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户信息管理、后台管理分析方面促进集团一体化

4月28日,上海,时值兴业银行发布2016年年报与2017年一季报,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承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这是陶以平自去年年初出任兴业银行行长以来,初次承受媒体当面采访。
2017年是兴业银行上市10周年,同时该行也行将迎来立行30周年。从东南一隅的福州动身,生长为当下中国资产范围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夹缝中求生存”的生长脉络,差别化的运营方略,不断是察看、记载中国银行业生长、转型故事之特征样本。
当包括兴业银行在内的国内首批股份制银行临近而立之年,中国银行业却迎来大考: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银行业辞别“黄金十年”高增长期,资产质量面临持续压力;随着宏观审慎管理(mpa)落地、同业、投资业务监管趋严,银行业息差持续收窄,“跑马圈地”式的外延扩张曾经不具备条件,银行业转型箭在弦上。
在宏观经济低迷与金融去杠杆的双重考验下,如何续写兴业传奇?
窗外的黄浦江春潮涌动,54岁的陶以平性格爽朗,思想矫捷:“谁家的特征最鲜明、谁对市场的把握才能最强、谁的风险管理和本钱控制做得更好,今后的开展才干走得更稳。”
在他看来,短期的应战无可回 避,但中长期看机遇大于应战。能 否有效应对当前的应战,同时把握 好中长期的机遇,考验的将是办银 行的真身手,只要市场应变才能更 强、运营特征愈加突出、管理根底特别是风险和本钱管控根底扎实的银行才可能弯道超车。面对暂时的压力,只需兴业银行务实的运营作风和强劲的创新基因照旧,将来仍然会是星斗大海。
运营业绩稳中有进
《21世纪》:2016年是你担任兴业银行行长第一个完好的年度,你如何评价和解读2016年总体运营状况?
陶以平:回忆2016年,固然国内宏观经济运转缓中趋稳,但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猛烈动摇,传统业务利差持续收窄和信誉风险集中暴露,给银行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应战。面对应战和变化,我们一直置信“适变而变,因变而胜”,主动调整业务收入构造,前瞻性地谋篇规划,稳中有进,业绩总体好于预期,强于大市。
我们本人用“五个打破”来概括2016年获得的一些成果:一是资产范围迈上新台阶,打破6万亿元,在继续坚持股份制银行第一的同时,资产构造进一步优化,年末整体资产风险权重为62.48%,同比降落2.21个百分点,资本集约化运营更见效果;二是资产质量管控获得新打破,不良双降,全年不良资产清收重组比例达33%,年末不良率1.65%,拨贷比3.48%,拨备掩盖率210%,均处于同业较好程度;三是批发业务奉献完成打破,批发银行业务净收入打破300亿元,营收占比提升到20%,“压舱石”、“平安垫”作用进一步凸显;四是中间业务收入有新打破,全年累计主承销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打破4000亿元,理财中间业务收入打破100亿元,托管范围打破9万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全行营收占比接近25%;五是客户根底“扩容”获得打破,企金客户和批发中心客户数比年初增长双双超越10%,同业客户已涵盖金融行业各个范畴并且彼此协作不时深化,继续坚持稳定的行业位置。
《21世纪》:你如何对待中间业务收入指标的打破?
陶以平:手续费及佣金等中收占比是表现一家银行运营“轻资本”的直观指标。近年来我行在转型特别是“投资型、结算型、买卖型”银行建立方面较早规划,中间业务获得了较快开展。今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停业收入比重进一步进步到了27.79%。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空间宏大,做大做强这块业务“机不可失”。
从兴业本身来说,一是把握阶段性、趋向性的市场买卖时机,加快金融资产流转;二是借助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契机,进一步强化ficc(固定收益类产品、外汇产品、大宗商品)业务的做市优势;三是把握供应侧构造性变革带来的资本市场权益类融资、企业并购重组等业务时机;四是要继续挺进支付结算类、代理类、承诺担保类、银行卡类等传统中收。
《21世纪》:从业绩报告看,兴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呈现一些变化,呈现这些变化的缘由是什么?这种变化会持续吗?
