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组织的唯一利润来源是准确的认知客户/服务客户的能力——组织/复制/效率的时代。而不再是传统的个人/智慧/权谋的时代。传统企业利润来源于“熟人模式”“政商模式”。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是以满足顾客和创造顾客为目的。但传统商业则是以追求个人财富。前者所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所创造的是个强大的企业,但后者.是依赖人脉关系和个人技巧,所创造的是一个智慧加权谋的伟大商人(正如李嘉诚,他并没有一流的企业和品牌,他并没有为国家带来财富,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富进行转移。)中国企业总是“富不过三”因为它的利润来源于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能力。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赢利能力依旧“商人和顾客”的关系阶段。使中国的传统企业组织总是难以走向“陌生人的世界”。
本书将模糊不清的中国传统的管理概念,以逻辑思维方式梳理出来;将个人的、社会性的人生、理想、道德,与营利性组织的制度、效益、效率,区分开来。
中国企业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症结何在?中国企业管理的逻辑底线在哪里?梳理和区分“个人”与“组织”的六种不同,对中国传统商业管理进行彻底的“清算”,构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逻辑底线。我们需要更广阔的眼界:今天中国企业管理所遭遇到的尴尬,是中国社会整体性变革中所遭遇到的焦虑与困惑的一部分。
现代企业制度的制衡作用,非但没有阻止中国传统人治管理的弊端,反而衍生出了更激烈的管理控制权的争夺保卫战,甚至于企业组织的效率与效益,还不如实施制度管理前的人治管理时代,其原因就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或称治理结构,严重剥夺了统治者的控制权,制造出了统治者个人权利与统治的危机。这不但使得组织内部的分工、授权、扩张,成为了一种奢望,而且使得组织外部的合资、合作、重组,也变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