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从今年起,常州组织实施第五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计划到2020年,使茅山老区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100万元以上,15%以上的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得到有效解决,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金秋十月,位于茅山老区的溧阳市别桥镇小石桥村迎来了丰收季,2600多亩水稻收割在即。这些天,村党支部书记袁立民对村里的灌溉泵站进行逐一检查。
这座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为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300多亩农田的灌溉成了问题。泵站的改造至少需要10多万元,这对于村集体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小石桥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过去,村里只能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来解决。这回,村民们决定自己出资。
“马上收完稻子就开始改造,房子重建,水渠也要加固,泵重换,换个十寸。”溧阳市别桥镇小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建洪说道。
小石桥村的底气来自今年投入运行的精准扶贫项目——600k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该项目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总投资490万元,由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负责筹集,其中常州中天钢铁捐助200万元、常州天合光能捐助200万元。项目利用鱼塘总面积约15亩,25年运营期内预计年均发电量532兆瓦时,年均收入30多万元。运行三个月来,已并网发电近22万度,收益18万多元。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章卫忠表示,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小石桥村渔光互补项目能够利用好现有的鱼塘等基础设施,也符合国家清洁能源的鼓励政策。
小石桥村是市委统战部结对帮扶的地区。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招商引资困难等实际情况,市委统战部把增强其“造血”功能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扶贫帮困、基础设施、产业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
地处半丘陵地区的小石桥村每逢大雨必涝。尤其是在2016年的洪涝灾害中,全村有101户村民受灾,1600亩农田被淹,其中1200亩农田绝收。今年,市委统战部协调市水利局和溧阳市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小石桥村排涝泵站工程建设,计划11月底完工,将有效提升周边6个自然村的防洪排涝能力。
截至2017年底,溧阳市60个经济薄弱村有55个村总收入超过100万元,金坛区31个薄弱村总收入都已超过100万元,有12个村实现“脱帽”。
今年,第五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启动,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成为主攻方向。这让包括小石桥村在内,所有经济薄弱村的村民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大之后,我们就把这笔钱用于村里的公益设施建设上面,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困难人员,帮助他们早点脱贫。”袁立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