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与江西做公益的朋友聊天,谈到各自的工作,每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常常探讨帮助别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予别人帮助,还是通过帮助实现受助者的自助,我想应该是为了给需要帮助的人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所谓机遇改变人生,让他们有机会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终会有一天,别人不需要帮助了,我们就失业了,我们常常会开玩笑般的祈祷快点让我们这些人失业吧,那时,大家都会生活得幸福安康。
有个义工朋友说他经常去福利院看望一个小孩子,他非常喜欢那孩子,每次回来都觉得很开心,后来那小孩子都变得离不开他了,天天等待着他的到来,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我虽然钦佩他的做法,却不敢这样做,我觉得作为一名公益人,我们帮助别人的最佳方式是让受助者越来越不需要别人帮助,而不是越来越依赖别人的帮助,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工作中要让受助者学会“造血”,而不是一味地为他们“输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Buy them a net and let them fish.",给他们一张网,让他们自己去打渔吧。
马上要开学了,又到了颁发助学金的时候了,谈到助学,很多朋友都觉得现在对资助学生越来越迷茫。有位朋友告诉我,他曾做过几年助学,曾经受到过资助的学生后来也几乎都不再联系了,能够保持的联系的是极少数,那些学生遇到困难时候能够想到他。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也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前几年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也有些迷茫,但是感觉自己还有被利用的价值,毕竟感觉自己还是有点用处的,人活着似乎只要对社会有用就自我感觉良好,助学行动,很多人坚持下来了,也有些人接受不了现实退出了。
我想说的是,那些接受资助的学子们,还是每学期花点时间给资助人写封信吧,别人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资助你们,不需要你们怎么怎么感恩,只要每学期收到一封感谢信就足够他开心的了,让资助人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还是对你们有点帮助的。另外,助学是平等的,不需要你把对方当作资助人,当作朋友就可以了。现在的贫困不是你的错,自己没必要蹲下仰视别人,经常给资助人写封信,也是对爱心的一种鼓励,助学是需要热情的,爱心虽然不图回报,但是需要鼓励的,一封感谢信,就会给他更多的力量前行。
人生在世,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人是需要在群体环境中成长的,一个人再有本领,即使浑身是铁,你能打几颗钉啊,我们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别人帮助我们即使是举手之劳,对于我们也是很大帮助了,甚至可以改变命运。我们要记得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常想起大学里的几位老师,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每当我遇到新情况感觉迷茫时,就会想到要给他们打电话,他们是良师,是益友,是工作上的顾问团,生活上的导师。
不想对受资助学生强调感恩行动,担心会伤了他们的心,只要常怀感恩之心就足够了,因为爱心本就不是为求回报而生,一封感激的回信、一个赞叹的钦佩、一份精心的礼物,小回报也,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命运的改变、一份奉献后的欣慰,大回报也!我们在他们心里种下爱的种子,不能指望马上就会发芽开花,就像莲子也不会当年发芽,或许他们长大后就会懂得感恩,感恩的心会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他们的关爱之心里流动着我们的佈施精神。 (斯图特基金会江西区项目经理 杜兴强)
更多信息请关注新浪微博@江西爱益公益服务中心 @斯图特基金会 @江西杜兴强
我也是做公益的,并且也有自己的团队,很多时候我也在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