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些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有选择困难症。”这是若干常见“玩笑病”当中的一种,并没有被载入精神病学的领域。类似的描绘还有犹豫和纠结,其实都是同一件事:
害怕做出选择,决定推迟选择。
当我们想要学习某种知识的时候,在某度上一搜,铺天盖地的信息从我们眼前袭来,我到底该去哪家机构去学习?如果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话,就会一家家去比较,选择最便宜的一家;如果对效果敏感的话,就会去比较各个机构的口碑等。不管怎样,如何选择成为了我们当下每个人的困境。
因为选择不同,对我们利益影响太大。
害怕选择其实并不是什么病,相反,在很多时候,推迟选择能够让人还能过得不错。
我们育德星沙校区有个学员叫陈梅,原来是做护士的,后来想转行做会计,最后从众多机构中选择了我们育德会计,现在也如愿地在一家公司做会计主管。她的例子很好地体现了,推迟选择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有一次,某个病人身体不好,医生出来问家属如何选择,然后就说出很多医学专业词汇,这个时候病人家属就对选择有些担忧。
“你们是决定手术呢?还是决定保守治疗呢?”两种选择对病人意味着什么?风险如何?这些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这个时候就应该继续请医生加以解释。
而刚好的她的医生比较好,给病人家属解释得比较清楚,比如:第一个方案比较积极,手术可能会完全治愈,但是有风险。第二个方案比较保守,无法治愈,但考虑到病人的年纪,可能未来10年还会有不错的生活质量。
这种解释摆在面前,做选择就要容易得多了。
后来她跟我们说,现实当中很多人在家中有人生病时,不是请医生再谈深一点,而是会去找不同的医生,这会让他们反复听到那种低层面的选择。
正确的做法就是信赖她们的医生,恳请对方多介绍一些、解释一些。以及最后可以问对方一句:“想跟您诚心请教:如果您在我的立场上,您会怎么选择呢?”。
听完她的经历,我才发觉,她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是她一直都具备做管理的能力——给自己延迟选择,给用户立即选择。
管理如此,商业也是如此。
在商业上,让用户满意的销售和服务恰恰是不给用户时间延迟选择。比如苹果的iphone就没有提供选择,很多用户(尤其是过去使用诺基亚的高端用户)开始不习惯手机没有键盘,但是为了苹果的触屏功能,只好接受,慢慢时间长了大家就习惯了。今天你给他一个有键盘的手机,他反而不习惯了。
过去很多手机厂商,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做出了几十款甚至上百款手机,三星和诺基亚都是如此,但是用户会挑花眼。更糟糕的是,人永远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如果自己买了a款手机,看到同伴用b款,就会期待自己的手机兼有这两款的优点,因此总是不满意。
所以,当我们在做某些我们不清楚,不明白的选择时,学会给自己延迟选择,而这个延迟选择是为了让自己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在低层次的不停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