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qq.com/page/a/m/t/a0016pe8zmt.html?qqcom_pgv_from=aio
6月3日,救援人员在沉船现场搬运找到的两具遇难者遗体。
从青岛赶来的家属在距事发现场几公里的鄢铺渡口边痛哭。
6月3日,救援人员对客船“东方之星”轮的底部进行切割作业以便救援。
3日,军队和武警官兵出动4000多人参与救援“东方之星”,特别是海军三大舰队,均派出了救援力量,全力搜救沉船人员。昨天下午6点多,现场已经在做船体扶正的准备工作,打捞船只已经有3艘到达核心救援现场。昨晚9点40分左右,救援人员经过仔细的测量和探测,开始着手对船体进行切割。
□分析
五大难题困扰水下救援
救援现场的200多位潜水员轮番下水,搜寻可能存在的幸存者。“救援现场情况非常复杂。潜水作业难度很大。”负责现场水下救援指挥的中国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说,水下救援困难重重。
◎困难一:能见度低
李其修说,长江水比较浑浊,再加上连日暴雨,加重了水的浑浊度,潜水员在水下的能见度低,视距短。一次下水要呆1个小时左右,目前,潜水员基本靠手来探查,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在浑浊的水下什么也看不见,给摸排带来很大难度。
◎困难二:水速快
正常情况下,流速超过1.5米/秒,按照潜水规定就不能实施潜水。但现场实测显示,暴雨之后,长江流速加快,除靠近岸边的一侧流速相对较慢外,沉船区域部分位置水流速度高达1.8米/秒。“救人是第一要务,虽然危险,潜水员仍然冒险下潜。”李其修说。
◎困难三:水温低
和地震等岸上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不同,虽然进入初夏,水温在20摄氏度左右,但潜水员长时间在水中停留,身体仍会感觉寒冷。不适感增加后,将直接影响救援效率。
◎困难四:被救人员情绪失控
李其修介绍,由于长期被困在黑暗、寒冷的水中,不少幸存者身心受损,基本处于心理崩溃边缘,在见到潜水员后会出现死死抱住潜水员、对正确救援指令接受度较低等情况。潜水员在找到生还者之后,要和被救者做简单的沟通,还要指导救援者正确佩戴潜水装具、获得正常呼吸,更重要的是,还要确保顺利通过狭窄通道,把生还者带出。
“但在极端环境下,很多患者依从度低,很难正确接受指令。”李其修说,为了尽快解救生还者,潜水员官东在前一天的救援中解下自己的呼吸装备给生还者系上,和伙伴配合以最快速度将生还者带离,为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困难五:水下环境复杂
“对潜水员来说,直上直下是最安全的。”李其修说,但因救援需要,潜水员必须深入船体,其携带的管子、绑在身上的信号绳等非常容易被沉船内的门板、机器等杂物缠绕,一旦锋利的杂物损害救援设备,会对潜水员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尽百倍努力。距离“东方之星”仅5米之遥的新华社记者刘景洋介绍,虽然不少潜水员整整30个小时没有休息,身体极度疲惫,但仍然一次又一次地下潜,一个房间接着一个房间地摸排可能存在的幸存者。能打开的房间都要打开排查,实在不能打开的就通过敲击传递信号、探寻生命信息,他说,“在船舱分布示意图上,每一个被摸排过的房间都会被打上一个钩,确保没有遗漏。”
http://v.qq.com/cover/g/g6wmja149xy2oms.html?vid=m001601pi38&qqcom_pgv_from=aio&ptag=news_qq_com
沉默了2天后,“东方之星”所属公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多名负责人,终于首次开口谈论“东方之星”的翻沉,并回应了外界的质疑和指责。
6月3日,澎湃新闻独家采访了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多名“领导及中层干部”。他们称,“东方之星”在翻沉前,确实经过了多次改造,是严格依规改造,并称,公司是长江上的品牌公司,但这次“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
澎湃新闻:“东方之星”改造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通过职能部门检查验收?