陶以平:大家从发布的业绩报告中可能留意到,我们的资产负债构造确实呈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中心存款增加较快,同业资产和负债有所优化。今年一季度,客户存款新增1900亿元,同业存款及卖出回购等减少近1700亿元,客户贷款增加1100亿元,同业投资减少1100亿元。
这些变化,既是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肉体和国度供应侧构造性变革的“顺势而为”,也是我行积极主动应变,“因时而变,谋定而动”的结果,与我们新一轮五年规划转型的方向和思绪是分歧的。
将来一段时期,我行将进一步推进资产负债表的重构,资产业务愈加聚焦效劳实体经济,立足于效劳实体企业投放各类资产,完成资产构造的有序优化;负债业务将继续把拓展中心负债作为全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稳固并扩展普通中心负债良好的增长态势。
轻型“瘦身”谋定而动
《21世纪》:去年来市场和监管环境发作一系列变化,兴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同业金融业务开展战略如何调整,将来业务重点在哪里?
陶以平:客观地说,兴业市场化定价的同业资产和主动负债占比拟高,在央行紧均衡货币政策取向和严监管趋向下,市场利率上升,负债端本钱压力必然增大。但我行较早地把握到了形势变化,顺应金融去杠杆趋向,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主动调整资产负债构造,紧缩局部同业资产和负债,获得了比拟好的成果。
现阶段,我行将愈加强调经过差别化战略寻求同业金融开展空间,稳固和强化效劳全市场的优势位置,推进同业业务向投资型、结算型、买卖型方向转型。
详细而言,今年重在“强根底、促转型、提质效”。一是树立“大同业”客户分层管理营销体系,进一步强化客户根底;二是对同业负债施行精密化分层管理,稳定负债范围,优化负债构造,完成全行同业负债整体范围稳定、根底中心负债稳中有升;三是重点开展根底资产投向实体企业的投资,并鼎力推进同业资产业务构造向“投资+买卖”转变,稳定同业资产业务的收益程度。
《21世纪》:兴业银行的五年规划提出,将推进轻资本、高效率的转型之路。分离一年来的落实状况和当前形势,将来转型开展如何详细落地施行?
陶以平: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正发作着深入变化,我们在梳理将来五年的开展规划途径时,主要抓住三个“要点”:一要实在加快转型晋级步伐。今后的开展会从外延扩展转向内涵的提升,不再简单追求范围扩张,愈加注重开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轻资本、高效率”的战略定力。二要不时夯实开展根底、加强内生动力。其中最中心的一条是“以客户为中心”,沉下心扎扎实实做好客户效劳,与客户相伴生长,夯实持续开展的根基。三要持续提升管理的标准化、精密化程度,讲担当、有次序、守规矩。
详细而言,将来五年我们将以效劳实体经济为基本动身点和落脚点,盘绕“轻资本、高效率”的转型方向,加快结算型、投资型、买卖型“三型银行”建立,愈加注重开展结算类业务,强化对客户运营全过程的浸透,进一步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买卖类业务,进步集团轻型化开展程度。同时发挥综合化优势,应用多元金融市场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融资效劳。
我们希望在五年里,逐渐完成业务形式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从信誉中介、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从持有资产向买卖管理资产,从融资向融智,从单个市场向整个金融市场的“蝶变”。
《21世纪》:今年,兴业银行正在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此次变革的思绪如何?
陶以平:此次体制机制变革,应该说是我们顺应市场、监管环境变化,推进五年规划目的完成的“内燃机”,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进一步提升专业才能,“专家办行”不断是兴业的立行之本;二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响应和效劳的效率,这是客户的需求,也是市场竞争的请求。
详细看,一是变革组织架构,精简部门,减少管理层级,扁平化、专业化。我们设立了企业金融、批发金融、同业金融、投行与金融市场四大部门群组,重点理顺业务和职责边境、职能定位。二是将新兴业务板块相对独立,推进客户部门和产品部门的相对别离,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相对别离。三是完善业务流程和配套机制,例如树立健全与市场开展请求相顺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做到可控和高效率;树立客户与产品双维度的业绩权衡与考核评价机制等。
我们希望经过革新,自我扬弃,强壮“体魄”,从而抓住市场机遇,迎来新一轮的稳健开展。
资产质量企稳向好
《21世纪》:我们留意到,兴业银行2016年不良发作额、发作率完成双降。你如何对待银行业将来资产质质变化趋向?
