫练家弄的地方。
当时, 汪贵春跟着刘德元一起剿匪。在他的记忆里,刘连长个子不高,看上去却特别精干, 说话时总是有很浓的四川口音, 他常说自己的老家在四川仪陇,“正因为如此, 大家都把他的故乡听成了‘尼龙’。”
“我们都知道刘德元连长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汪贵春老人回忆说,那时候, 刘德元连长还对战士们说起过他当年参加红军后的一些往事。
记者手记
关于烈士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昨日上午,刘德元烈士的坟墓,迎来66年里最盛大的祭扫。 其侄儿刘跃庭带着晚辈们,含泪鞠躬跪拜。
刘德元16岁参加红军,1950年不幸牺牲在海口镇。 而海口镇人视刘德元烈士如亲人, 使得烈士坟墓历经数十年风雨而完好如初。
今年是刘德元烈士诞辰100周年,得知找到烈士亲属, 当地人自发筹办祭扫活动。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如今事业有成的烈士亲属,自发筹集5万元现金及价值15万元的物资捐献给当地一学校,答谢海口镇人的深情厚谊。于是,这段恩恩相报的真情故事,成为寻亲活动所衍生的温情主题。
“即便找不到烈士的家,我们这里永远是烈士英灵的托付地。”德兴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王建华在祭扫活动上的诚挚表态令人动容。祭扫过程中,刘跃庭特地把从老家带来的黄土,抛洒在烈士的坟头。“幺爸, 这是生你养你的家乡热土, 你嗅到家的味道了吗?”一时间,话语凝咽、热泪纷飞。
刘跃庭说,他年事已高,他和刘氏晚辈都有一个设想, 希望能把幺爸的遗骸带回去, 让他生前没有完成的回家夙愿,由晚辈们代他完成。
记者在海口镇采访时感受到,关于刘德元烈士的故事, 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但是,这些故事,一定会在德兴与仪陇两地永远流传……
走访查实 烈士刘德元就是仪陇人 亲人前往江西祭拜来源: 南充晚报
江西省革命遗址通览
(南充晚报记者 张维 王治钦)在江西德兴市海口镇一片竹林边,暖阳照耀着肃穆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之墓。66年来,每逢清明、中元、冬至海口镇人都会自发来为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烈士扫墓,并期盼早日寻找到烈士的亲属,去拜祭英烈。
连日来,江西多家媒体和本报联手为刘德元烈士寻亲。昨(10)日,从仪陇县立山镇传来消息,红军烈士刘德元的祖籍就在该镇黄家坝村,在找到刘德元烈士的侄儿刘跃庭之后, 如今78岁的刘跃庭迫切希望赶往海口镇,去拜祭牺牲在江西的幺爸。
挨家挨户走访 确认烈士祖籍就在立山
11月9日、10日, 仪陇县立山镇民政所干部和黄家坝村的村干部刘耀定, 连续两天时间在该村挨家挨户走访, 逐一向当地年龄较大的老人打听了有关刘德元烈士的情况。 尽管距离刘德元烈士参军离家已经有80多年时间, 村里一些80多岁的老人对刘德元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 不过还是有村民听长辈说起过刘德元早年跟着红军部队离家的事。仪陇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根据当地村民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对,在参军时间、年龄等信息上都与牺牲在江西的刘德元烈士吻合。“我们最终认为长眠海口镇的刘德元烈士的祖籍就在立山镇黄家坝村,刘跃庭老人就是刘德元烈士的侄儿。”
刘跃庭老人说, 当年幺爸刘德元跟着红军走时才17岁。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家人还回到立山镇打听过幺爸的消息,但一无所获。后来,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家里发了一块“烈属光荣”牌,并告诉他们,刘德元已经牺牲了,但并不知道牺牲地点。从那时候起,他的爷爷奶奶就一直希望找到幺爸牺牲的地方,坟墓在哪里?“爷爷奶奶以及我的父亲去世之前, 都曾给我说起过这件事,希望我能够继续寻找幺爸的坟墓,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找到了他牺牲的地方。”
