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我们走过了一条新修的街道,看到马路边上有一种传统的“干粮”,由专用平底铁锅压制烘烤制成,人称“压饼”。
上图为大寨村,留下了许多历史的印记。
压饼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传进昔阳县的一种新型食品,因其是专用的压饼鏊压制烘烤制成,故名压饼,呈金黄色。
昔阳压饼制作方法:把面粉(小麦面、玉米面均可)加水,沿顺时针方向搅成黏糊状,加适量食盐、芝麻、花椒粉、舀在压饼鏊上,压制烘烤即成。
有的放辣椒,有的放芝麻,有的放花椒。
打碎以后和面揉在一起,进入下一道工序。
这种有点“特殊”的饼,真正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人们只记得它默默伴随自己的生活很多年,从爷爷辈起就是餐桌上的主食或者闲时大人孩子手中的零食。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个煤炉子,都有个“压饼鏊”。趁着炉中的余火,调一碗面糊,倏忽之间就能做出香喷喷、金灿灿的压饼。
朴实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天都在做压饼,因为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购买。
压饼是昔阳县特产
压饼色泽鲜艳,香脆酥绵,饼薄如纸,入口香酥
如今,煤炉子、压饼鏊都从人们厨房里消失了,要想吃到只能在专门的店铺买。压饼虽然不再是家家厨房能够制作的小吃。但是,闲时嚼压饼解“嘴馋”,饿时当干粮的习惯并没有改变。掰半片压饼,举起来,对着阳光,可以看到阳光穿透薄饼,令整个饼呈现通透的色泽。拿下来,斑驳的金黄色诉说着面与火的缠绵,更昭示着香脆的口感蕴藏其中。点缀其中的芝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在饼的断口处,隐隐看到两页纸一样的薄饼粘连的痕迹,说明它们经“压”而成的特殊经历。放进嘴里咬一口,脆脆的断裂声经口腔传至耳际,香味随着咀嚼的时间而增加,盐、芝麻、花椒粉、面的香气逐渐释放出来。不需要任何配料或者佐餐小吃,就是纯纯地嚼这一张饼,就能带给味蕾极致享受。
孩子喜欢吃它,因为它脆,酥脆的口感,吃在嘴里,咔咔直响,乐趣无穷。大人喜欢吃它,因为它香,盐、芝麻和各种调料,经过烤制将其“香”锁在面饼中,经牙齿的咀嚼,其香慢慢散发出来,而且是越嚼越香,让人欲罢不能。老人喜欢吃它,因为它薄,薄如纸的质地,用牙轻轻一咬,碎成一片,含在嘴里,用唾液浸润,舌头依然能够享受到其美好的滋味。而所用主料面粉,大多是粗粮,营养丰富,利于消化,所以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小吃。
我们到达的是第二家店,专门经营压饼生意。说起开店的初衷,老板娘说这种特别的“干粮”不仅口感香脆,而对于昔阳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这种曾经人人喜食的传统小吃目前接近“死亡“。作为压饼生意人,老板娘说:“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这样的美食传承下去。”
在小店面积不大的生产间,我们看到了压饼全部的生产过程。
我们看到长长的灶台上放着的是一排排做饼的工具,最显眼的是有着长手柄的圆形铁板,两块铁板是铰链在一起的,店长说这就是特制压饼工具——“压饼鏊”。
店里的大姐们操作起来有着惊人的速度,平均三秒钟一个热乎乎的压饼就能新鲜出炉,我拿的手机根本拍不上镜头,拍了好几次才拍上。
一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有人专门来订货,更有常年在外地上班、上学的客人带着压饼远赴他乡,以解思乡之情!这次我们的小美女等,将店里压饼采购一空,还亲自做了压饼,以作留念。
多买点宣传一下
好好吃 嘎嘣脆
好吃,相当好吃,闲暇时分噶嘣噶嘣可好吃了
朋友来了有好酒,红色经典忆春秋。山西特产,大寨酒,三晋大地唯一浓香型白酒基地,绿色,健康,纯正的曲酒,欢迎各位品尝,收藏。送家人,送朋友,送领导,唯有真品质,才是真情义!有情有义,大寨老窖,山西特产,昔阳名片。
昔阳就指望大寨了
抢购一空,买了一堆,孙志立亲自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