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中国合资,芯片突围战开启

在中美贸易战炒作正热之时,一则简短而“有力”的消息传来,arm中国合资公司已于4月底正式运营,中方投资者占股51%,arm占股49%,这家新公司将接管arm在国内的所有业务。
在美国制裁中兴之际,这个合作令人浮想联翩。这个合资意味着什么?中国的芯片产业能够借此东风实现自主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arm准备如何合作?
从资本构成看,arm中国分公司,之前为arm英国母公司独资,通过“中资注入”,已经变为合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为:中方51%、arm49%。
arm最关键的相关专利均集中在arm母公司手上,被注资的arm中国分公司没有专利的所有权。有消息透露,未来arm中国方面研发的技术产权将留在合资公司。
从业务看,作为arm公司在中国ip业务的总部,中国公司将向总部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的授权与技术服务;并结合中国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基于arm技术的ip与标准,赋能中国智能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arm搞的是自家“advancedrisc machine(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器)”架构的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工作最后转化为芯片源代码。arm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能力向他们分别出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授权,或某个处理器ip的源代码和微架构设计的知识产权使用权。用户可以根据arm架构授权规范自己设计处理器,也可以在arm提供的处理器ip基础上添加其他外设ip以及自己设计的ip,再经过仿真综合布局布线等工作,最后送到晶圆厂将这些芯片生产出来。arm做推进指令集、微架构相关的核心技术。
中国现在很多公司都使用arm的指令集和微架构,中国和arm成立合资公司,意味着未来这种合作会更顺畅。
中国可能使用arm指令集和微架构研发出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芯片,实现全面的arm化。从而规避美国可能的制裁带来的风险。
二、靠arm能解决美国制裁吗?
在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历史上,“独立自主”这4个字被强调过无数次。
自从7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把世界上所有cpu的指令集做全了,但是最终做出高水平的产品不多。
在高性能领域,中国以前重金买了alpha的软硬核,发展出来申威系列处理器,这个处理器的性能非常出色,比intel落后两代工艺,依然能达到intel的性能水平,但是它的指令集特殊,需要特殊的系统和编程,无法普及民用,只是组成超级计算机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
在普通民用领域,华为海思做的非常成功,它用arm公版核心为基础,依靠垂直整合的优势,自己的处理器自己用,发展出来麒麟970这种水平不错,还能集成人工智能处理器的产品。
同时,像瑞芯微、全志这类企业也不错,在平板和电视市场有一定份额。
此外,中国也用arm指令集自己研发架构,制造超级计算机,因为超级计算机虽然可以用加速器,但是cpu也必不可少,在美国限制的情况下,用arm自研架构也有相当潜力。
从超级计算机领域,民用pc领域,高端有alpha,低端用arm确实可以对付美国可能的制裁,不用美国cpu是可能的。
三、问题远不止cpu
cpu看起来还可以,但是芯片不止cpu,一块cpu能工作,需要大量的配套芯片,而中国恰恰在芯片领域是全面落后。基本的dac、adc、电源、控制芯片全面不行,仅仅cpu行,也是无法对付制裁的。
如果真的发生制裁,cpu能自己解决,但是各种基础芯片无法自己解决。
另外,cpu不是设计出来就行,还需要制造,中国的芯制造技术落后更多,中芯国际的工艺比三星台积电落后两三代,设计出来制造不出来也没用。
所以,仅仅是和arm合资,并不能解决芯片行业独立自主的问题,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
作者:maomaobear|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