“感谢《南充晚报》,正因为在报纸上看到远在江西海口镇的居民正在寻找刘德元烈士的亲属, 我们才知道幺爸刘德元1950年在当地牺牲了。”刘跃庭说,不仅是他,整个家族的人都很激动,大家在第一时间都互相告知了这个消息。
“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幺爸!”刘跃庭说,他会和亲友尽快赶往江西海口镇,专门祭拜幺爸刘德元。
消息传回德兴 当地居民来电致谢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谢谢你们!”昨日上午,历经半个多月的寻找, 中国铜都德兴网记者董世超从本报得知已经找到刘德元烈士的亲属的消息时,难掩欣喜之情。
董世超说,这么多天来,寻找烈士亲属的线索几无进展。他们远在江西,求助《南充晚报》联手寻亲,就是为了等待奇迹出现。没想到奇迹真就出现了,他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把这个好消息传给了每个关心这件事的海口镇居民。 接下来,德兴当地还会在第一时间着手准备烈士遗属祭拜英烈的欢迎仪式。“66年来,海口镇人始终希望长眠墓里的英魂能迎来后人祭奠,如今,终于快要成为现实了。”
11月9日, 本报记者将已经找到刘德元烈士亲属的消息告知江西的媒体后,一直关注这件事的《江南都市报》在次日便刊登了这则消息。从报纸上得知这一喜人的消息后,德兴市所有关心这件事的居民都赶到非常欣慰, 大家奔走相告。他们还通过拨打热线向找到烈士后人的《南充晚报》表示感谢。
来电的德兴市民在电话中说:“你们帮我们实现了多年夙愿,这座烈士墓客居江西半个多世纪,我们当地人守护了这么多年,终于将迎来烈士血脉亲人的祭拜。”
爱心企业出资 期盼烈士亲属前往江西
董世超告诉记者, 为刘德元烈士寻亲的脚步,其实很早之前就迈开了。“这座烈士墓不仅仅是只有当地居民的关注。在《江西省革命遗址通览》里,‘刘德元烈士墓’被单独列了出来,附有刘德元墓碑上的生平信息,以及这座墓的位置等情况。同时,在《江西省德兴市革命遗址普查资料》里,也记录了烈士墓的相关信息,和墓碑上的文字基本相同。”
董世超还从德兴市党史办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他们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这座烈士墓了。因为刘德元烈士的信息实在太少, 他们也只能在墓碑上寻找线索。 德兴市党史办还曾联系过仪陇县的相关部门, 并且发函希望寻找刘德元烈士的家乡以及亲属, 完善这位烈士的更多资料。“党史办也委托我向《南充晚报》致谢,帮他们找到了烈士的亲属,以及他的故乡。接下来,他们将根据烈士后人提供的信息对刘德元的资料进行完善。
得知刘德元烈士的亲属希望前去海口镇扫墓,德兴当地已有爱心企业家主动表示会提供烈士亲属千里祭拜先烈的全程费用。同时不少江西当地媒体和相关部门也表示会持续关注和参与。他们和当地政府一起热切期盼着烈士后人的到来。
德兴当地政府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正在积极着手准备欢迎仪式。德兴、仪陇,两个同样流传着红色传奇和记忆的地方, 也将在这次祭拜中相遇。一些当地人还表示,将到刘德元烈士的老家看看,去朱德故里看看。(原标题:走访查实 刘德元就是立山人 烈士侄儿准备前往江西祭拜)
太感动了,我爷爷蔡万全也是仪陇观音场的,他原是当年当地红军苏维岩主席,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解放后国家还给我们家门上钉了一个光荣烈属的牌子,可现在在红军薄上一直找不到他的名字,我们还去巴中川东北仪陇烈士墓碑上找了,也没有,难道国家就把他忘了吗?当地人很多老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希望当地政府能重视,给我们后人一个交待,致谢!
求找我爷爷蔡万全的消息,他原是仪陇县观音场(新华区先锋场镇)苏维岩主席,三几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解放后国家还给我家发了光荣烈属牌子,可现在在在川东北各个烈士墓碑上都没他的名字,求当地党委政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