陶以平:去年以来,兴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现了企稳并逐渐向好的变化。一方面,我行一向主张向资产质量管理要效益,特别向特殊资产要效益,中心是推进“两个转变”——从单纯依赖核销、转让,向以清收、重组为主转变,从被动的处置化解向主动的协同运营转变。2016年我行清收重组占不良处置的比例达33%,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57%,远高于行业程度,能够说跑在了风险前面。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主动、真实暴露风险,严厉风险分类。一个正面表现就是我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在同类型银行中最低。
从整个银行业的状况看,经过近几年不良资产的集中暴露,同时宏观经济逐步触底整固,银行业资产质量已显现稳中向好的迹象。但在此过程中,经济与企业层面都需求和正在转型,面临的艰难和应战依然很多,银行在资产质量管控维稳上仍不可漫不经心。
《21世纪》:活动性管理是今年银行的重要工作,兴业银行在防活动性风险方面有哪些举措?
陶以平:活动性管理一向是银行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我行已构建了涵盖董监事会、高管层及施行层的活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以总行司库为主导的活动性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树立活动性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详细来说,第一道防线是业务一线,统筹布置资产负债管理政策,运营单位在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指导下展开业务。第二道防线是ftp定价管理,经过调整定价引导运营机构不时优化资产负债构造,坚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根本均衡。第三道防线是司库依据现金流缺口状况,经过场内业务操作停止资金融通。此外,定期展开压力测试,依据轻度、中度、重度压力情形测算活动性状况,并布置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防备活动性风险。
今年环境之下我们愈加强调活动性管理,一方面鼓舞运营单位加大中心负债拓展力度,改善负债构造,进步负债稳定性;另一方面合理把握资产投放节拍,严厉控制资产久期,调整资产负债错配,全行活动性情况总体平稳,资产负债各项业务持续安康开展。
坚持中心竞争力
《21世纪》:作为曾经的“同业之王”,同业金融一度被市场以为是兴业银行最大的特征,你如何定义兴业银行接下来的特征?
陶以平:兴业银行在同业业务范畴规划较早、耕耘较久,所以具备了比同业更多一点的市场影响力。这与兴业银行的市场化理念、差别化特征和优秀的创新基因密不可分,也是兴业最大的特征。
正是基于这一点,兴业银行可以在同业金融、绿色金融、银银平台、养老金融、投资银行、资产托管、ficc等范畴先行一步,构成了一定的共同优势。在兴业过去相对“短板”的批发金融,去年也完成弯道超车,营收奉献占比达20%,将来奉献占比更要达30%以上。
在业务才能上,兴业银行有三个鲜明特性,即投资才能强、买卖才能强、结算才能强,这也是我们鼎力推进“三型银行”建立的优势所在。所以,将来我们在开展壮大绿色金融、金融市场业务等传统特征业务的同时,将着力在投资范畴、结算范畴、买卖环节培育新的特征业务和增长点。
《21世纪》: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对银行业产生了宏大的影响,兴业将如何继续增强金融科技(fintech)的交融与投资?
陶以平:银行3.0时期已降临,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兴业银行长期坚持科技兴行战略,不只是国内极少数具备银行中心系统自主研发才能的银行,也是国内独一一家对外输出中心系统技术的银行,目前有300多家中小银行正运用着我行提供的中心系统托管效劳。
近几年,我们更进一步提出科技的角色要从以往的支持保证向引领业务开展和驱动转型创新转变,积极推进金融与科技的交融,在中心系统、在线融资、智能风控、挪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成果。将来仍将举全行之力加快聪慧银行和数字金融集团建立。
一是机制优化。我们将独立法人子公司兴业数金公司作为集团科技金融创新的平台,树立了科技金融创新实验室,探究区块链、机器人、生物辨认等科技的推行应用;拟设立特地的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科技项目。
二是准确制导。推进数据管理平台和大数据智能云平台建立,强化大数据剖析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