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新姿势:他们用订单换来大投资,后来呢?

订单换投资会成为招商新利器么?
订单换投资的招商模式如今已成常态,政府有招商引资、市场产能的诉求,企业也有提振业绩、开拓市场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似乎是双赢的局面。
在一些由政府管控的市场,比如城市交通、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等,这些领域往往政府采购占主导,为吸引投资而用订单当做诱饵。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新能源汽车领域了,公交出租行业都有由燃油车升级为新能源的需求,投资换订单恰逢其时。
当然,这一招商模式得看运气,要是遇见了银隆,很有可能就会成了负面案例,而老前辈比亚迪则靠这一手段达到高速扩张的目的,也给各地方不错的回报。
董明珠加持的银隆似乎没有走通
最近董明珠治下的银隆频频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银隆在珠海、成都、天津、石家庄、邯郸等地的产业园,纷纷出现了工厂停工、拖欠工资、订单突减等等负面新闻。
之前,园区圈没少报道过银隆。这家新能源车企因为裹挟着董小姐的名人光环,自“铛铛车”一战成名以来,一路火花带闪电疯狂扩展全国布局。
银隆在珠海、邯郸、成都、兰州、石家庄等地已建和在建的生产基地有11个。在董明珠进入珠海银隆仅8个月时间里,就签下总计约800亿元的7个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遍布国内几大经济区。据称,银隆2020年的产能目标是10万辆。
银隆主要的客户就是有权利采购新能源大巴的政府,而与银隆签约的这些地方也都多多少少允诺了大巴订单。就以兰州为例,银隆在兰州新区投资100亿元打造新能源客车产业基地,而兰州公交集团则计划采购或租赁珠海银隆的纯电动公交车1500辆。
投资换市场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车企在当地建厂,获得当地订单就会更容易。然鹅,有了政府订单就一定好过么?
在投资100亿的成都银隆工厂,虽然一期工程已投入生产,去年年底交付的499台纯电动公交车奔跑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如今正在热火朝天的生产珠海公交的订单。但是二期的钛酸锂电池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拖欠工程款的传闻。
与成都工厂不同,银隆的石家庄生产线已是停工状态了,此时,石家庄道路上跑着的绿色涂装公交车正是银隆生产的。银隆武安、邯郸生产线,也已停工。有趣的是,由于电池续航的问题,武安已将一些跑乡镇的银隆电动公交车换回了燃油公交车。
银隆工厂纷纷停工,究其原因,无他,订单突减。
在完成与地方政府约定的订单之后,固执于钛酸锂电池技术、缺乏竞争力的银隆就很难拿到市场订单了。对于银隆而言,投资换订单这条路将通往何方?
前辈比亚迪似乎还不错
作为新能源汽车老玩家的比亚迪,似乎没有因投资换订单而雄起。
前几年,比亚迪用三百亿投资攻下十城已成江湖传说,天津、大连、承德、杭州、南京、武汉、太原等地纷纷败倒在比亚迪的投资攻势之下。想打开各自割据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比投资更好的钥匙。
而且,比亚迪获得的回报丰厚。
投资换订单的模式,更是助力比亚迪攻入车企重镇天津。在天津交通集团2012年公布的新能源公交车试运营名单中,最初只有四个品牌:宇通、安凯、青年和申沃,并没有比亚迪。但比亚迪后来居上,提出通过重生“金马”这一天津大客车本土品牌,填补天津市新能源大客车整车制造空白,以此换取在天津的客车市场。
几乎是同时,比亚迪与南京也签署了协议。比亚迪承诺投资30亿元,在南京溧水成立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6亿元的生产基地。南京市政府承诺,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向比亚迪南京工厂采购650辆k9纯电动公交车和400辆e6纯电动出租车。
此外,广汽比亚迪在广州拿到了400辆纯电动公交客车的订单;在杭州,是1500辆公交;大连给了比亚迪1200辆的k9纯电动大巴订单;在承德收获了417辆;汕尾购买了300台比亚迪电动大巴,之后又计划购买1400辆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在太原,原有的8000余辆出租车都被替换为比亚迪纯电动e6。
不过在青岛和武汉并没有拿到订单。
比亚迪作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比亚迪在美国的投资取得不错的成效,其在美国电动公交市场累计投资约2.3亿美元,占美国纯电动大巴80%以上市场份额。
就目前来看,比亚迪的投资换订单的模式走得还算顺畅。
订单换投资可还行?
不可否认,订单换投资是招商龙头企业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使用订单换投资的招商手段事,有三个前提你要注意。
其一,切莫为招商而招商。尽管各地都看重投资、税收和就业,但是为了招商而招商,唯经济指标论成败,忽视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仅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产业发展,这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就曾针对城市轨道领域发文,特意强调“对违法将项目招标投标与生产企业投资设厂捆绑等行为,严格予以查处”。相信,不久之后在其他领域,国家也将出台相应文件规范订单换投资的招商方式。
其二,一定要严格审查企业实力。就以银隆和比亚迪电池技术而言,银隆所下注钛酸锂电池技术已是被美日抛弃的过时技术,不论能量密度还是成本都不具有发展前景,显然也竞争不过其他车企。而比亚迪电池技术业内公认前三甲,拥有不错的性能,市场前景广阔。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其三,充分考虑订单换投资来的企业对当地经济生态的冲击。一般而言,政府采购多会优先照顾本地企业,而投资换订单这种模式恰是外地企业打破地方保护的利器,这其中利弊需各自权衡。圈圈曾听说一个奇葩发动机项目,项目方渴求投资换订单,甚至要求政府出台文件规定当地渔船都换用其电机,这明显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订单换投资的路子已被前人走过,有利也有弊,若能掌握,或许下个行业龙头就是你的了。
编辑 春复秋
更多有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