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铜响乐器制造,始创于明朝,自古享有盛名,各类成品不但被国内大戏剧院名家音乐团体选用,产品还远消海外。工人们用传统工艺打制的各类铜响乐器,工艺精湛,音色纯正,闻名海内外,据四三年出版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记载,周村锣鼓销路颇广,占全国大部分市场。
解放后,由二十五家业户联合组成的周村鲁东乐器厂,产量大幅提高,除民族铜响乐器外,1956年成功研制生产了军乐钹及系列产品,结束了我国依靠进口的历史。1959年生产出重80斤,直径1.3米的大锣,堪称世界之最,1963年为中央乐团的大型史诗《东方红》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大钹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上面向全世界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鲁东乐器厂生产的编钟演奏的,以上成绩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扬。
。周村鲁东乐器厂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周村鲁东乐器厂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联系电话:0533-6828768
13706436463
13468411592
传真: 0533-6828768
联系人: 蒋义东 蒋皓旭
二、民族乐器 镲,蒙古、藏、侗、傣、汉等各民族互击体鸣乐器。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流行于全国各地。 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
(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如指镲。
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 *注:经常被人将其错写为“钗”。 历史记载 镲是由钹派生而来的一种乐器。相传在宋人所绘《番王按乐图》中,有其为胡人舞蹈伴奏形象,可知年代已久。? 形制结构 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镲面较平,
镲
厚度比钹稍薄、较铙略厚,中部碗小顶圆。通常面径12厘米~20厘米,碗径为面径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 演奏方法 演奏时,持镲和演奏技巧与钹相同,发音清脆明亮。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在藏戏、京剧、豫剧、晋剧等戏曲、少数民族民间乐队、河北吹歌、十番锣鼓、 福建南音、潮州锣鼓等器乐合奏和舞蹈伴奏中,也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在乐队中,它多与锣、铓、鼓相结合,为旋律敲击板、眼。 三、天津俗语 天津俗语“打镲”,说的是一切玩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打镲”一说,内涵极是丰富,这里面也还有着好大的学问。 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
(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如指镲。
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
*注:经常被人将其错写为“钗”。
历史记载
镲是由钹派生而来的一种乐器。相传在宋人所绘《番王按乐图》中,有其为胡人舞蹈伴奏形象,可知年代已久。?
形制结构
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镲面较平,
镲
厚度比钹稍薄、较铙略厚,中部碗小顶圆。通常面径12厘米~20厘米,碗径为面径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
演奏方法
演奏时,持镲和演奏技巧与钹相同,发音清脆明亮。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在藏戏、京剧、豫剧、晋剧等戏曲、少数民族民间乐队、河北吹歌、十番锣鼓、 福建南音、潮州锣鼓等器乐合奏和舞蹈伴奏中,也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在乐队中,它多与锣、铓、鼓相结合,为旋律敲击板、眼。
三、天津俗语
天津俗语“打镲”,说的是一切玩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打镲”一说,内涵极是丰富,这里面也还有着好大的学问。
周村鲁东乐器厂
蒋皓旭
13468411592
淄博市周村区新长途客运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