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支持新京报拿TOM开刀,杀一儆百

新闻回放:
南方新闻网报道,新京报报社状告tom网违法转载一案已于近日由该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立案。
新京报报社认为,自2003年至2006年9月,tom网站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转载该报社作品数量高达两万五千余篇。新京报社要求判令tom网站立即停止擅自转载原告文章的行为,并支付稿酬人民币300万元整,同时还要求被告通过各大商业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新京报报社有关负责人表示,报社对其出版发行之《新京报》上刊载的所有作品均享有著作权,作品均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tom网站此种行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本案是传统媒体首次以大批量擅自转载新闻产品、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商业网站推上被告席,也是去年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后首个涉及规范网络新闻信息转载协议的诉讼。
权益维护何其难?
按新京报的表述,新京报报社在发现tom网站擅自转载使用新京报作品后,报社立即发送书面公函通知了tom网,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支付转载使用的稿酬。但tom网在收到函件后,不仅拒绝支付稿酬,而且继续违法使用新京报作品。
上述表明,作为有强大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新京报在遭遇侵权后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通过法律维权,而是私下解决,通过书面公函将这种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网络媒体通常并不买传统媒体的帐,大不了你去上诉吧,起诉、传票、审判,到判决,到最后的执行,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五载,最后可能还判不多少赔偿。所以不到万不得以,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都是不愿意选择上诉这条道路的。
从新京报告tom网可以看出,在中国要维护知识产权有多么困难,京城有名的堂堂第一大报,新京报遭遇侵权行业尚且需要上诉法庭来维权,普通人被侵犯著作权更是无从说理去了。原创博客文章被知名网站转来转去的事情太多了,有的人不在意,有的人在意,但不论在意不在意,作为普通作者想要正当维护权益都实在是太难了。
当前,很多人即便被侵了权都是默认或是忍受,现在已经有了相应的保护制度和措施为什么不能派上用场呢?
其关键在于不是不想去维权,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去维权,而普通人维权的成本太大,侵犯网络著作权能得到赔偿通常数额很小,到最后各类上诉的费用可能比得到的赔偿还要多,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人对网络著作权被侵犯也只能放之任之。
网络侵犯何其多?
今年七月一日之后,各类网络文章均享有正当的网络著作权,但普通人想要维护这样的权益不被侵犯简直是难上加难,很多人在其博客或是专栏里声明不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或摘编,但这样的事依然在不断发生,知名网站侵犯普通网友网络著作权的事情也经常在发生,国内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恶习尚未消除。
门户网站做为国内的互联网导向网站,理应在保护网络著作权方面起带头作用,但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大失所望。
年初,女博客秦涛起诉知名门户sohu,告其私自使用其博客文章谋取利益而将shou告上法庭索赔千万,秦涛是开了个好头,但最终结局如何却是不得而知。此前媒体还有报道,秦涛再在其博客上也一度声称称要为维护网络著作权益带个好头,但此事的最后结果却是不得而知,而媒体也没有后续的跟进报道。
其后,号称第一通信博客的史炜在其博客上声称其在新浪博客的文章被新浪私自用于他处并擅自改动。一度声称要起诉新浪,后来也是不了了知。此后,门户网站侵犯网民网络著作权的事依然屡见不鲜。
而本人也多次遇到过被侵权,本人多篇博客文章被21cn、北青网、价值中国网、网易等不打招呼私自使用,有的甚至都不注明作者名和出处。
最初自己还想维一把权,打过几个电话后却是气愤不已,侵权的比被侵权还要起急,你一个电话过去,人家根本不相信你是某篇文章的原作者,还要你自己先证明。这样的事,碰上几回,也就没心情再理会了,侵就侵了吧,就当是老子不生儿的气,后来这种事也就懒得生这个气了。
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个人竞争如此激烈,很多人在为生存的奔波,一个小小的网络侵权又算得了什么,平常这么忙,又那有时间和精力在这种网络侵权上费太多心思,比这重要的事多多了。面对门户网站这样有强大媒体功能的网站,普通网民即便上诉最后只能被收买或是忍受继续被侵权。
侵犯网络著作权的害处。
网络著作权得不到保护,导致各个门户网站的内容大同小异,三大门户基本上都是同样的新闻同样的热点,而博客网站也同样如此,一篇好的博客通常都被转的满世界都是。网站内容没有差异性造成网络阅读的困境,同时非法转载甚至剽窃也打击原创作者的积极性。
不论从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网民的网络著作权,还是维护司法公正,保护新闻媒体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新京报拿tom网开刀一事都值得肯定,赔偿三百万的数额太少,在国外,一个知识产权的案子赔偿金额通常在千万美元以上。
在当前国内网络环境恶劣,大量网站恶意侵权的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理应自古乱世用重典,如果tom侵犯属实,呼吁重罚tom一千万,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