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史第一部——通往财税自由之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货币的便携性增加,“税”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狭义了,即收税=收钱。然而税开始实行和定义的时候,税收收的并不只是钱。古时候,税收金钱、收粮食,收人民的劳动。
历史上对于税赋的名称还有很多种,包括贡纳、租庸调、厘金都是某种税赋的称呼。然而古时有徭役这种以付出体力、劳力的义务,有时在租税改革时,也会以“力役折钱”的方式,以税收来取代应该付出劳力的义务,这时虽然是以“徭”或“役”为名,其实仍为税赋。有时也会有临时因为军费开支较高而课征新税,则会以“某饷”为名,这本质也是税赋。
古代一打仗人民就得服兵役,所以才有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服兵役不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货币单位收税么?对于战争活下来的人,国家收的是你的劳动力,并给你上了“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身故险”。而一打仗就死好多人,对于这些人,收的不就是命么?所以,税一开始的定义实际上相比现在更加的“广义”。
罗胖在2016年跨年演讲上讲到了“认知税”。苹果在app store上的百分之30的抽水人们普遍称为“苹果税”。。。这给了我一个思路,其实“税”的定义还可以更“广义”。更加广义的“税”,不是只能由政府征收,企业也可以征收像“认知税”、“苹果税”这样的税。更进一步,我觉得,群体也可征税,甚至人人都可能成为“收税人”。
我们来看一下,税的标准定义。
税(又称税赋、税负、税捐、租税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业法人)强制征收的货币或资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
政府有多种取得收入的方式,常见的有: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如公立学校的学费;通过铸币或印钞取得收入;通过民众的自愿捐助(捐款给公立学校和博物馆);通过收取罚款;通过发行国债;通过没收私人财产;通过税收。税收是政府或统治者取得收入最重要的方式。在经济学家看来,税收是按照一定的规则非惩罚性地强制性地将资源从私人转移到政府的方式。虽然宏观上税收相当于“购买”了政府的服务和福利,但微观上税收不是交易,纳税人并不会因为纳税得到直接的好处。
从上述文字看来,宏观的税收,更像是种交易,用钱或劳动来买政府的服务和福利。从这个角度看,同学a渴了,拜托同学b去给a买一瓶可乐。同学a承诺给同学b五块钱作为跑腿费。就相当于同学a征收了同学b的劳动力和时间,是征税方。同学b付出了自己劳动力帮同学a带来了可乐,收到了5元报酬,相当于是购买服务红利,是纳税方。这个事件,就是一个微型纳税过程。
更广义上“税”的定义,指某个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进行活动时,所被强制、必须收取或者不得不付出的东西,统称为“税”,如果不按时缴纳就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惩罚。从这个定义看,学生的作业、笔记(个如果老师强制检查的话),都可以称之为“学生税”。
税收的本质,其实是收取时间。
税,表面上是收取金钱,而金钱又是人们的劳动所得,所以税收实际上收取的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税收的本质是收取人们的时间。相当于国家投资入股了所有工作,而这些税就是人民、各个公司给过国家的分红。等于国家买了每一个人的部分时间。
人虽然是给自己、给公司工作的,但也通过税收给国家创造了价值。国家入了你的个人股和各个公司的股。越是收入高的人,国家收的税就越高,国家入的股就越多。所以也就有了大牛企业高管拿1元、零元工资的情况。
税,实际上代是个人领土的代名词。
古代诸侯统治一个地方通过收取税赋来管辖领土。封诸侯的时候也是“给你从哪到哪的人口,多少户的税赋是你的。”所以,税,实际上就是领土主权。对21世纪来说,对于一个普通人,领土实际上就是个人影响力,即税=领土=影响力。你能收多少人的税,你的领地和影响力就有多大。政府能通过法律收取整个国家的税,那这个国家就是它的。
纳税也是领土和影响力的体现,你所交的税就是你价值体现。能交多少税,交的税占总税额的多少,就是个人价值和在此“领地”内的影响力、拥有的领土主权多少。
对于个人:
外领土=影响力
内领土=时间
用影响力领土收回来的税,无论是粉丝,金钱,流量还是什么,其实本质是都是收取的对方的时间。对方通过定时缴纳“时间税”来享有获得你的内容、知识等东西的权利。而持续的权利需要与之对等的持续的义务,这持续的义务就是缴纳“时间税”。不交“时间税”,你就不存在他人影响力领土之上,也就无法获取他领土上能给你带来的利益。
影响力是外领土,时间是内领土。大人物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收取站在他领土之上的其他人的时间领地。时间就是生命,实际上,我们站在别人影响力领土上的人。是在用割让自己的生命领地的方式,来换取、获得未来可能能帮助你获得外领土的利益(知识,能力等)。是用内领土投资自己未来外领土的过程。
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大的外领土。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达到“财税自由”的状态。你要不停地拿内置领土换外置领土,就相当于你的领土其实并不是你自己的。你的时间地图上很多块上是别人的殖民地,你甚至有时候都不是很清楚这些殖民是谁。换而言之,你对你的领土并没有绝对的领土主权。看看清末的中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何为财税自由?
财税自由就是在能掌握你大部分版图的领土主权,你就是实现了财税自由。就是当你掌握了你时间的大部分主权的时候。不用再为满足生活必需而交“(时间)税。”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取你全部时间领地的主权,但是只要能达到不用再为满足生活必需而交“时间税“的状态,就能获得财税自由。
plus:去年李笑来在得到上开了一个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目前订阅量18万人,一直处于第一。他改了一个字,把“财务自由”改成了“财富自由”,这个专栏名字,使他成为了近年来最牛的“标题党”。我也改了一个字,通往财“税”自由之路,沾沾他的光,也做回“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