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曾斌口述:高成长背后的3000人团队建设秘籍

曾斌
导读:最近,又冒出了一批三年长成的公司,比如映客、拼多多、每日优鲜,和2014年的那批长成的快公司不一样,这次的头儿,都是连续创业的老手,对于如何带领团队,如何搞资本,如何下沉做业务,都有深厚的积累。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不断有know how沉淀下来。
全文:11324字
身份:每日优鲜总裁
出生地:湖南衡阳
毕业院校:香港中文大学
星座:处女座
01
区别考核制度:让优秀的人想进来,混日子的不愿意来
之前,我们是一家强调末位淘汰的公司,后来发现,老强调末位淘汰,大家忽视了另外一件事情——对头部员工的关注,总想着末尾的那个人。后来我们测试总结,应该叫区别考核:我们应该让这家公司,成为优秀的人最愿意来,想混日子的人,最不愿意来的地方。
首先,拉开收入差距。很多公司,最top的人和最差的人,收入没有拉开界限。但在优鲜,最top的人,一年能够拿到24个月的工资,最差的人,一个季度就要拜拜,中间的人可能只有15、16个月的工资,这还只是现金收入。还有股票期权的激励,同一个岗位好和不好的,都是2、3倍的差别。
其次,人才分级做得更细。很多公司实行271考核模式,7嘛,中间的肚子太大了,混的人太多了。我们分12421,分得更细。12是我们最关注的人,4是中间阶层的,再下面2是可以教育培养的,再观察。最后那10%就别观察了,赶紧走。
为了让评级更加客观,我们施行隔级评价制度,一个人的录、升、离,由他的直接上司,隔级上司和hrbp来评价,不会只有一言堂说他行还是不行,要让它变得更加公平、准确。
第三,主动淘汰不合格的人。如果你是优鲜的头部人员,在这里,不管得到的现金回报、股权回报,还是你的发展空间,都是别的地方给不到的,所以你愿意留在这个地方,觉得干得很开心;
如果,你的能力不够强,或者每天心里不舒服,在这里过的比较艰难,我们也会快速去做淘汰。主动辞职的不算,优鲜从成立到现在,每个季度坚持10%的被动淘汰率。被动淘汰率,是被我们开掉的。
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有大量人员加入,作为管理者要非常清楚,你不可能保证进来的每一个人都很强,不强的怎么办?我们实行“宽进宽出”政策,让那些末尾、最差的人,没有机会沉淀下来。这种机制之下,中间会不会有误杀?肯定会有,但对整个公司而言,有利的保持了组织的活力和动能。
第四,组织机制相互挂钩,环环相扣。少了某个环节,整个链条都会出问题,比如说区别考核,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机制——赛马制,挂钩在一起。比如说采购,绝大部分的公司是分封制,这块儿就你负责了,只有当你的目标没有完成好,才会被淘汰。这么做,存在的问题是,你在采购中的一些问题,要到最后的结果——“验尸”阶段,才能够被发现,在过程中,并不能保证活力。
那我们的做法是,在每个区域,每个岗位设置赛马,比如水果采购,我们会设2-3个组来比拼,为什么你的采购价格比别人贵、品质没别人好?在过程中,开始比了。但如果只是赛马,也会有弊病,哥几个会串通,无非是少拿点奖金,兄弟商量一下,我拿到后,分给你就是了。但因为有淘汰机制,就不行了,因为必须有人要淘汰。
通过区别考核,会让优秀的人更容易被发现和关注。
02
top10优秀层的激发策略,永远重仓年轻人
1.给优秀的人更大的舞台
每日优鲜管理团队
我会关注每个部门top10是谁,保证最优秀的人,能够被最高层所看到,然后给他设计更大的舞台。经常有人在应聘的时候,会问优鲜在发展,有没有天花板?我说,优鲜是一家上下左右都没有天花板的公司,我们有很多高管,来的时候很初级,很快,9个月,1年,就升到业务最高负责人。
我们原来的商品中心负责人刘啸峰,刚来公司时,是一个普通的采购,3个月升经理,3个月升总监,3个月升vp,在这9个月,三个季度里,他一直是top10、top10、top10;我们的运营负责人王成,是个90后,来的时候是做内容的,面试时,问他你怎么介绍这瓶水,怎么推荐它?他说:这就是一瓶婴儿的眼泪。来了以后,内容做得非常好,后来他想做活动,活动又做得好,后来他想做客户。都特别好,最后就把整个用户运营都交给他。