王建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副总经理):“东方之星”客轮经过1994年试水后,为完善游船的功能以迎合市场需要,1997年对船体进行了包括重新设计、涂装等大改造作业;改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改造后客轮本身的质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陈元建(公司领导或中层干部,具体职务未透露):网上有人说我们“私自改造”,这都是不存在的。改造客船,一是为了满足发展中的旅游需求。例如1990年代的船舱不可能一直适用,需要提档升级。
第二个是随着相关部门对游轮的标准升级而改造。2004年的时候,重庆搞了一个“星级游轮评定标准”,让游轮升级。去年,重庆对游轮标准又有了一个提升,包括装潢、卫生间设置等。其中,有一个重大的改造是加了污水处理装置,不能将粪便等排进长江。
这就是整个长江三峡游轮发展趋势的演变。每次改造完都有船检部门的检查和认可,而且改造都是我们自己投钱,也没有什么补贴,都是市场的作用。
澎湃新闻:船体改造后合格与否需如何检测?“东方之星”在稳性方面有没有问题?
陈元建:都要经过核准的,每一艘船的净载量在改造后都要经过评估,超过了就要重新(调整后)再评估,包括船的稳性、重心等内容。
在客船四楼放十吨的东西,和在一楼放十吨的东西,有明显的区别,都要做稳性实验的。十多年前一艘船能装几千人,为什么现在只载几百人了呢?就是随着船体改造升级重量增加而变化的。做这些检测工作的是各地船检部门。
我个人认为,“东方之星”在稳性方面没有问题,我们公司的船都做过稳性实验的,满足改造调整的要求。
陈义龙(“东方王子”船长):船体的改造,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检验,毕竟几百人的性命在我们身上,肯定是经过有关部门同意的。
澎湃新闻:事发前“东方之星”有没有和总部联系,申请抛锚靠岸等事宜?
陈元建:没有,应该是没来得及,我们在GPS上看到它最后的轨迹,有调头的迹象。可能当时船长正在处理应对天气状况。
起风时,风从侧面吹(轮船)比较危险,船体迎风后抗风能力会好一点。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水面上有惯性,不是说调头就能调头的,风来了之后,船想要尽量迎风吹,但做这个转变很困难,时间也很仓促。
当晚(6月1日),“东方之星”的GPS从有到无只有一分钟,在GPS信号断掉之前船体应该就开始翻沉了。
我很相信我们的船长,他经验十分丰富,是有判断力的。事发当晚的天气,所有船遇到都很困难,内河船是扛不住那个风的。
澎湃新闻:轮船公司方面和生还的船长船员见面了吗?
陈元建:生还的船长、船员肯定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现在被隔离中(3日下午,长江航运公安局值班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了“东方之星”船长和轮机长已被控制。据新华社报道,根据对两人的单独询问,均反映船舶在航行途中突遇龙卷风瞬间翻沉)。
事发后,公司通知了所有船员家属,这些船员都是万州本地人,我们都相互认识,谁也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来按照家属的要求派车将他们送往事发地点。公司管理层也都前往事发当地,我本人现在因肺炎住院,也在持续关注这件事情。
澎湃新闻:公司有没有应对这类事件的紧急预案?
陈元建:内河船舶管理实际上采用的都是沿海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一共有十九个应对紧急事件的演习,我们都是按标准每次都做了的。说实话,我不是说国有企业就怎么(好),我们都是很注重公司品牌的。目前在长江这一块来说,我们的品牌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安全质量上都是好的,但这次“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
前几年,很多船不注重管理出现电器燃烧的情况,还出现过船之间发生碰撞、搁浅的情况,这些我们公司都没有发生过。
澎湃新闻:目前公司的其他客船还在经营吗?一直以来公司的盈利状况如何?
陈元建:我们那么多职工,其他的船也没有问题,不可能说不搞就不搞。不能因为出了一件事,其他的(船)都停了。工作不能做在出事后,应该做在出事前,我们公司的管理在同行业中做得很好。我只能说,谁都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其他轮船现在也是正常运营。
现在我们也很关心员工们的思想状况,政府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安排,找以前的老总来坐镇,还是需要稳定的。
盈利方面,长江上轮船的运行成本太高,一方面不断要提档升级,满足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市场上也有不注重品质的,浑水摸鱼通过杀价来(竞争)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市场上的情况来考虑投入、创造品质和定位,再来看经济效益是怎样的。
澎湃新闻:改造完成后,公司是否定期对轮船进行保养?
