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犹太人学做生意:尽量不要借钱给别人

莎翁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要帮助他人,完全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最可怕的结果就是掏钱给自己买了一个敌人。
来看一个犹太人讲的故事。
约翰向艾斯特借了1000马克,都几年了,可艾斯特一直没有钱还。每当约翰一联系他,艾斯特都会避而不见,约翰对此束手无策。这时,一个朋友向约翰建议:“如果直接开口不方便,你为什么不写信给艾斯特了,叫他尽快归还1200马克,瞧瞧他的反应。”
这明显是个馊主意,但约翰急需这笔钱,病急乱投医,采纳了这个主意,于是就给艾斯特写了一封信。
两天后,艾斯特就回信了,信中说:“约翰,我记得很清楚我向你借了1000马克,你怎么说我欠了你1200马克,随信附上1000马克。假如你要打官司的话,我随时奉陪。”
约翰虽然成功地要回了钱,但通过这次事件,两人的关系就不难猜想了。
正因为借钱给人有诸多弊端,所以,犹太人在和朋友打交道时,很少借钱。犹太人之间,关系再好,也就是一起吃饭喝酒,这样就表示他愿意和你经常来往,你是他喜欢的朋友。可假如是借钱的话,犹太人很少会答应。这并非是因为犹太人不相信朋友,而是他们长期经商做生意以及做人做事所总结出来的一种大智慧。
犹太人的自尊心往往非常强,如非万不得已,他们不会向人求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是先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而很少向别人请求帮助。犹太人的逻辑是这样的:真正的朋友之间,如果一方向另一方借钱,那表明这个人的确碰到了困难。朋友借钱给他,他很可能会感到忐忑不安,心里总是想着如何把钱尽快还给自己的朋友,和朋友联系或者见面就会感觉到很不好意思。尽管朋友可能完全觉察不到借钱人的尴尬,但借钱人为了避免这种愧疚和尴尬,会尽量回避朋友,希望先尽快地还钱,这样才能与朋友坦然相处。有了这种心理,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因为金钱变得十分不自在。而作为借出钱的一方,在把钱借出时,为了让别人放心或者说为了保持友谊,一般不会具体说还钱的时间,而是说一个很模糊的话,比如什么时候方便再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然需要这笔钱,再要账,就会很不好意思,就容易破坏彼此关系。因此,犹太人之间往往就会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尽量不借钱给别人。
与此同时,犹太人有一个坚持了几百年的传统,那就是喜欢通过放高利贷来收取利息,假如他们手上有了闲钱,就会将这些钱放出去收取利息,而有人需要钱自然就可以去借贷了。犹太人没有钱的时候,也往往不会去向朋友借钱,而是喜欢以借贷来渡过难关。这就与借钱是截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是一种生意,是一种商业行为。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完全不借钱给别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要完全照搬犹太人这一套,难度太大。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在借钱时,考虑清楚借钱人的偿还能力,如果是生意场上,那就要看他的商业信誉,确认没有太大的风险,才可以将钱借给出,否则,你辛苦赚得的钱很可能就会长时间待在“老赖”的手上了,有去无回的可能性也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