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关于农村农作物丰收的图。眼下,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万安山脚下的一片农田里人头攒动,农村的大妈们“组团”在田间忙碌着。【原创作品,欢迎互粉关注交流,严禁盗用,侵权必究】
整个田间一派热闹的景象,土壤里夹杂着白色的枝条,和黄土交杂在一起蔚为壮观。这些白色塑料袋子装满着丰收的作物,成为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原来,他们是在帮着村里的农村小伙农田“淘金”,这些丰收的作物,在土壤里白亮一片,密密麻麻,很是惹人喜爱,外地人看到这些白花花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
当地农民声称,他们挖的是银条,是偃师的一种土特产,外地人鲜有见到。这种东西也只有在偃师境内能大面积地看到。
两位小伙子名叫闫晓昆和郭金峰,正忙碌着把银条合拢袋子,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民,也是这一大片银条的主人。
正处于而立之年,看到了家乡的片片肥沃的土地,于是一拍即合承包了20多亩农田用来种植银条。起初,还遭到村民嘲笑,称不好好庄稼却种上着这有大风险的农作物。
银条每年只种收一季,每年通常都是3月份种下,11月底或12月初开始采收,这个是银条的采收最佳季节。
采拾一筐筐银条,小心翼翼地倒入布袋之中,这样的一根根采拾过程很是不易,常常累得腰酸背疼。
为了让银条色泽品相完好,郭金峰等人常常给干活的人普及一些银条基本知识,那些银条需要留下,那些银条抛弃。
通常他们会把多数中干结实的银条留下,把那些软的、没有色泽的扔掉,整过挑选之后这些白花花的摞在一起很是美观。
按照当前的市场收购价格,价格好的话通常每斤1.8元左右,价格不好的话通常每斤1.4元左右,一亩地下来收入六七千元,20多亩下来一季收入十多万,比城里打工的上班族都强。
这种银条在当地有专门的收工网点,一经选用就进入了加工车间。他们声称种这些作物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管理好的话每亩地能收三、四千斤,否则也会有千斤的,甚至绝收,有着极大的风险。
这些农村妇女们个个拿着塑料盆、箩筐、抓钩等工具,腰系围裙,游走在田间地头,或坐或蹲,无论是开工干活抑或收工回家,场面很是壮观。
这些银条经过一些盐、醋、尖椒等佐料腌制数天,就能成为餐桌上一道香喷喷的美食,吃起来味道酸爽可口,也是当地一道特色产品。【原创作品,欢迎互粉关注交流,严禁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