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和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小微贷这片潜力巨大的蓝海该如何开发?传统贷款产品和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小微企业自身痛点问题,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开始致力于小微金融产品的创新。
由于其自身抵质押担保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低、信息不对称、生产经营风险较大等原因,小微企业曾一度是各家银行浅尝辄止的领域。但如今,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和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小微贷这片潜力巨大的蓝海该如何开发,已经开始引起银行的思考和关注。
当前银行想要做好小微贷,瓶颈仍是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自身短板,使其能够达到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传统贷款产品和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小微企业自身痛点问题,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开始致力于小微金融产品的创新。即通过不同维度的考量,抓取各种可能的数据,捆绑各种可得的资源,利用各种可行的手段,达到银行和小微企业的牵手成功,最终彼此成全。
纵观小微金融创新产品,其创新方式各有不同,归纳总结,可以分为:借款主体创新、担保方式创新、信贷技术创新、第三方合作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这五大类。
01
借款主体创新
此种创新方式比较简单,即针对不同借款主体的特性,对客户群加以区分对待,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噱头”的叫卖产品。在满足特定借款主体融资需求的同时,将行内高收益、安全性好、额度稀缺的理财产品优先推介给客户,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公司理财产品和个人资产规划服务。在结算、账户管理、电子银行等方面,为长期合作的客户提供收费减免政策,助其降低财务成本。
如苏州银行“锦绣融”小微女性信用贷款,就是针对“女性”客群所打造的一款产品。产品要求企业法人、股东或高管需为女性,同时引入了律师、券商、保险、形象设计、女性医疗保健、亲子教育等多维度服务体系,将更贴合女企业家、女性创业者的需求。再如齐商银行的“随鑫贷”产品,主要面向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主、创业下岗再就业人员等银行“边缘客户”。
02
担保方式创新
小微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是企业自身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但众所周知,诸多小微企业面临生存环境恶劣、市场竞争严酷、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发展桎梏。加之小微企业普遍的生存周期是3—5年,而银行中长期贷款都是3年以上。如何保证银行放贷的安全性?主要是通过担保方式创新,即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补充,帮助企业获得银行的认可,进而获得企业赖以生存的资金支持。这是各家银行较多采用的方法,也是最为有效防控风险的手段之一。
银行传统的担保方式主要抵押、质押和保证三种。但是小微企业自身担保水平低,传统担保方式对于小微企业面临失灵的窘境,在此困境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各种创新的担保方式应运而出。
1.创新信用贷款方式
利用大数据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360度分析,通过纳税额、水电费、员工工资等真实的现金流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实力,对于满足信用方式的,发放金额小、周转快、随借随还的信用贷款,满足小微企业临时性、周转性的融资需求。
2.创新保证方式
对存在关联关系的大中型企业法人、客户所在商会或会员单位提供担保,或引入由银行准入的有一定实力的专业融资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亦或由保险公司为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提供履约保证保险,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
3.创新质押担保方式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关键,日后如何处置是难点。
4.联保贷款
由3个或5个借款人组成联保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获得贷款的同时为小组内其他成员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实践证明,联保小组成员为3个借款人时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很多银行也出现连环违约事件,而5个借款人则大大降低此类风险,所以建议以5个借款人组成联保小组较为稳妥。
5.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供应链融资业务以供应链条中的实力最强的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向上下游企业延伸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资源共享,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实现自身的信用提升。
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就是以小微企业给核心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主要审核核心企业的付款能力和付款实力,而非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即可实现放款,实际上是核心企业信用附加到了其上游企业的一种结构化融资模式。
案 例:
长安银行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在立足本地市场、服务一方经济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创造出了不同系列的支持区域经济的批量化创新产品,具体如下:
市场贷:以市场为单位,市场内商户除了可以办理信用贷款、产权方或管理方保证贷款、联保贷款、抵押贷款外,还可以办理商铺优先租赁权质押和商铺长期租赁权质押贷款。
果商贷:为支持延安区域洛川苹果产业发展,长安银行与当地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为洛川苹果商户提供贷款资金支持。
助保贷:长安银行为协会、商会、市场或供应链等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的贷款产品,由企业联合缴纳的互助保证金为会员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园区贷:对产业园区内的企业,由园区管理方或相关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企业从长安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产品。
煤保贷:对煤矿企业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可由煤矿企业提供保证获得贷款。
03
信贷技术创新
银行信贷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指,银行借助大数据公司“先知预测”风险分析模型,辅以自身的风险控制模型,以线上技术分析与线下人工风控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微企业客户的结算、交易、存款、资产数据及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主动挖掘和营销。