覃玉平(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人):1997年的改造中,“东方之星”的平头结构改成了尖头,目的是减少风阻,加快船的运行速度。
在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公司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包括“东方之星”在内的旗下6艘船,每年均各保养一次,保养时间为每年12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下旬(其间不运营),4月重新启动。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船长张顺文和轮机长杨忠权弃船逃生?
陈义龙:这一点,我不方便说,对公司的影响特别大(具体影响未作解释)。但我觉得应该不太可能(最先弃船逃生,丢下400多人不管),毕竟应该有起码的职业道德。现在(公司内部)都还在痛苦之中,而且还在调查中。
冯海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工会干部):“东方之星”的船员配置为1个船长加3个大副、3个舵工;在自然航行的情况下,船上操作一般由大副轮流进行,船长主要对整艘船进行巡逻和监督工作,轮机长也会辅助船长进行巡逻作业,但一般在第一层巡逻;每天24点之前,船长和轮机长不会睡觉。
“东方之星”的驾驶舱位于第3层(船共有4层),轮机长有时也会到驾驶舱进行巡逻监督;在暴雨狂风的恶劣天气下,事发时船长和轮机长有可能均在驾驶舱里,船体倾覆时或被瞬间甩出驾驶舱。
事发突然,情况危急,船长无法进行施救,只能弃船逃生。(澎湃新闻获得了该公司2012年10月制定的《安全职责手册》,其中明确船长的职责为客船的行政负责人。手册第14条规定,船舶发生事故时,如施救无效必须弃船时,船长应发布弃船令,发出离船信息,组织船员救护旅客,指令有关人员携带航行日志、文件,离开船舶;船长应最后离开。)
澎湃新闻:网友对轮船公司有不少指责,你们怎么看?
陈义龙:天灾无法避免,(对外界的指责)觉得遗憾、难受。不管怎么样,只希望能实事求是,让专家去调查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吧。嗯,实事求是。
覃玉平:长江沉船事件发生后,公司已按照万州区港航管理局的要求,对旗下“东方之珠”(“东方之星”的姊妹船)停港检查,其余4艘船舶进行自查自纠。
事实+
失事船长以前安全记录如何?
“东方之星”沉没后,公众一直追问:失事船长是不是有经验?以往的航行记录怎么样?新华社援引“东方之星”电工说法指出,张顺文2014年曾荣获东方轮船公司“优秀员工”称号。
东方轮船公司已退休10年的职工张女士透露,张顺文父亲是公司几十位创始人之一,从轮船公司船长岗位退休。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张顺文选择了水上工作。“他们父子技术都很好,一直都信得过。”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管理层一位人士证实,张顺文确实在去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该管理层人士评价张顺文说:“从工作角度讲,是非常敬业的,很有原则性,在同事中也挺受尊重,待人比较谦和。技术上,他的技术还是可以的。”他还透露,50多岁的张顺文,妻子也是公司员工,一直在“东方之星”上工作,这次也随张顺文出航。
上述管理层人士介绍,张顺文从2007年到“东方之星”任船长后,一直在重庆到南京航线上航行。“这条航线长,遇到的复杂航道情况、天气情况都比较多,这条船能保持这么好的运行状况,没有出现一次一般级以上事故。至少说,在这次事故以前是称职的。”
http://v.qq.com/cover/g/g6wmja149xy2oms.html?vid=r0016q5acc6&qqcom_pgv_from=aio&ptag=news_qq_com
6月1日晚,58岁天津老汉吴建强经历的劫难,让他一直沉浸在痛苦中。稍作回忆,他便泪如雨下,“如果不是老伴在最后一刻撒手,我也许就不在了……”
吴建强是天津市东丽区人,老伴李秀珍比他小一岁。
恩爱几十年的老两口,在老乡的鼓动下,与同村6个朋友决定来一次“甜蜜之旅”:12天前他们坐火车来到南京,登上了12米高的“东方之星”。
溯江而上,两岸无限风光令人赏心悦目。
6月1日晚饭前,虽然天气不好,雨越来越大,吴建强还给33岁的儿子吴亿福打电话报平安。和所有人一样,吴建强期待着下一站的旅程。
晚上9时许,在船舱内的吴建强和老伴都没睡着,风雨飘摇中,船也开始有些摇晃。
9时30分许,躺在床上的老伴拉紧了老吴,老吴则安慰老伴:“放心吧,没事。”
突然,船身向右侧大幅倾斜,船仓里的床也往一边滑,更加糟糕的是,此时江水大量涌进船舱。但即便如此,吴建强还没松开老伴的双手。
船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李秀珍被倒下的床压住了身子,水也到了齐腰深。吴建强明白,必须马上逃离这艘船,他使出全力拉老伴,可水让他使不上力气。
“撒手!”此时,老伴李秀丽突然喊了一声。
吴建强一愣,手上劲一松,巨大的水流托着他的身子,顶开身旁的窗户,把他从窗户挤了出来。
而眼前的“东方之星”就在一瞬间,彻底翻转过来,倒扣在江面上。吴建强回忆,从倾斜到倒扣在江面上,就一两分钟。
吴建强告诉记者,与他一起从船上跳入江中的有4个人,但他看不清楚他们的长相。
游了十多分钟,精疲力尽的吴建强终于爬上了岸,而跟他一起跳船的4人,已不见踪影。大约半小时后,江中一束灯光照来,一艘运砂石的船只将其救起。
