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你是去小公司当领导,还是去大公司当专员?

现实是自己能承受吗?
一个月前,小金换工作了,去了一家才成立7个月的新公司,700多人,注册资本2000万。他的前任公司是上市公司,成立二十几年了,在职员工2万多人,注册资本2亿多人民币。光从规模上进行对比,两家公司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是萤火之光与日月之辉的对比。
小金从发布简历到离职花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提出离职、交接工作、参加欢送宴花了5个工作日,匆匆得就离开前任公司了。很多人都问她为什么那么着急走?小金说自己当时并没有想太多了,想走就走了。
进入前任公司近三年的时间,薪资每年都涨一点,到离职的时候基本薪资、加上各种补贴税前七千多一点,此时,小金工作也有六年。自从进前任公司起,小金几乎每周都在加班,周末也不例外,加班到晚上10点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地铁都停运了,不得不叫滴滴回家。
进入公司的第一年,小金被安排协助开展新业务,做客户活动,负责这新业务的就两个人,一个是负责人,一个就是小金,负责人负责客户对接和活动的主持,其他的就小金全包了,还要兼顾原部门的日常工作。小金还感慨得说那时自己周五回家,累地澡都不愿洗,躺在床上立刻呼呼大睡,直到第二天12点才醒过来,足足睡了15个小时。也是在那一年,小金养成一个到现在都没改掉的习惯,每晚要到1点左右才睡。第二年,公司的一个同事回家休产假,一个被借调到其他分公司,部门就剩下三个人,其中一个是领导。另外一个同事除了负责做她的数据业务,其他全都归到小金那了。小金想想那时的工作状态,就像一只乌龟,开展所有工作的面子一个事项全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推荐,时间又紧迫,那个着急啊,那种推不动的感觉让自己好难受。到了第三年,小金决定要改变自己,把那些琐碎日常的工作丢给新员工做,自己去攻克那些有技术性需要进行资源整合的工作,这样情况得到了改善。就在小金做好了年度的培训搭建计划,不久后大部门领导在一次例会上重新调整工作分工,培训工作安排给新人做,小金再次被安排去做新业务了。准备在培训领域上大干一场、有所建树的小金,建立的豪情毁了一地。除了能学到更多东西,我真的什么的没有了,小金调侃自己说。
想想作为一家上市大型企业,在里面工作的压力不小,工资不高,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并不是一个月就能承担的。薪资的提升除了在一线的销售人员根据提成比例来,其他的中后台人员薪资快速提升那就得靠岗位晋升了,而小金家的前任公司一个助理的员工要爬到经理的岗位,一共要经历4次晋升才行。小金部门的一个同事花了9年的时间才晋升到经理级别,总监那非得十几年不可。想想人生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时间来耗费吗?为什么的有的人工作一两年就是部门负责人,领导十几二十人的团队,而自己为什么还是一个小小的专员,月月年年兜兜转转,一直在做那些多年前就做得滚瓜烂熟的事情?这些是自己的想要的吗?
实现目标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运气!
后来小金离职了,薪资太低是她离开的根本原因,其他的她都觉着好,加班她都认为是工作的标配了。年假都没有休,小金匆匆来这家新创业的公司上班了。工资待遇到是提上去了,岗位也升了,工作内容也简单了些,基本上可以准点下班走人,终于过上大众认为正常人的生活了。可小金更不能确定未来了。一个初创的企业根基太浅,团队太年轻,对业务的认识度不深,一部分员工还是非行业人员。整体在业务上难以推进。就像在最近的新员工培训上,那企业文化讲得,小金完全不忍听。
小金在离开前任公司前,没考虑过自己是要进大公司是还小公司,坚信一点,只要解决自己目前最大的需求,其他的不是特别的因素。现在才意识到团队的工作氛围,互动的价值,还有彼此配合的产生的巨大能量,这些没有经过长期的沉淀是难以的形成的,若是没有公司的倡导,也是难以实现的。在一个公司只是一味地完成自己岗位上的工作,而没有团队的赋能,自己能实现的毕竟是有限的,更是难以突破自己。
所以,找工作,不仅要明确自己显性的需求,更要立刻分析自己隐性的需求,才不至于错失更多机会,而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他们的规模都不能作为我们参考的唯一维度,能带给我们持续发展的平台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