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高调起航,我国民办教育的改革也正在大力向纵深推进,教育培训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形势欣欣向荣,一片大好,芝麻开花节节高。据权威机构预测,在未来五到十年里,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伍仟多亿元,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 3000 多亿的市场。教育培训行业正表现得更为活跃和生机勃勃,与学历教育一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但在教育培训机构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已发现其有不足之处。一些机构的眼光显得十分“近视”,他们为谋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损害求学生合法权益。诸如落后的办学环境、三无“名师”、效果甚微等大行其道;教学管理的不专业不规范,教育质量的无标准可循,同时培训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损害了整个培训市场的信誉和竞争秩序;而且随着教育培训机构的壮大,特别是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纷纷上市,商业扩展目标和教育培训本质的矛盾产生,也间接造成教育培训质量的下降。
不仅如此,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热衷打一种心理营销牌,让学生家长屡屡中招。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销售方式呢?说白了,就是心理“恐慌式”营销。这套营销系统基本上都有一套完整的话术体系,例如,什么“再不选择一对一,重点学校要失利”,“智力提升多训练,成败就在一念间”“为了孩子前途美,不选培训要后悔”,“不懂培训高效比,苦了孩子累自己”,“家长犹豫不算完,耽搁孩子心何安”等等,这些话语一旦说出,会对学生家长的心理产生强大的心理“恐慌”冲击力。尤其是培训机构在专门的招生会议和活动中,当着很多家长进行宣传、咨询时,这种“恐慌”的影响就更大,于是很多家长也就心理上认可了。这主要是因为家长们受到“去个性化”心理机制的影响,当学生家长人数众多时,个人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再加上这种“恐慌”心理的作用,往往容易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看到有的人买了课程,自己也就不假思索购买了。但是,学生一旦进校进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培训机构先前的很多承若不能兑现,想退学费又感到被扣除的太多,划不来就算了。这样,培训机构的“恐慌式”营销也就奏效了,而且大行其道,愈演愈烈。
以上种种现象导致学生家长对教育培训行业产生质疑,甚至整个教育培训机构也面临着信任危机,同时也制约了中国民办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主要谈谈教育培训机构如何才能改变“恐慌式”课程产品销售?
首先,对于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它所提供的产品就是培训,教学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其规模大小,上市与否,而真正注重服务质量的教育培训机构才是学生的首选。因此,帮助家长学生选择质量优秀的校外培训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为扭转广大家长学子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印象,也能进一步的规范行业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质量标准化对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性,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的思路方向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包括教学质量标准化、管理效能标准化、招生方式标准化等,这样可以使教育培训事业得到正规、有序的发展。
再者,除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积极推动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认证外,教育培训机构自身也应该积极开展人性化销售模式,力争站在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角度,多为他们着想,提出一些更为合理化的学习或培训建议,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维护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也能让培训机构壮大兴旺起来,步入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欢迎发表评论和见解,谢谢!
作者 白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