他用船上一个男子的手机报了警。很快,海事局和当地公部门的搜救船赶到现场,在出事地点搜救,在沉船水域救上两名男子。
本报湖北监利6月3日电
事实+
“东方之星”是否接到天气预警
6月1日21时28分左右,旅游客船“东方之星”在湖北荆州监利县长江干线大马洲水道倾覆。视频显示,当日20时52分36秒,“东方之星”穿过某交汇船只的左舷驶向上游水域,画面左侧,不时有闪电出现。
6月1日18时9分,湖北武汉市中心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天门、潜江、仙桃、公安有50毫米以上降水,伴有雷电,请注意防范。”2小时后,荆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称未来6小时石首、监利、洪湖有50毫米以上降水并伴有雷电。
那么,行进在长江中的“东方之星”是否接到过天气预警?
“都应该有这一方面的信息”,长江海事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类似于“东方之星”的大型游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收集航行天气等信息。
山东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安昌表示,气象部门的预警通知可能没有引起事故船只的足够重视,所有水上航行的船舶要随时接收航区的天气预报,这是船舶航行的关键。当然,也有可能“东方之星”接到预警信号,但附近并无可停靠的避风码头。
6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事件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关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的汇报,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对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和组织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开展救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工作组直接指挥下,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党委和政府、中央有关部门统一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海事部门迅速调集力量,全力投入救援,发挥了主力军突击作用。人员搜救、人员救治和善后处理,以及原因的调查等工作正在有力、有序的进行。在这次事件应急处置当中,有关方面反应及时,救援有序,措施得力。
会议强调,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工作任务相当的艰巨。各有关方面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争分夺秒抓好各项工作。
当前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继续做好人员搜救和伤员的救治,要坚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军地各单位要加强协调联动,组织潜水员继续进行水下搜救,逐层逐间仔细搜寻。要坚持科学调度、科学施救,同时注意救援船只和人员的自身安全。各有关方面要大力支持人员搜救工作,切实保障救援工作有序开展,要调配医疗专家和资源千方百计抢救受伤人员。
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工作。这次事件遇险人数多,做好家属的安抚善后工作十分重要,各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切实体谅家属悲痛心情,做好安抚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要严肃认真开展事件原因调查,要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调查分析,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不放过一丝疑点,彻底查明事件的原因。
四是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信息,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是要加强对事件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助地方解决事件的救援和处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相关政策措施,各有关地区和军地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做好事件救援和处置各项工作。
http://v.qq.com/page/y/g/3/y0016rlkyg3.html
被转发10万多次的微博
“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牵动亿万网友的心,简单搜索微博信息发现,已经有大约十亿条各种留言。这其中,一位并不知名的博主写下了一条微博,一天之内被转发了10万多次。他是谁,微博里写了什么?
