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正在卖菜的人叫杨孝忠,今年59岁,山西省万荣县万泉乡北涧村人。他家里有5亩果树,由儿子、儿媳在家里耕种。2006年,他和老伴刘春贤在距离他家20里地的新城村承包了别人14亩土地种菜。整整11年了。因为老杨的北涧村历史上几百年来,就祖祖辈辈种菜。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老杨种菜11年,年年赚钱。就连蔬菜市场最不好的去年和今年,虽然挣的钱比往年少了点,但还是能挣钱的。图为杨孝忠在万荣县城早市卖菜。
老杨天生就是个勤快的人。生他养他的北涧村由于水源充足,又住在一条狭长的沟里,几百年来就祖祖辈辈种菜。老杨有着种菜的命运和经验。自己家里的5亩果树还不够儿子耕种,自己就寻思着承包土地种菜。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在新城村租地,因为新城村就是县城的城中村。卖菜自然方便了许多。2006年,他在新城村以每亩200的价格,承租了14亩土地种菜。
承包之初,杨孝忠和老伴刘春贤一方面在地里干活种菜,一方面搭个能睡觉、生活的窝棚。11年来,老杨和老伴就住在图片上的窝棚里。用泥和砖磊的墙,上面就用石棉瓦做房顶。如果下雨漏水,就再铺上一层石棉瓦。至今,连破碎的在内,已经铺了四层石棉瓦。下连阴雨时四处漏水,就用塑料布盖起来。由于窝棚搭在野地里,冬天北风呼啸,窝棚里寒气逼人。为了能省一点钱,老杨冬天用蜂窝煤取暖,舍不得用电器取暖,因为电费比蜂窝煤贵。
老杨的家距离承包地不足二十里路,但是11年来,老杨都是在地里的窝棚中过的春节。没有在老家过过年。老杨和老伴11年来,整天在地里种菜、卖菜,早出晚归。早上5点就在地里摘菜、装车,6点半就赶到早市卖菜,因为7点—8点是早市卖菜的高峰。中午一点左右返回地里。吃过午饭,下午3点又开始在地里干活,一直到傍晚9点才能停下了。11年来,老杨和老伴一天只吃中午一顿饭。早上、晚上就是吃馍馍,喝开水。
老杨的承包地里种的蔬菜有:茄子、香菜、笋、菠菜、白菜、菜瓜、黄瓜、北瓜、圆白菜、萝卜、土豆、红薯、韭菜、大葱、辣椒等品种,一是都是当地群众喜欢吃的蔬菜,好卖。二是要保证从春节到冬季,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卖。冬天就在地里挖个大地窖,把萝卜、胡萝卜、白菜放在地窖里,既不怕冻坏,又能保鲜,尽量使自己种的蔬菜能卖上好价钱。
杨孝忠在菜地里尽量不使用化肥 ,多施用农家肥,如人粪尿、猪粪等。尽量使蔬菜不受化肥的污染。在施用农药上,能不用农药就尽量不使用,非使用不行的就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是有一点,就是临近蔬菜采收这一阶段,坚决不使用农药。你看老杨的蔬菜叶子上有好多虫眼,有人说就是不使用农药的结果。老杨常说,蔬菜农药超标是要出大乱子的,宁可少产一点蔬菜,绝不随便使用农药。
老杨在县城早市卖菜已经11年了,和街上的商贩以及周围的居民都是熟人。他卖菜由于是自己的承包地里生产的,所以在分量上总是让顾客满意。比方说卖西红柿,在给顾客称足的基础上,再给顾客搭一个或者两个西红柿。让顾客笑脸而去。由于老杨的蔬菜价格低,分量足,因此他的蔬菜卖得很快。在蔬菜旺季,老杨一早上要卖一大蹦蹦车的蔬菜。图为老杨正在早市卖菜。
为了尽量减少开支,扩大收入,老杨种的蔬菜尽可能自己育种、育苗,比如西红柿、辣椒、茄子等,既能保证品种纯正,卖蔬菜苗还是一项收入。由于杨孝忠自己种菜,自己天天在市场卖菜,减少了中间环节,尽可能的保证了收入最大化。老杨一年从春忙到冬,腊月月尽,别人都在贴春联、包饺子,老杨两口子还在地里干农活。不是不想和孩子们春节团聚,实在是忙的不行。说到11年未能回家过年,老杨感到很内疚,觉得对不起老伴,对不起儿孙。
在近年来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出现了种蔬菜赔钱的现象,多数菜农都抱怨种菜赔钱。但是老杨承包外村14亩土地种菜,每年每亩菜地都能纯赚3500元左右,就是在市场行情不好的2016年,每亩蔬菜纯收入也能达到2500元的样子。今年从目前的情况看,预计纯收入能和去年持平。
老杨种菜多年来,没有太大受到市场疲软的影响,一是老杨求稳,不种大棚蔬菜,减少投资成本。二是老两口披星戴月,拼命干活,为了节省时间,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做到农忙不雇工,有活自己干,以降低种菜投资。三是自己种菜自己卖,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利润最大化。四是蔬菜新鲜、量足、价格低、口感好,有一定的固定客户群。这些不值得菜农借鉴吗?点击上面“关注”,你我共同关注百姓冷暖和世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