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在冬季若能曝晒一个月再开始种水草则更好,水草种植前7~15天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75~100千克/亩。若池塘有较多的野杂鱼,可改为茶粕清塘,用量为25~40千克/亩。使用方法是先将茶粕用水浸泡,同时加入少量食盐和碳酸钠,每100千克茶粕可分别添加2千克和0.1千克,2天后取浸出液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茶粕对野杂鱼的毒性较大,对虾苗较安全,但使用不当的话对底栖生物有杀伤作用。为防止野杂鱼苗进入池中,注水时应用60目筛绢制成的“袖袋”套在进水管上进行过滤。冬季池塘的水位可以浅些,一般控制在0.3~0.6米,夏、秋季节的水位可适当加高至1米,但每次注水量应控制在10厘米,水位升得过快对水草生长不利。
要想小龙虾养殖的水质较好,我们得充分利用好小龙虾塘中的水草及水藻,让水质达到自净的目的,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这样的方法才是完美的。既可减少人工方面的成本,又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对小龙虾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环境舒服、水货好、疾病少,自然长的大,长的好。
对于如何更好的调节小龙虾的水质,在人为方面的,我的建议是早调和微调。早调就在养殖环境水体 的时候对水体进行调节养水,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的。我们往往补点菌培点藻就可以了,不会对小龙虾造成应激反应。
3月底开始起捕池中的亲虾上市出售,在长江流域,虾苗长至6月份已有部分个体达到了上市规格,此时应及时轮捕,捕大留小,必要时可采取轮捕与轮放的养殖模式来提高养殖产量。捕捞方式是傍晚沿池边放置虾笼或地笼进行诱捕,虾笼投放后每隔4~10小时收获一次,以防止笼中的虾发生缺氧,养殖密度和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减少收获次数,反之则增加收获次数。整个捕捞过程可持续至10月底,后期起捕的成虾和虾苗可集中到池塘靠近水源一端的水沟或围栏内暂养,为明年养殖准备亲虾或苗种。为确保开春后水草的正常生长,年前应尽可能提高池中成虾和虾苗的起捕率。采用上述养殖模式的亩产量 可达150~400千克,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虾苗培育:采出的虾苗及时转运到虾苗培育池中。虾苗培育池以面积20-40平方米、水深1米的水泥池为佳,也可选择面积1-3亩、坡比1:2、水深0.5-1米的土池。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500公斤,培育天然饲料。池中投放一定数量水生植物(水花生、水葫芦等),供稚虾栖息、蜕壳和隐蔽。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天投放稚虾,每平方米放150-230尾。放养后 周投喂豆浆,每天喂3-4次;第二周以投喂小鱼虾、螺蚌肉、蚯蚓、蚕蛹等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鲜嫩植物茎叶等混合粉碎加工成的糊状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全天量的70%。日投喂量早期每万尾稚虾为250-400克,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0%左右投喂。培育过程中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每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浆全池均匀泼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