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讲,几天来在绍兴晚报及绍网的连续报导下,辖区有关部门正在对绍兴境内高铁沿线存在了两年多,影响绍兴城市风貌和品位的脏、乱、差环境进行整治,内容包括如统一清理掉建筑垃圾,取缔废品收购站,补种绿化波带等,不禁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连续报导出来会是什么情况呢?
建造高铁前,政府对高铁站、高铁线路走向等肯定有规划,那对高铁线路的沿线环境是否做了环评和规划及建成后的监管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否则也不会有本次的集中整治。一旦有负面报导出来不是清理就是取缔,再加个补种绿化,等风头过去后脏乱差环境照旧可无人再理会,无不显示了政府的眼光短和求政绩及图太平等一幅幅现代《官场现形记》丑图。
不可否认的是,绍兴境内的整条高铁线自西(萧绍交口)向东(姚虞交口)因地理状态,是抬升于地面几米至几十米高高度的高架线路,那么坐在车内的目视范围,可想而知是随着线路抬高而扩展的,涉及的目视环境面积远远大于不抬升线路城市的,特别需要政府在事先做足功课而不是现在的一个整治动作,当然现在整治还是必须的擦屁股动作。
建筑垃圾和废品收购绝对不会随着本次整治而消亡,因为百姓有需求怎能禁绝,通过本次整治后如何可长效管理不再滋长乱象,对袍江城管分局斗门中队的阮经纬队长,他所提出的堵疏结合思路表示赞许,既然存在合乎民情那么整治手段必须合理,否则必回弹,在好的思路带领下要有所作为并长期坚持。出事不丑,丑的是还不花精力去弄好它,目前像柯桥区正在建设一段104国道高架线路,今后这样类似的工程建成后,会否再出现今天高铁沿线环境整治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请政府事先做好功课、事后长效管理的论述,笔者曾在4月19日《又见运动式执法》一文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城市风貌和品位的提高,不是靠一次清理与取缔行动,更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能提高的,需要政府和市民们事先充分调查研究规划好,再齐心协力脚踏实地的做出来。
笔者的几个论断在今天绍网的一篇《袍江有个临时疏导点,上百个摊位大多不守规矩,脏乱差现象很严重》文章里,得到了有力证明。即存在合乎民情,需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合理,且需长效管理。有需求、舆论起、强执法、必回弹恶性循环,估计也是一种城市管理的中国特色之一。
管一下比不管要好一点。要是能彻底解决当然更好!
是呀!不能因为今天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就临时抓一下,最后却因形式主义成了走过场……
如何疏堵,是门大学问,不能一刀切,否则肯定反复不断
希望持之以恒。
政府要重视高铁沿线绿花景观带改造,对一些个体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堆落实属地负责,取缔整治,长效管理。通过各部门通力协作,打造一道亮丽的高铁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