他的微博名是动脉影,微博原文如下:
今天这么多关于沉船的事故的新闻里,我最感动的是为了降低水位方便救援,三峡大坝蓄起了水,使通过水库的水从每秒1W7立方米降到7000立方米,这个新闻淹没在了茫茫多的新闻里,不起眼,但是能从这看到这种统领全国人命为重的责任与能力,真的很怀疑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有没有这种魄力与能力.
发布时间是6月2日 22:11 。
当然,里面标点符号格式问题算是白璧微瑕,忽略不计。
为什么这个新闻感动了动脉影?为何大部分网友忽略了这个新闻?
翻沉当前,人命关天,时间就是一切,大部分网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救援行动上面,放在救起的生还者有多少上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救援现场的紧张和有序,更多我们看不见的行动在默默的进行中,三峡大坝蓄水只是其中之一。
这条微博,为何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注?通过部分网友的点评,可以略知一二。
大部分是为祖国点赞的。
@一粒忧伤的唐唐瓜子:这是体制的优势,然而公知永远看不到。
@李代盼:泱泱大国,以人为本 。
@王照祺:这样的国度,给人的安全感十足。
@一次别离i:我国越来越棒了!感动 。
也有现身说法的。
@吴云云云吴:自己在电厂工作,明白三峡在汛期降低蓄水位是做出了何等的牺牲。可能电厂的职工都要为此日夜职守,可能在救援结束以后要弃水保库容,可能上游所有电厂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为了救人,国家这么做了,必须点赞。
还有位传播界业内人士点评称,这条微博是所有翻沉事件中,视角最独特,传播效果最好的一条。
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在很多人挖空心思用标题吸引点击率的时候,这是一条内容最朴实的微博,但也是一条感情最真挚的微博,简单来说:它走心,说出了网友们内心激荡的爱国之心。
从粉丝数量来说,动脉影只是一个普通博主;从正能量的传递来说,动脉影是名副其实的大V。
通过这条微博,每一个有良知有理性的中国网友都能感受到——翻沉救援中,这种统领全国、人命为重的责任与能力,我们的祖国有这种魄力与能力。
救援还在持续中,让我们为所有船上人员祈祷,向所有参与救援的人们致谢。
http://v.qq.com/cover/g/g6wmja149xy2oms.html?vid=i0016v0eytm
6月3日,沉船搜救工作继续紧张进行。记者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了解到,截至3日17时,现场共投入各类船艇131艘、潜水员202名、救援力量2097人。“救绞1号”“湘岳工001”和“桥船1号”等3艘打捞船在现场开展扶正打捞准备工作。沿岸官兵民众共4000多人参加救援。截至3日19时,“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已找到26具遗体,另有14名幸存者。
3日晚,现场救援人员开始对船体进行切割,即把目前露出水面的船体进行切割,打出一个通道,然后再派出潜水员下水救援。之前之所以没有实施这种方案,是因为各方面条件没成熟,贸然进行船体切割会加速船体快速下沉造成更多的伤亡。
3日下午,长江客轮“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搜救范围扩大至距沉船位置下游220公里的武汉新滩水域。同时继续采用潜水员下水搜救的方式,目前潜水员正对舱室进行逐一摸排、搜救,待打捞船全部到位后,再行打捞。截至3日下午,已有3艘打捞船赶到现场,另外两艘正在赶来。同时,徐成光介绍,现在仍然对事发水域采取交通管制,但上行下行的船只已经恢复通行,现场派了海巡艇指挥交通。
徐成光透露,已组织精干、权威的技术专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决不护短、决不掩饰的原则,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认真查明,做好事件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有关部门对已救助的船员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
在进行水面搜寻基础上,目前已主要转入水下探摸阶段。记者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获悉,船舱探摸救人和穿引过底钢丝作业都正在进行中。目前现场搜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事发水域水流较急;近几日持续下雨,江水浑浊,水下能见度很差,客舱面积小也加剧了搜救难度;此外,客船倾覆导致物品位移,严重阻塞原有通道,使水下探摸环境更加复杂。