这两个例子,都是从战斗中成长起来,火线提拔的,升到高管之后,他的视野、理论基础和圈子都不够。去年,尽管优鲜还没那么多钱,给了他们一人几十万,去读中欧,让他们去进修、学习、成长,这是优鲜的态度。
优鲜最看重的,永远是人,特别是年轻人,我们内部有一种说法,叫“重仓年轻人”。这句话是公开说的,一开始,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还有意见,慢慢都接受了,这家公司如果要往后发展10年、20年,靠的一定是年轻人。年轻的标准不断在调,2015年我们重仓85后,2016年重仓86后,今年是重仓88后,永远是30岁以下的干部,在同样的可能性和机会里面,优先考虑。
舵舟:那老了的怎么办?比如1986年的。
曾斌:会有适合的岗位,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走到了更高和更好的位置。优鲜同时是一家很有人情味的公司,一方面,特别强调把机会重仓给年轻人,另一方面,感激每一个为我们做出贡献的人。但感激的前提是,你不能成为公司往前发展的阻力,我们会给到更合适的安排,可以等待更好的机会给你,这个东西不冲突。
所谓重仓30岁以下的人,是期望他未来40岁、50岁的时候,还能够为公司,为市场创造价值,而不是说,过了30岁就把他淘汰掉。公司在不断发展,需要有人不断的成长起来,去勘当大任,成为某一方面的重将;另一方面,我们要源源不断的把年轻人培养起来。
2.不让优秀的人埋没
宽进宽出会带来一个好处,我越来越发现,当某个岗位放了一个不合适的人,没他比有他更好,因为他会有负能量。第一,当一个人做得不好,他不会觉得是自己不好,他会把原因归结到公司不行,别的部门配合不好,反而影响了做事人的心情;第二,这会让优秀的人质疑,这人这么差,公司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优鲜实行宽进宽出的做法,从结果来看,是正向的。人都需要待在一个公平的公司,你要相信今天的员工,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很清楚谁行谁不行,自己的脑子里都有一本帐。当公司公平的去做事情时,他会更加认可公司:我认可的人都留下来了,不认可的人都走了,他们对公司的热爱和相信度更高。
我们现在的客服负责人罗琼,从亚马逊过来的,有天,她跟我聊优鲜跟别的公司,很不一样的地方。她来了公司半年多,我跟徐正从没找她单独聊过,她也从来没找过我们。一般干部都会想,老板从来没跟我聊过,应该就是不太看重我,结果,她是我们今年第一个升vp的人,也是我们去年高管打分中,top10的第二位。晋升肯定要跟我们聊天,她很好奇,为什么会晋升我?
我说,第一,我找你,不一定是好事,我老找你聊天,那就属于你做的事情,偏离了我的需求,要么方向偏离,要么结果偏离;第二,我没找你,是因为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了我对客服的需求。不光是解决客服问题,她做得最好是,把客户经常投诉的老大难问题摘出来,一个礼拜摘一个,倒推去解决整个公司的运营、物流问题。
天天把人家的商品、物流、技术问题翻出来,这种事情绝对是得罪人的,关键小姑娘情商还特别高,没人认为她不对,大家都很配合和认可她的工作。对于我来讲,你做得这么好,我为什么要找你?还有好多需要我去沟通和管理的事情。
优鲜最好的事情,就是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的结果。我们强调公开、公平去交流,尽可能的让信息公开,我相信很多公司喜欢拉小群,比如,这个事儿是我们4个人的事,不要在大群沟通,但我们公司鼓励拉大群。
我们相信“借假修真”,做事是一方面,我们更看重随人随事随时,去传播企业文化和做事标准,在这种共识下,所有事情应该抛在大群里,在所有人眼皮底下做,你做的事情,大家会看到,你的处理方式,甚至大家也看到你的水平和能力,所有人会有一个公平的评价。
我跟罗琼说,你很多事情都是这么处理的,你处理得很好,都不需要找到我和徐正去解决,我们不用跟你聊天,这样的干部,我们不提拔,提拔谁?
