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白云山镇:乡镇平台公司实体化经营让贫困群众有效脱贫!

脱贫攻坚,农村靠什么?靠的是调整产业结构。然而,在农村,受地域、规模等因素限制,农产品综合效益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
不怕贫困深,只要办法新。在长顺县,有一个乡镇,把建设以乡(镇)为主体的农业投资平台公司作为破解贫困村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规模小、散、乱,产品销售效益低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专班+平台公司+发展能人,贫困户入股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山区产业扶贫的新路,有效解决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难,贫困户增收脱贫难的问题。这个乡镇名称白云山镇。
长顺县白云山镇辖7个行政村,150个村民组,124个自然寨,总人口23546人,农业人口19960人。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33亩(其中稻田14571亩,旱地23462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刺梨、烤烟、油菜为主。
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份,长顺县白云山镇成立农业平台公司以来,共流转土地面积1926亩。建设实施生产开发500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3个,涉及农户269户,其中贫困户84户。通过近5个月的生产经营,解决群众务工10500人次,支付务工费73.5万元,其中贫困户3276人次,22.93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平台公司可收入19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利润可达35万元左右,可获利155万元,同时带动利益链接的13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强化平台公司实体化有效经营
搭建平台抓引领。今年5月,长顺县白云山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召开筹备大会,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公司注册,同时成立政府工作专班,成立了由政府全额投资的农业开发平台公司——云山领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按“书记抓、抓书记”的模式,强化平台公司在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承接项目和扶贫资金投入。
按照计划,公司采取“政府专班+平台公司+能人”的“一级人员”运作模式,即由政府主要领导、镇农业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负责产业发展指导、各类项目资金整合、相关部门的对接,平台公司董事长、经理、财务人员负责协调现场管理和对接市场销售,每个基地选3-5名能人按占一定股份参与经营性收益分红;同时采取“平台公司+能人+农户”的“二级人员”运作模式,避免项目资金“垒大户”等现象的发生,逐渐消除部分群众对扶贫项目的一些担心与偏见,逐渐改变部分合作社有名无实,不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能调动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等困境。
强化运作抓效益。平台公司探索建立了“主体经营、效益三分、多股并行、量化增收”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密切了平台公司与土地流转户、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接力度,有力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家里有8亩地,现在都流转给他们种辣椒了,我在这里给他们做活路一个月还有2000多块钱,加上地租比我自己种划算多了。”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每月按时领工资,来自翁糯二组贫困户陆晓秀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土地流转费每年3000元,在蔬菜基地务工,每个月2100元,还有蔬菜基地分红......”算上丈夫打零工的收入,陆晓秀全家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
像陆晓秀这样的村民大有人在。今年72岁的花芽组龚仁秀和老伴带着两个孙子在家,每天在基地里轻轻松松挣80块钱,比起以前上山挖草药换钱不知强了多少倍。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基地降低招聘门槛,优先录用低收入群众,尽量照顾因病返贫、残疾、超龄留守老人等。”基地管理人员夏小丙说,现在基地每天都可以解决移民小区180人的就业问题。
云山领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一方面集中进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的氛围,另一方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物资、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五统一”的方法来解决种植技术与市场销售等问题。蔬菜种植基地所产生的效益由平台公司、入股参与能人、土地流转农户按一定的比例分配。
在基地运作成形后,公司有偿将基地流转的土地进行网格化分区,根据个人种植和管理能力量化股份交给当地贫困户或镇区易地移民搬迁户进行种植,将群众转为产业工人和职业化农民,公司职能在此转为负责向种植户回购产品进行销售。通过基地发展,进一步深化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促进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劳务合作”“四位一体”新型合作模式,真正体现多股并行、量化增收的惠农好政策。
探索“四个三”,“五步走”实现“三目标”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白云山镇立足原有烤烟种植大镇的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好烟叶生产计划调整后空闲的育苗大棚和烟水配套设施,积极探索以“四个三”制度为保障,按“五步走”烟农变菜农实现“三个目标”的4+5+3的工作模式。
以“四个三”制度为保障。公司建立了政府负责监督与拓展市场,能人负责种植技术市场营销与培训带动贫困户参与,贫困户负责土地入股与务工的“三责任”保障制度;建立了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量化到贫困户,确保能人利益落到实处,确保镇政府对平台公司的绝对控制的“三确保”保障制度;建立了政府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或村两委人员不准在公司领取任何报酬,能人入股的现金不准分红,公司不准为镇政府或有关部门支付任何不合理的费用“三不准”保障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企业就业优先,土地入股农户就业优先,搬迁户就业优先的“三优先”保障制度。
“五步走”实现三个目标。对全镇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土地,有水利、机耕道等基础配套且土质适宜种植蔬菜的土地,传统烟叶种植大户、蔬菜种植户进行调查统计,建档立卡,为下一步烟农变菜农奠定一定的基础。召开全镇烤烟大户和蔬菜种植户的群众会、田坎会、院坝会等加大宣传动员,为群众讲清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算清蔬菜种植的经济账,动员烟农向菜农转型,动员散户抱团发展。以现有的种植基地为依托,以实干代实训开展相应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逐步引导基地周边群众自我发展。
36岁的夏小丙是白云山镇改尧社区花芽组组长,家里7口人,上有两位70多岁的父母,下有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以前干过泥水工,摆摊卖过蔬菜,当过烤烟种植大户。2017年,在政府工作专班的动员下,不仅动员自己的6位亲戚朋友积极加入,还利用自家土地和自己流转的20多亩土地入股“云山领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己还在蔬菜基地当管理员,争当花芽组致富带头人。夏小丙常说:“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了我才算富,只要我们花芽蔬菜基地搞好、搞活,我们附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大家的生活就会越过越好”
深化“一主经营、收益多分”的经营模式,以平台公司为承接扶贫资金入股的主体,量化入股资金链接贫困户,按每年不低于8%的收益分红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创新积分种菜的产业激励机制,在500亩集中连片的产业规划范围内,鼓励建档立卡的蔬菜种植大户或散户流转土地开展蔬菜种植,激励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提升种植管理水平的积极性。在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上,在基地务工或者参与公司发展的,同工同酬,同地同价,但重点给予贫困户思想动员、技术培训和发展奖励,对在产业发展中涌现的一批贫困户致富典型,在全镇大张旗鼓地表彰脱贫先进户,先进个人,广泛动员贫困户参与、动员散户抱团发展、动员社会资本注入。招商引资或争取项目资金投入,重点解决好蔬菜基地供排水、喷滴灌及育苗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配套。参照烤烟产业发展模式,以平台公司为龙头、以县出台的蔬菜品类收购保底价格政策为保障,将白云山镇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各种蔬菜的固定集散点,配套建设冷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解决群众卖菜难的问题。
该镇以当前全省开展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为契机,积极抢抓农时、利用好今秋明春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努力以“消除主要公路沿线原则上不再种植玉米等传统农经作物”为目标,以此实现烟农变菜农,农特产品大集中;实现散户变集体,土地资源大整合;实现平台公司职能由主导生产向拓展市场转变,逐步转变群众传统农业的种植习惯,实现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大裂变”。
(冯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