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之《势篇》看商战与管理

今天我们来看看孙子兵法的第五篇,《势篇》。上一章我们提前介绍过了,形与势的关系,做事先看形,行了,就去做,做起来就要靠势。“形”是战略,是实力,“势”,简单点说是战术,是执行。
我们一般说到“势”的时候,总是造句“看事态发展变化的势态”,而这不是《孙子兵法》之《势篇》的含义,我们知道,孙子总是喜欢各种计算比较的,所以他所说的“势”,更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势态,词语“造势”就颇有此种含义。
造完势之后,要去“任势”,用造出来的势去驱使团队。孙子在这一章节,强调要通过造势去影响人的心志。手下的士兵心志可能不行,但是把他放在那个环境里,不行也得行。我们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就是这样,项羽把手下士兵的船都给凿沉了,大家回不去了,是生是死看你们的表现了,所以士兵心一横,也就得拼死作战了,从而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所以,这个“势”挪用到现在,一是讲管理,二是讲战术。
我们还是先看看原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军队组织编制的问题;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号令的问题;统帅全军能够使它一旦遭到敌人的进攻时而不至于失败,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军队打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是“避实就虚”的正确运用问题。一般作战都是运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终而复始,如同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就像四季的更迭。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音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色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种味道,可是五味的变化,就尝不胜尝;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旋绕不绝,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湍急的流水飞快的奔泻,以至能够漂移石头,这就是流速飞快的“势”,雄鹰迅飞搏击,以致于能捕杀雀鸟,这是短促急迫的“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它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发出的节奏是短促的。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弯弓,短促的节奏就像击发弩机。旌旗纷纷,人马芸芸,要在混乱中作战而使军队不乱;混混沌沌,迷迷蒙蒙,要周到部署、保持态势而不会被打败。示敌混乱,是由于有严密的组织;示敌怯懦,是由于有勇敢的素质;示敌弱小,是由于有强大的兵力。严整与混乱,是由于组织编制好坏决定的;勇敢与怯懦,是由态势优劣造成的;强大与弱小,是由实力大小对比显现的;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相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就会来夺取。用这样的办法去调动敌人,用重兵去伺机掩击它。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署,所以它能不强求人力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善于创造有利态势的将帅指挥部队作战,就像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石头的特性,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陡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势”!
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个个来解读。
1、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是永远的课题
管很多人与管很少人是一样的,是因为有“分数”,就是有编制,分成班,排,连,营,团,旅,师,军之类,根据需要来分。“数”就是数量,每个编制有多少人。编制搞好了,就是组织架构搞好了,这样管很多人就跟管很少的人一样,和指挥使用自己的手臂一样方便。
知道林彪吧?他发明了“三三制”,每三人一个战斗小组,每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每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排,以此类推。三个人的战斗小组,选一个有经验的战士作为小组组长,散开,以倒三角的冲击阵型,既方便指挥,又不至于挤作一团被一梭子撂倒。所以林彪从最小的战斗小组开始设计,一直设计到了四野,这就是分数,就是“治众如治寡”。指挥整个四野就像指挥一个三人作战小组一样方便,自如。
整个现代管理学,就是从军队管理发展起来的。核心语,“治众如治寡,分数也”就是组织学的基本思想,告诉我们组织要合理化。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解决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怎么样有效地设立这些机构,如何最大的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等问题。而当一个企业准备构建组织机构时,一定要考虑清楚组织大法——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然后再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章制度。“斗众如斗寡,形名也”,也是需要注意的。企业是人的集合,是形形色色的人为了各种目的集合在一起的。人各有思想,如何让他们的思想与集体的思想在一条道上呢?就需要靠企业精神,靠政治思想,靠科学的制度。公司如同一部大机器,各部门必须协调一致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运营。试想,如果生产部门邋遢懒散,如何要求其生产的产品能去满足市场竞争呢?同时,如果市场营销部门也一样拖沓松散,又如何指望他们拿着生产部门造出来的劣质产品去销售?