目前,事故船只已经被潜水员用缆绳固定并被推至浅滩处搁浅,只剩一米左右的船底露出水面。
3日晚,前方指挥部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徐成光介绍:截至21时,海军和运输系统共202名潜水员共下潜165次,最深处15米,下潜时长累计4250分钟。
另据了解,日前,长江航务管理局针对涉事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对公司及所属船舶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对同型船舶“东方之珠”轮实施停航检查。并要求公司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方式,加强对极端灾害性气象、水情等信息的收集,及时向所属船舶发送相关信息,督促船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和次生事故发生,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http://v.qq.com/cover/g/g6wmja149xy2oms.html?vid=y0016qqtsca
救援人员正式切割船体。【点击查看更多组图>>】
救援人员正式切割船体。【点击查看更多组图>>】
武汉6月3日电 记者在沉船施救现场看到,救援人员正在对“东方之星”进行切割作业。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救援人员将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乘60厘米的长方形的口子,以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截至今日8时,长江沉船现场共搜救到79人,14人生还、65人遇难。
4日8时许,救援人员在“东方之星”船底切割第三个探孔,继续进行生命探测。
【有生命迹象就立刻开孔】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王志刚说,在船体底部切开一个探孔,就是为了探测生命,有生命迹象就立刻打开孔盖救人,没有生命迹象就马上封上。“救人是第一位的。”
【为确保万无一失 开孔查看】王志刚说,开孔是探测生命的最后一招,此前救援人员已通过生命探测仪反复探测,没有发现生命迹象,就只能开孔直接看,确保万无一失。
【72小时是国际惯例的生命标准线】王志刚表示,按照国际惯例,把72小时作为生命的标准线,在此之前要千方百计确定有无生命;如果72小时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翻过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另据新京报报道,3日的救援工作集中在地毯式搜救中,救援人员将在翻出水面的船底切割一个长方形窗口,以便让潜水员进入船内继续搜寻救人。
■ 释疑
1 、为何选择切割方案?
切割处为潜水员多提供一处通道,可减少摸排死角
截至昨晚,“东方之星”倾覆的时间已达到两天,在科学施救方面,一直有三种方案可供救援人员选择。第一,切割船体。第二个是吊起船体。此外就是采取潜水员水下探摸搜寻。究竟是用切割的方式,还是用另外的一种说法——想办法让这个船扶正过来。
昨晚21时许,记者在沉船施救现场看到,救援人员正在对“东方之星”进行切割作业。
据了解,切割采取的是氧割,据央视记者在现场看到,切割船体时,火花越来越大,周围工作人员做着非常详实周密的准备,离切割作业不远处高压水枪向江面喷着水,旁边站着的人手里拎着灭火器,随时做好准备。
至于切割所需时间,救援人员和专家表示,这是暂时不可预知的,因为在切割过程当中,要保证整个船体的安全性,所以不能给它一个硬性的时间规定。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朱玉柱教授表示,对于翻扣船舶的救助,国际上通行的方法,一是潜水员下潜,进行引领,再一个就是进行切割水面上的救援。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实了之后,现在进行切割,应该说还是挺有希望的。“尤其在船底部位,会存在着大量的空气,我乐观的想法,机舱的船员可能在此,有一些存活的可能性。”朱玉柱说。
据现场央视记者介绍,这两天的救援中,潜水员都是从船体两侧下去来摸排船舱的,船底的口子割开之后,就从最上方给潜水员提供了一个通道,两边加上中间的通道,可以减少船体内部的死角,能够摸排每一寸角落。
2 、为何48小时后才切割?
