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指定2500万人口似乎更像手段,不是严格目标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精神,上海市未来的常住人口限定为2500万,而现在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400多万。
因此,很多人认为上海这种常住人口的限制,其实是不合适的。上海未来的常住人口,必然会突破2500万。这是由城市发展的性质和决定的。
从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指定2500万人口的情况来看,这个控制人口似乎更像手段,不是严格目标。虽然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控制了常住人口,但是上海对于人才的渴望还是比较多的,尤其还在吸引外来人才来上海发展,为城市做贡献。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土地利用图如下所示,图中的黑色圆圈都是现在建设很不充分的地方。
上海2035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图从上海2035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目前土地利用相比2035年的设计,其实还有很多是没有建设的。上海大片未建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嘉青松三大新城。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当中,上海人口的增量远远土地的增量。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的核心指标如图所示。
在未来的上海,用3200万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承载2500万常住人口,每平方公里不到1万人的规模,这在全国大城市、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都是比较低的密度。
因此,从上层设计来说,上海2035城市规划既然可以建设如此多的用地,为何人口却要限制在2500万呢?
从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的人口现状问题中,可以看出上海对于未来常住人口格局的设计。
上海2035年城市规划的人口现状问题上海常住人口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太多,而是“无序”:
外来常住人口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的压力很大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一,市中心高,郊区新城低
对于上海常住人口的管理和控制,其实有几个基本的点:
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即便对城市贡献不多,上海也必须担负他们的生老病死,提供相应的城市服务上海外来人口中的精英,是能对城市有贡献的人,无论哪个层次,上海是欢迎的上海要限制的,是外来人口中的“赚一票就走”的人群,这些会对城市产生持续的压力
因此对于未来上海常住人口的问题,2500万其实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目标。并没有明确的指示,哪些人应该留在上海,哪些人不应该在上海。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能持续为城市做贡献的人,就是应当享受城市福利的;因此上海其实一主鼓励外来的人才落户上海,前提是这些人才是城市所需要的,而不是专门享受城市福利来的。
在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新城的引导中,也突出了这一点。五个郊区新城的人口,将从现在的228万,增加到未来的385万,这里的增幅就有160万左右。
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新城的功能如下所示。
2035规划中的的上海郊区新城在上海2035年的郊区新城的设计中,一个明显的目标就是要提升郊区新城的发展水平到与中心城区类似的地位。上海郊区新城人口的增量是比较大的,并且这部分人口集中在两个方面:
上海外来人口中,对城市有贡献的人上海户籍人口中,来自市中心的动迁人口
两个目标当时,前者是对城市贡献的人才的渴望,后者是对于上海户籍人口的福利支持。上海五大郊区新城目前建设依然在大规模的展示,几个景观如图所示。
建设中的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的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的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的上海郊区新城以上海郊区新城的建设速度来说,必然会增加常住人口是,郊区新城的产业和居住区,建出来显然不是为了空置。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上海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可能更像是一个手段,不是一个严格的目标。
上海对于常住人口的控制,一方面又在吸引城市的人才,比如说外来人口的人才公寓,都是为了吸引外来人口在上海更好的工作。上海控制常住人口、控制外来人口目前其实只是限制了,想赚一票的人,因为城市的未来属于能给城市做贡献的人。
喜欢小喵奇谈关于城市生活的知识性文章,请点赞、分享和收藏,并请关注小喵奇谈百家号,每日为您提供新鲜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