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晚报记者 呼特
近日,我市连续发生数起qq诈骗案件,其中以犯罪嫌疑人冒充老板骗财务人员和冒充子女及老师以学校需要缴纳培训费为由的诈骗案件尤为突出,群众财产损失巨大。长春市反电信诈骗犯罪中心提示广大市民,发现被骗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报案。
手段一:冒充老板诈骗财会人员新升级
市电信诈骗犯罪中心民警表示,犯罪嫌疑人一般会通过电脑木马病毒控制或在公司qq群冒充员工获取公司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进一步锁定公司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相关信息,将自己的昵称和头像与老总保持一致,并了解近期单位的工作安排及老板的语言风格。
日前,我市某派出所接到辖区一民营企业报警,称被诈骗21万元,报警人系该企业财务人员小纪。
据介绍,案发当日,小纪上班后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登录qq后看到头像一直闪烁,小纪打开后,看到是自己公司名字的讨论组群,原来小纪的qq账号被拉入了一个四人的qq临时会话群。
群里的“商务助理”和“高经理”正在聊天,“商务助理”说有个合同让“高经理”看一下,而且这个项目需要付保证金,这时,“高经理”在群里问小纪在不在,小纪连忙回应,并问群里的“高经理”需要付多少钱,“16万元,”高经理回道,之后“高经理”给小纪发过去一个账号,小纪按照“高经理”的指示将16万转了过去。
过了半个多小时,“高经理”在qq和小纪说项目合作方要给咱们账户汇28万元,让小纪看看到账没有,小纪说没有到账,“高经理”让小纪问一下对方情况,过了一会“高经理”在qq上说对方是24小时到账,并让小纪再付28万元给对方账户,因为公司账户上只剩下5万元了,“高经理”就让小纪把剩下的5万元先汇过去。
就这样,小纪前后共汇款21万元。由于对方的钱款一直未到,小纪起了疑心,便向高经理本人进行了核实,核实后发现自己被骗了,立即前往派出所报警。
手段二:冒充子女及老师谎称缴纳培训费
某日,姜女士的qq上接到昵称是自己女儿名字的人添加好友,添加成功后,通过qq聊天与其对话。“妈,我是某某,我正在学校上微机课,这是我刚刚申请的小号。我现在有个急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我现在上课不能电话说。”一看是“女儿”的信息,姜女士直接回复“看到了,说吧。”
“我们学校请到了清华大学的讲师来授课,是收费的,现在好多同学都在报名,培训班的名额快要没有了,我很想学。”看到是报名学习的费用,姜女士表示要支持。
看到姜女士没有起疑心,“女儿”继续“实施套路”:“妈,你联系一下学校负责收费的刘主任,他qq号是421xxx。”姜女士添加了“刘主任”qq后,开始和“刘主任”沟通给“女儿”报名英语和数学培训班的相关事宜。实际上,“刘主任”为犯罪嫌疑人同伙,接下来,“刘主任”继续和姜女士沟通,通过介绍培训是经过批准的、名额很少、需要先交费才算报名成功、承诺培训成绩好可以升入名校等“诱饵”,诱骗姜女士缴纳两科学习费用19600元。
随后,“刘主任”表示,本次培训班是两期的,第二期免费学习,但需要交纳18900元,培训结束后凭借第二期的培训发票返钱,诱骗姜女士继续为其转钱18900元。但是把费用转过去后,“刘主任”却表示,姜女士不符合办理第二期免费条件,想要第二期免费必须第一期报三科培训班才可以。而姜女士认为,报三科孩子太累了,遂决定不报名。于是,“刘主任”看似“好心”地把姜女士第二次转的18900元进行退换,并给姜女士发了一个跨行转账的图片,并让其等待钱款到账。
等到女儿放学回家后,姜女士告诉女儿已经报名成功了,女儿却说没有和母亲联系过,也没有什么补课的事。这时,姜女士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民警提醒:涉及转账一定要仔细核对
市反电信诈骗犯罪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防范意识,接到老板的汇款指令或子女索要培训费等网络信息时,应及时通过电话或其他途径仔细核对,在未核准前,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大额转账汇款之前务必履行核实程序。对财务人员要经常性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提升识别能力,确保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