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暨中小学科学素养教材研讨会在京举行知道网
关于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高级业务主管徐雁龙表示,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在致力于科普、科学教育工作,掌握着最宝贵的科研人才、科学家、大科学装备、科学实验室等雄厚的科研资源,我们要把这样的资源转变成青少年能够理解、能够接触、能够感受的知识类的、精神类的产品,直接服务并影响青少年。
北京海淀区教委领导高度认可了中小学科学素养教材的价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中小学科学素养教材将成为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学生阶段广发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围绕如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话题,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北京海淀区教委领导建议:在教材内容方面,建议从项目学习入手,基于学生的兴趣、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进行挖掘与结合。
现场的一线科学教师表示:可以将科学素养与学科进行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其实是一样的思维,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去理解编程软件的方式,通过软件编程同样可以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编程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整合性的教育。
核桃编程联合创始人兼cto王宇航出席研讨会
作为中小学科学素养教材课题中唯一一家少儿编程教育机构,核桃编程联合创始人兼cto王宇航表示,以ai、5g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掀起变革的浪潮,人工智能技术的异军突起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等都成为科技素养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
核桃编程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本次课题当中,我们将以丰富的课程研发经验和百万用户的学习反馈数据,与在座的各位专家一同为科学素养教材编写提供有力支撑,让人工智能和编程领域的知识内容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
与会后,中国科学院、北京海淀区教委、科学出版社、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八一学校、呼家楼中心小学、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红庙小学的专家领导一行莅临核桃编程总部参观调研,现场体验了核桃编程专为4到12岁学生打造的课程,同时被核桃编程首创的ai人机双师教学模式与剧情闯关式教学所吸引。
可以看到,核桃编程项目制与剧情化的新型课程模式,可以让青少年在编程学习的过程中兼顾兴趣和效率。
据了解,核桃编程学员平均在学习3小时即可独立创作编程作品。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核桃编程小学员侯沐阳表示,学习编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改变,我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做事情更加认真和投入,也学会了坚持和耐心。
爸爸妈妈说,未来的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非常多和我一样的小朋友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这套教材能够让更多的小朋友爱上科学。
面对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方法在不断与时俱进。
本次中国科学院推动中小学科学素养教材编写,正是一次科普高端科研资源的有益尝试。
与此同时,以核桃编程、联想集团为代表的社会化教育机构及企业的加入,将为教材编写提供更加新颖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内容,从而让更多青少年热爱科学,共同为科学素养教育的普及助力,帮助中国青少年进一步提升科技素养与创新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