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吕梁人,你真的了解吕梁吗?


<离石>这一地名,在史学巨著《史记》《战国策》中出现十三次之多,在《资治通鉴》中出现十七次,当北京、上海、天津等现代化大都市还处于蛮荒无名之地的时候,地处晋西三川河沿线的离石、蔺(今柳林县)就成为战国时全国鼎鼎有名的繁华城市和铸币中心。
(1)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
战国时三晋各国争先变法与先进思想的活跃是推动原始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离石、蔺地处西周时晋国的西部,当时陕北和晋西北的吕梁山区及东部丘陵地带是戎狄游牧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晋文公流亡结束归国执政后,对戎狄实行了“以德怀远”、睦邻友好与积极防御并用的政策,在改善周边关系的同时,又兼并了一些农耕小国和戎狄部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经济繁荣形成了三川河流域城市带
考古成果表明,早在商代晚期吕梁境内沿黄河一线的石楼、柳林高红、离石就形成聚落中心。当时的北方族群已有相当水准的农业、牧业和各类手工业等经济产业。经历西周、春秋发展到战国初期,这里更是经济繁荣,人丁兴盛。由于当时东亚地区正处于历史上的第二个温暖期,三川河流域植被良好、地肥水丰、交通便利,所以各业兴旺发达,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形成颇具规模的城市带。其主要标志:一是城市兴起。有皋狼邑(今方山县南村)、离石邑(今离石城一带)、中阳邑(今中阳县城北带)、隰成(今柳林县穆村)、蔺邑(今柳林县孟门)。特别是离石邑、蔺邑成为战国时代全国性重要城市,其重要地位在三晋发展史上尤为突出。
(3)商业发达、冶炼成熟形成了造币中心
货币的产生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到战国中后期,为适应商业发展需要,各国大量铸造金属货币,通行各国的度量衡制,目前发现的地名文字达200多种。根据货币流通范围,全国大致形成了四大经济区。即:韩赵魏“三晋”地区主要流通铜铸布币、环线;齐、燕、赵三国主要流通刀币;东周、西周、秦及赵、魏两国沿黄河地区主要流通圆线;黄金货币(饼金和金版)及铜贝主要流行于楚国。
(4)地理位置形成了秦晋战略通道和繁荣的边贸
黄河天险隔秦晋,自古而然。但考古成果和当今语言历史文化的现象表明,黄河不仅没有阻隔了秦晋的往来,反而成为共同生产生活的条件。
从交通角度讲,要把赵国晋阳盆地与秦国北地、上郡物资商品互通有无,三川河流域是连通东西最好的天然通道。其东进路线是:吴堡(秦国)过河→蔺(赵)→离石(赵)→吴城→汾阳→晋阳。离石一带的北川河、南川河,又形成了晋西部南北的交通线。这种交通格局与地理位置,一旦出现相对时间较长的和平环境,这一区域就形成了秦、赵、魏三国的自由贸易区,其边界贸易必然十分繁荣
玉林文娱作者:石州公子
吕梁人,应该对自己本土了如指掌,以此为荣,希望更多吕梁人可以看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故乡,更好地适应生活,成就自己,为家乡添砖加瓦!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让我又深刻了解了吕梁,涨姿势了!
(●`●)(●`●)//@Jetaime147638864: 让我又深刻了解了吕梁,涨姿势了!
不了解,原来这么牛逼
作为一个吕梁人你应该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