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方农村老家附近的一个村,村里很多老乡依旧在农闲时节从事着这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加工豆腐皮。北方人喜欢吃豆腐皮,每次回老家,娘都会将豆腐皮切成丝,倒点酱油,切点葱丝,稍微一拌,就是到不错的开胃小菜。 大哥一家世代做豆腐皮,传到他这一辈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从秋末到来年春末,一年有两个季节可以做豆腐皮。不做豆腐皮的时候,老百姓一般会选择种田,或外出打短工赚点零花钱。
家里吃的都是当地的豆腐皮,离家最近的作坊也就二里地左右,从他们村边路过,经常可以闻到豆腐皮的香气。冬天回老家,娘每次都会给俺买上几斤,让我带回城里去吃。 农村的作坊都在自家的院子里,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卫生,但老百姓不在乎,因为农村的豆腐皮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做的。 大姐将一勺勺豆腐浆倒在磨具上,然后覆盖上一层麻布,然后再倒一层,就这样,一层层的豆腐浆不停叠高,下一步就是压制。
这是最费力气的一个活,要把大多数的水分压出来,保证豆腐皮的嚼劲。大哥已经五十多岁,干了几十年这个行当,腰已经不行了,每次压完豆腐皮,大哥都会扶着腰歇息一会。
大叔在屋中压制豆腐皮,大婶则在一旁将已经做好的豆腐皮一张张的揭下来,这个活很麻烦,稍不注意就会将豆腐皮撕烂,虽然一样吃,但价格却会因此大打折扣。
大婶将一张完整的豆腐皮揭了下来,看着新作的豆腐皮,真想当时就撕下一块尝尝鲜。
村里,做豆腐皮的作坊至少有十家以上。大叔说,曾经村里一半的家庭都做这个,但慢慢的就少了,不是因为不挣钱,而是年轻人嫌脏嫌累。如今做的人少了,但喜欢吃的人却不少,这种纯手工做的豆腐皮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过节的时候,根本就做不出来卖,要早早的存下一批。
如今,村里的传统手艺被有头脑的年轻人发展了起来,盖了更大的作坊,还注册了商标,一年下来,少说也得赚几百万。但附近的老乡更喜欢吃这种原汁原味的豆腐皮,说还是这种劲道好吃。 大婶将晾晒好的豆腐皮一张张的整理起来。“这些都是被预定出去的,有饭店,也有人买了送礼,做半年豆腐皮,虽然很累,但也能赚个六七万,还不耽误种地,今年做的多了点,这不刚给孩子在城里买了房,没钱了。”大婶乐呵呵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