必须先固定船体,直接切割或许会让船沉覆
有一些人认为为何不在船倾覆后立刻进行切割?为何到了48小时才进行呢?专家指出,船倒扣过来之后是一个浮体,如果不进行相关固定的话,立即切割会产生压差,甚至使这个船沉覆,前面所做的工作就前功尽弃。
昨日很多媒体报道提到,需要两艘打捞船用钢缆把船吊起来,但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专家预判,只用吊起来一头就行了,因为整个打捞船有五百吨,而加上船自身的浮力,吊起来一头已经非常能够保证它的稳定性了,能够实施这个切割工作了。所以专家经过研判以后,决定抢抓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展开切割的过程,其实并不是说过去48个小时后才想到切割。
此外,在这48个小时内,专家和相关人士调取了沉船设计结构图,对包括船的整个构造、年限等等情况进行翔实的研究,其实最初的时候是在船上研究出三块区域可供切割,这三块区域包括空气舱、首间舱还有污水井的舱体,发现这三处氧气比较集中,生还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潜水员下去救援的难度也会相对减轻一些。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1+1》报道
我国展开国家行动搜救沉船 大批民众自发参与
自“东方之星”翻沉以来,中国展开了一场国家行动,调集一切可能的力量,不惜代价抢救生命。截至3日17时,现场共投入各类船艇131艘、潜水员202名、救援力量2097人。湖北、湖南两省大批渔民自发参与到救援中,成群结队、自带装备、顶风冒雨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搜救幸存者。【详情】
事件回顾
6月1日21:28 一艘载有400余人的客船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沉没。
6月2日一早 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急飞事件现场,指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6月3日8时许 紧靠“东方之星”沉船的航勘201号救援船船头成立临时指挥部,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的指挥人员透过潜水员头顶的摄像头监看船舱内情况,指挥潜水员在水下开展救援,3日上午,用这种办法从沉船里打捞起5具遗体。
6月3日21时许 救援人员对“东方之星”进行切割作业。救援人员将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乘60厘米的长方形口子,以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
6月4日凌晨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已发现29具遗体,另有14名幸存者。
http://v.qq.com/cover/g/g6wmja149xy2oms.html?vid=r0016opqi3d
【#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已致65人遇难】①从昨晚9点至今晨8时,现场新发现39具遇难者遗体。截至8时,共搜救到79人,14人生还、65人遇难。②昨天第一个切割点已打开,没有发现幸存者。③今天依次展开三个切割点作业,切割点作业和水下探摸同步进行。
【事发58小时:水下搜救彻夜未停】①事件发生已超过58小时,仍有400余人生死未卜②昨晚9点35分,船体切割工作开始;但受大雨影响,今天凌晨暂停切割③水下探摸救援不间断开展,202名潜水员分3个班次在水下循环搜救④沿江搜索范围向下游扩展220公里,沿江地方政府和村民地毯式搜救。
【海军副总指挥称除非100%无生还者,否则不会轻易切割船体,扶正起吊等为后续工作】据凤凰卫视消息,切割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100%要对船体里边确认没有生还者,然后进行切割,或者是扶正,或者是起吊,这是后续的工作。
事实+
近年来全球重大沉船事故
当地时间2014年4月16日,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仅有172人获救。迄今,事故造成包括4名中国公民在内的295人遇难,仍有9人下落不明。这是韩国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海难事故。
当地时间2011年7月10日,载有200余人的“布加尔”号游船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伏尔加河沉没。失事的“布加尔”号额定载客120人,沉没时搭载201人,其中79人获救。
当地时间2012年3月13日,一艘载有约200人的渡船在达卡以南27公里处的蒙希甘杰县附近与一艘油轮相撞后沉没,138人死亡。
当地时间2012年4月30日,印度阿萨姆邦首府高哈蒂约350公里的图布里地区,一艘载有250人的渡船沉没,至少有200人失踪。
当地时间2014年8月4日,孟加拉国蒙希甘杰县,民众挤在岸边。一艘至少载有250人的渡船在博多河发生翻船事故,百余人失踪。
当地时间2014年4月2日,俄罗斯远东鄂霍次克海域当天发生沉船事故,造成至少54人丧生。据悉,出事的这艘渔船是一艘大型冷冻拖网渔船,事发时船上载有132人,其中有78名俄罗斯人,另有54人是外国人。
2015年4月19日,意大利海岸警卫队公布的视频显示一架直升机和一艘船只参加救援行动。一艘搭载约700人的偷渡船18日午夜在利比亚附近海域沉没,仅28人获救。
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2日,马里一艘载有数百人的船只发生沉船事故,造成至少20人死亡,160人失踪。
一个人水中窒息造成死亡的时间极其有限,半小时时间肯定没救了,即使不被水淹没,空间空气也极其有限,被救的大妈和加油工是属于不幸中的大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愿罹难者安息,罹难者家属请节哀。a14ba14ba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