突破传统方式办理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一是彻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银行痛点,帮助银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二是解决了小微企业担保水平不足,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三是更贴近小微企业实际的用款需求,按日计息,随借随还,降低其融资成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社会热点问题;四是利用电子渠道申请,海量数据存储,系统自动完成授信,实现秒批秒贷,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银行人力成本。具体来说,产品包括以下几种:
1.pos流水贷
很多银行都使用的pos流水贷,贷款主体是pos商户经营者,无法提供房产抵押或其他担保。银行即采用纯信用方式,仅需要其pos的流水记录便可核定授信,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的同时也增加了pos机具的布设,交叉营销,互利双赢。
2.“银税互动”产品
纯信用、免担保,银行直接根据纳税金额核定授信。其原理是通过小微企业纳税金额反推其利润金额,进而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效益和利润水平。不仅对银行来讲提高了审批效率和贷款安全性,同时对税务系统来说,也间接提高了企业纳税意愿。税收即信用,企业纳税金额越高,其获得的贷款金额也就越高,有助于共同营造一个规范的信用环境。
3.小微erp系统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实力有限,自建系统成本较高,故可以使用其合作银行的网上银行内嵌的erp系统,组织生产。对企业来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银行来讲,提高网上银行客户数量,获取大量潜在客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其erp系统的数据沉淀,结合银行自身的授信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获得企业真实经营数据,方便日后进行批量授信,主动授信。
案 例:
青岛农商行“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通过技术创新,集互联网、社区银行和农村金融三位于一体。其中金融服务进社区主要是通过类似pos机具的“小微云”移动终端布设在社区便民小超市中,满足社区居民现金存取、转账汇款、充值缴费的日常资金需求,同时可以通过其机具实现小额贷款申请、销售理财产品、代销保险产品等投融资功能。
电子商务下乡主要是通过该机具内嵌的青岛农商行网上商城,客户可以自行选购商品下单付款,然后由物流公司配送指制定地点,客户提货。再如超市服务场景,“小微云”可针对便利店的经营模式量身定制“进销存”应用,满足超市电子化交易、进货、库存盘点、店铺管理、电子货架、销售登记等精细化管理需求。
涉农小微定制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购和销售方面,通过“小微云”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存单找零不便、现金交易不安全的桎梏,对账直接在系统中完成,账户情况一目了然。
04
第三方合作模式创新
对于银行来说,单方面通过客户经理的贷前调查并不能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小微企业自身也无法提供风险补偿。因此,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互补机制,依靠第三方机构强大的信用支撑,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隐性担保,从而保证贷款安全,是银行在小微贷方面发展的方向。
1.与商会、协会等机构合作
由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大,而商会、协会等机构迫切希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于是与银行形成利益共同体,用自身信用补给小微企业信用。因此,银行可以不再孤立地看待借款主体一方的信用等级,而是将其与商会、协会组成一个整体,审核整体的信用状况。
2.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倒逼银行转型的同时,双方也不断谋求合作,牵手成功。互联网平台上聚集着大量的客户群,一方面平台为其客户提供无缝化的融资切入,使银行很难在特定场景下的闭合生态圈中与其竞争获取客户,但平台资金可以通过银行提供;另一方面,通过双方系统端口的对接,平台将有融资需求的客户信息及交易信息提供给银行,作为核定授信的标准和考量,最终撮合资金供需。
案 例:
“1+1小企业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是重庆三峡银行为了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的痛点推出的产品。“1+1”指的是家长(商会、协会等管理方)+会员(融资企业),会员通过缴纳10%履约保证金的方式,形成保证金资金池。保证金资金池为会员的贷款提供增信担保,银行通过商会、协会等管理方,采用“家长”管理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风险补偿的问题。作为管理方,对其下游经销商和客户实行连带责任担保。通过银行与商会的合作,商会或协会对会员加强管理,会员之间既相互帮助,又相互监督。银行通过该平台切入了企业生存的经营环境,较好地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在抱团及商会的管理下,提升了小企业信用,增强了银行信心。
05
服务模式创新
今日的小微企业也许日后就会成长为大中型优质企业,所以当前做深做透小微企业就是为日后培养优质的大中型客户资源。小微客户的成长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与扶持,银企关系的建立需要从一而终的呵护与浇灌。所以银行应当努力创新服务模式,围绕高成长优质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资源配套,打造多方共赢、多元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银行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可推出小微客户专属培育计划,提供专属化的授信产品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包括:专门配套的授信产品、专项信贷资源、收费优惠政策、专属增值服务和贵宾服务等。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对应的产品与服务,帮扶企业做大做强,银行与企业不再是金融产品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而是转变成企业价值增值的合作者关系。
通过“股、贷、债”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向上可以打通优质大中客户的输送通道,向下可为小微企业的企业主、法人代表和高级管理人员做好个人的增值服务和专属培育,提高小微客户的多方面金融服务体验。
通过以上对小微金融产品创新的分析,可以看出有针对弱势/特殊群体的借款主体创新,有鉴于小微企业担保水平低特点的担保方式创新,有打破陈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的信贷技术创新,有联合协会或互联网平台共同共担风险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创新,以及助力小微企业成长的服务模式创新等。这些大胆创新有的是打破时间的边界,有的是打破空间的界限,最终实现的是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和跨界融合,同时也使得银行建立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