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了一篇魏武挥的文章,《内容创业的泡沫已经来临》。在我看来,内容创业刚刚兴起,对于投资行业、商业社群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容创业并不是传统的媒体和广告模式,而是从“魅力人格体”向“社群人格体”演化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一个分支性的内容产业。而魏武挥提到的o2o泡沫也与内容产业发展滞后有关。
内容创业与“魅力人格体”
最近,资深投资人丁辰灵的网红商学院开张了,对他能来北京创业能迅速找到这样精准的定位,不得不佩服。丁辰灵认为:“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内容产业,因为吸引用户的是靠内容。它的背景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年代,视频年代,个人品牌成为了吸引用户眼球,或者说吸引注意力流量的来源。你更愿意相信个人的品牌,个人的推荐,可能今天看到一个企业品牌,一看这是一个新品牌,但是你没有什么感知,以前过往的品牌是通过大量的广告。以前电视上、媒体上的广告获得对这个品牌的认知,而今天个体品牌在扮演链接的作用,链接消费者和消费品的作用。”
我看好网红经济,但与丁辰灵非常乐观的看法还是有一些不同。在《网红修正主义:只有他们才是网红》一文中我指出,“网红经济崛起,原因是线下创业难度太高了。知乎上获得过4000多个赞的老王子的答案告诉网友,原来开一个像样的咖啡店需要100万预算,以及掌握无数个经营细节。”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被逼上梁山,只能通过互联网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最开始,她什么都没有,只能销售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真实的,可信的,深受网友喜爱的。但同时成为了商品。网红注定要牺牲自己的隐私,但网红属于自食其力,必需保持自己的真实,才能让粉丝流连和牵挂。”
换句话说,内容产业的起点是当一个人选择创业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最有价值唯有“魅力人格体”。“魅力人格体”虽然不具有普适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魅力,但“魅力人格体”却可以去学习、去模仿,于是有可能发展成一个产业。
以“魅力人格体”为核心去创业的,不仅仅是papi酱这样的人,还有大v级的人物。罗振宇较早提出魅力人格体这个概念,并且身体力行了。罗永浩在锤子手机一缺资金,二缺渠道,三缺供应链管控能力的情况下,剩下的王牌就是魅力人格体。不得不提一句,t1的时候,老罗跟王自如相撕,口才上老罗赢了,却撕掉了自己魅力人格体的金身。
靠魅力人格体创业的人,通常高估了自己。罗永浩在一定程度上比罗振宇要更加膨胀。罗振宇只敢卖月饼,而罗永浩拿自己的身家性命赌手机。还给自己贴一个标签,企业家。问题在于,如果罗永浩去跟华为比供应链,比研发,只会死得更快。魅力人格体是罗永浩唯一可以抓住的稻草,但是罗永浩没有意识到,魅力人格体可以发展为内容产业,他的“内容创业”只是以产品发布会为名的相声大会,相声大会完了,粉丝就一拥而散。罗永浩如果持续做内容,与锤子手机产生很大的相关性,锤子手机是有可能逆袭的。
丁辰灵有一点判断是对的,内容创业意味着个人有史以来可以通过个人品牌去抗衡一个企业品牌。这对商业而言是革命性的。在这个问题上,学院派的魏武挥“判断失灵”,但他会很快校正,没有人会和趋势作对。
从“魅力人格体”到“社群人格体”
比“魅力人格体”更有商业价值的是“社群人格体”。跟魅力人格体有个相关性很强的概念,就是粉丝经济。但是,必需看到粉丝经济是有很强依附性的,对“群主”或“网红”的依附性,将让社群缺乏内在的生命力。罗永浩自以为是地认为粉丝将为他任性的锤子手机买单,结果他失败了。罗振宇构建的粉丝经济也是依附性的,必需接受他思想的霸权主义,他危险了。社群比任何一个魅力超强的个体要重要的多,而社群的经营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市面上有不少教如何经营社群的。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社群第一非常本地化,哪怕是全国性的粉丝社群,在各地一定要落地。第二是非常垂直化。社群一开始要有共同语言,而共同语言来自于现实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情怀。加入罗永浩一开始就把智能手机社群建立起来,就会有很多人帮他出谋划策,他的锤子手机就会有真正的差异性,而不被视作一家营销驱动的企业。第三,是进入到多元化社群阶段。这个时候,因为社群的自由、多元和包容,才能形成“社群人格体”,有较高的组织度,与各种商业进行对接。商业始终是严谨的,不是随性的。商业始终要考虑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成熟度,考虑经济性,然后才安上情怀。社群的发展也是如此,粉丝经济是一元性的,而社群经济是多元性,自生长的,对传统的以品牌分销模式或品牌直销模式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冲击。用三体的话说,就是高维打低维。罗永浩抓住的是品牌传销模式,不幸的是,这已经低维了。
有了社群,自然有了内容创业
内容创业是“魅力人格体”和“社群人格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内容创业并不是传统的媒体模式。传统的媒体要去做很多采访和深度调查,而内容创业的主体本身就是行业内部人,始终对外控制着开关。这种开关之所以打开,是因为“魅力人格体”有利于他的创业,而不是为了生产内容而创业。
“魅力人格体”打开开关后,第一个阶段是自媒体阶段,自媒体需要平台,出现了虎嗅和钛媒体。但是自媒体很快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社交大爆炸阶段。连续几十场接着几十场的约会,自媒体的社交圈极度放大,也不堪重负。这个时候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经营社群。因为有了社群,自然有了优质内容,而不是相反。现在一线的电商都会意识到,本地化和社群化是电商发展非常突出的特点。电商、本地化和社群正从三个方向汇合成新的河流,内容创业是其中的催化剂。内容创业最开始只是涟漪,但是通过复杂的连接,竟然成为了汹涌的浪潮。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再往下说就是商业秘密了。
最后提一下o2o泡沫。o2o泡沫的产生,是因为很多创业者把社区当作入口,把上门经济当作入口,这些其实都不是互联网意义上的入口。需要沉到商业的更底层去,才能看到入口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林海|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