集权与分权,是指权利的集中与分散化。是指决策权高度集中由高层掌握还是分散下来由中下层来掌握。如何以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总体的权力分配,是一个企业能否有效运营以及参与竞争的关键,这样可以有效地消减无谓的决策成本。日本松下电器董事长曾经说过:“工作应该委托给愿意做的人”。他认为,不能过分事必躬亲,但是也不是撒手不管,统一还是要的;自己作为最高领导,无论何时都是负有最终责任,所以自己只需要掌舵,控制好方向即可。他的这个用人之道很好地反应了权力集中与分散的平衡。
另一个在集权与分散管理工作中做的比较出色的例子就是美国雅芳公司,有着30万推销大军的公司。这是麦肯尼尔的功劳。在当时访问推销还盛行的时候,他聘请各地的家庭主妇为公司的推销员,在她们自己家附近的街道推销香水。在雅芳香水质量不错的前提下,由于主妇可以自主开发市场,与附近的消费者密切来往,使得雅芳的名气迅速提升,公司业务发展很快。在高层建筑兴起时,麦肯尼尔又找到这栋楼内的一个主妇来负责此楼的推销工作。在麦肯尼尔的权利分散与集中并行的经营方针下,30万推销大军与雅芳公司共存共荣,为雅芳公司开拓了无限的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利润。
对权利的集中与分散的协调掌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企业的整体发展要靠着个体的活动来推动。如何有效准确的分配权利,如何高效的保持整体的协调性,已经成为公司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以正合,以奇胜
“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读的最多的一句话。“奇”在里要被读成ji,第一声,是个数学词汇,古人称为“余奇”,多余的部分。正兵安排好了,多余的部分,留在手里,做预备队。所以,古人的意思就是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里,关键时刻打出去。打仗不遵循这个,吃败仗是一定的。比如说,李愬雪夜袭蔡州,前面大部队正在对阵酣战,李愬突然派了一支两千人的部队,趁着下雪,奔袭把敌人的老巢蔡州给端了,前方的敌人一听老巢都没了,无心再战,便做鸟兽溃散了。
企业生产经营亦是如此,同样要遵循奇正这个原则。既要有正招,也要有个奇招。正招就是大家遵守法律规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来经营,堂堂正正经营,不欺诈消费者;而奇招就是出奇制胜,比如,人有我也有,人无我却有,研发一些新产品;或者人家用美女来推销商品,我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帅哥来推销,等等。奇正结合,奇正转换,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大凡作战,获胜多靠奇兵。诸葛亮就是只靠正兵,不听魏延的建议,不愿意引兵从子午谷偷袭长安,所以怎么打都取得不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在我们的经营中,想要不同凡响,也要有奇招。日常的生产,管理,普通销售,只能按部就班地解决普通的共性问题,这些都是正招;而产品技术的突然升级,生产工艺的突然创新,销售方式的突然转变,独特的管理模式,这些属于企业自身独有的特点,都是属于奇招。由于社会经济的多年发展,几乎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工艺,销售模式,这些好像都是约定成俗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这些确实是经过检验的最佳方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有落后,如果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步调一致,墨守成规,就无法突出自己的不同,也无法从同行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记住自己。所以,当今的企业家要想在商战中胜出,就要出“奇”,出奇招,出奇谋。
推陈出新——可口可乐,1886年问世,在没遇到百事可乐之前,一直独霸美国的饮料市场,是饮料界的巨人。但是可口可乐毕竟太强大了,底子深厚,百事可乐在创业之初,只能跟在可口可乐之后,耐心地做一个“小弟”。慢慢的,随着时光推移,“小弟”百事可乐也渐渐成熟起来,经过观察,它发现可口可乐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几十年过去,它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没有任何变化,连用的经理们都是一群老旧思想,不思进取的人,在许多地方,都还在使用那种自动冷饮机,5美分,买到一瓶长相奇怪的6.5盎司容量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大胆改变自己的包装,向市场推出12盎司的精致瓶装的百事可乐,售价也是5美分。一时间,亚特兰大到处都是“5美分买双份”的喊声,一首歌曲也为此诞生,“百事可乐为你消困解乏,一瓶12盎司也许太多,一瓶5美分却实在便宜,百事可乐是你理想的饮料”。可口可乐仓促应对,只能大幅度降价。百事可乐赢了一局后,一发不可收拾,它针对可口可乐的老传统形象,大打年轻牌,把自己描述成有朝气,有活力的形象,请了时尚明星、奥运健将为其代言,仿佛人喝了之后也会变得年轻一样。而在当时,可口可乐则成为因循守旧,不符合时尚的代表。百事可乐因此而销量猛增,等可口可乐反应过来时,百事可乐已经牢牢在饮料界站住了脚,再也不是当年的“小弟”了。推陈出新,是“以奇制胜”的核心。所有的商家,都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出奇,你不进步,别人就会进步。出奇,往往可以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以弱胜强,以小搏大。
出奇不绝——人们也会不会相信,如今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也曾受到过冷遇,受到过歧视。那是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那是20世纪初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博览会,参展单位超过20万家。茅台酒是作为唯一代表中国酒水参加世界名酒展览会的,在众多的名贵酒面前显得十分的不起眼。当时,梳着长辫,穿着长袍的中国代表被视为东亚病夫,而用土陶罐装的茅台酒也被冷落在一边,无人问津。展会即将结束,中国代表心生一计,佯装失手碰倒了一罐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大厅鸦雀无声。评委还有各国代表、酒客们被纯正浓郁的醇香惊呆了,世间竟然还有这等好酒!经过评委的反复品尝后,一致认为“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茅台酒一举夺冠,赢得了金奖,之后举世闻名。在当时国力不济,饱受欺凌的时刻,茅台酒极大地长了国人的志气,从那时茅台也就成为了国酒。这也多亏了当时中国代表的急中生智,出其不意。
奇,就是超出常识,常规之外,给人以不凡、独到的美,博得人心。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用别人未曾想到的办法,到达别人未曾涉足的区域。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是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随机应变,出其不意,占领市场。
亦正亦奇——或许是如今的发展太快,一种特殊的怀旧情绪弥漫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善于抓住商机的企业家们,迅速捕捉到了这是一股商机。方便,实用的速溶咖啡,满足了繁忙的上班族的需求,是现代化快速生活的产品。但是随着怀旧文化的兴起,人们又开始怀念起了以前的煮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