这就是优鲜的文化,不用担心你所做的事情被埋没,每件事情都会被看到。
3.因人设岗
我们对人夸张到什么地步,我们因人设岗,我们觉得这个人很重要,就一定能给你找到适合的事情干,甚至会为你来改变组织结构。我们的运营vp王成,90后,今年28岁了,虽然工作这么忙,也没耽误谈恋爱。人家遇到了真爱,说要结婚了,还是网恋,太太在广州,他就得去广州了,而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
我问,第一,对我跟徐正有意见吗?没有;第二,对公司有意见吗?没有,待的特别开心。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去优鲜的广州分部呢?人家说的很现实,那时,我们的华南部门很小,没有合适的岗位。我说,岗位不是创造出来的嘛,我们刚好想做区域。你去做华南大区总经理,给你授权,商品、物流、运营都给你。这个岗位本身也需要一位副总裁去管理。他就去了,做得不错。这次因人设岗以后,带来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化学反应。
全国区域化,这事一直在我们脑子里,没想这么着急去推,但就因为这一个人,快速去做了,最后验证确实不错,由此而发生的改变是,我们今年刚完成小总部,大区域的调整,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甚至更夸张的,我们商品中心的负责人刘啸峰,业务能力很过硬,他一直说,老板,我有一个梦想,特别想做自己的商品。我们今年做的摩奇这些东西,就是他做出来的,他很想全心全意去做这件事情。
优鲜确实业务很紧张,人不够用,我说这样行不行,第一,你先兼着华北大区总经理。第二,我投资你,支持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每日优鲜控股,但给了他非常高的股权。你做出来的东西,可以优先在每日优鲜上卖,但对你有一个要求,今天年底,你这个公司的销量,优鲜占比不超过30%,70%应该在外面,这才是一家市场化的公司,我是你的起步,不是你的所有。
好,他就开始做,先兼着华北大区,培养候选人,他自己大概30%、40%的精力花在新公司的筹备上,慢慢到了下半年,就全身过去了,这边的人又起来了。
这就是优鲜的态度,当你成长起来了,只要你愿意留在每日优鲜大体系,我可以给你设计岗位,甚至可以投你。我们持续重仓的年轻人,就是补这些人的。
4.为优秀的人创造机会
人是这样,你永远要给他新东西,才会有斗志,才会有兴趣,才会有新的发展。这些例子,又让每一个今天待在优鲜的人,更加愿意为这家公司工作。因为他会相信,只要他干得好,将来会有他自己的一块天地,已经有无数个例子在证明这件事情,比如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李漾。
有个投资人问我,优鲜有没有人才的back up制度?我也想要人才的back up制度,我也在世界500强待过,我也知道back up制度怎么设立的,一个领导人得培养一个接班人,不培养接班人你就不能走,不但有第一接班人,还有第二接班人,第三接班人。
这是美好的想象,很多人看过“谷歌重新定义团队”,招人应该特别严格,千锤百炼。但你不是谷歌,你没那么多时间,等到你千锤百炼,可能根本招不到人,业务就得塌了。所以,为什么我们用的是“宽进宽出”,往往是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创业企业。
每日优鲜有没有back up?可以说有,可以说没有。我们永远有机动部队,全能型组织,哪儿出了问题都能去顶。原来李漾在优鲜就是这样,3年干了14个岗位,到处救火,他干过大客户、校园、平台店、物流、客服。一般情况下,人老被这样调,容易没有归属感,甚至觉得不被重用,觉得要在一个岗位上扎根干,就显得特别被重用。因为有李漾的例子,我们公司对于不断调岗,理解就不一样。
后来大家开他玩笑,说他是候补ceo,基本上ceo应该负责的,他都负责了,最后他真的做了便利购的ceo。所有过去经历发挥出了作用。李漾和便利购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机会不是公司给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便利购并不是我们第一个新项目,但有一些项目没做成。在开始做便利购之前,李漾负责华东,再一次从带领一群人,变成了带7个人创业,一开始没多少人认可,没觉得这个项目能做成什么样子。但他沉下心来做了,慢慢把这个事情做成了,还不错。坦白说,除了一开始,我跟徐正只是给他理理框架,其他都是他自己做的,带队伍,搞执行,甚至把级别和江湖地位都比他高很多的刘澍从美团挖过来。
他最后能够说服刘澍,愿意做他的合伙人,这就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