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天枢庄园网(山西)是山西唯一专业为庄园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OTA平台,是山西1200多个生态庄园和1800个特色乡村共有的家园。天枢庄园网(山西)是绿色电商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和统一营销平台,是联系庄园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构筑庄园经济共同体,以规模效应引导旅游消费新模式,让游客在饮食上回归安全、在生活上回归庄园、在精神上回归自然,把3000个旅游点打造成中国的文旅休闲度假基地,是天枢庄园网(山西)的发展使命。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更好了解山西庄园特色,天枢山西庄园网特推出《每日一园》专栏,今天为大家介绍太原市古交狐爷山风景区。
狐爷山因埋藏春秋晋国大夫狐突而得名,其最高处海拔2202.7米,夏天气温平均20摄氏度,不仅有狐爷庙、避暑山庄和王墓群等十多个景点,而且还生长着数百种奇花异草,处处奇峰显赫,风光秀丽迷人,是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集餐饮、住宿、观光、会展、娱乐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狐爷山风景区
狐爷山位于古交市原相乡,是古交市与交城县的界山。该山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两峰屹立,东峰海拔2160.5米,西峰海拔2202.7米。2003年,经关帝山林区申请,国家林业总局正式批准关帝山林区为国家森林公园,狐爷山就坐落在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平川景区内。该景区占地总面积为3782.8公顷,景区森林覆盖率为48.2%,其中80%以上为油松。
狐爷山四季景色分明,自然“八景”:东仙日出、西仙夕照、林海松涛、奇花异草、山川叠翠、古洞神幽、秋色飘香、玉树琼枝美不胜收,真有“春游桃杏红,夏览奇花香,秋观果满枝,冬赏雪中松”之妙。人文“四绝”:禹王遗迹之古、王墓历史之久、忠烈渊源之长、天井传奇之幽,还有许多大禹治水遗存的传说,如绊船橛、西仙、东仙、天鼠石、骡蹄圪洞等古地名,人文景观可见一斑。
“忠”文化发源地
据《国语》、《左传》、《史记》记载,狐爷山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外祖父、晋大夫狐突活动、居住的领地。公元前637年,晋怀公畏惧重耳的势力,敕命狐突召回辅佐重耳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狐突不从,并当面痛斥晋怀公道:“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数年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子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也。”接着又道:“忠臣事君,有死无二,二子之忠于重耳,犹在朝诸臣之忠于君也,即使逃归,臣犹将数其不忠,而戮于家庙,何需召之乎?”怀公听罢,恼羞成怒,遂命二力士将刀架于狐突脖颈上,最后威胁道,现在还为时不晚,二子若归来,可免你一死。又命殿前使臣将笔、柬呈于狐突面前,威逼其书写召书。狐突从容不迫,抓起笔在柬上大书:“子无二父,臣无二君”八个字。怀公看罢,勃然大怒,遂将狐突斩首于市曹,同其一起被杀害的还有家人五六十众。
这是中国历史上对“忠”的定义、内涵最早且最具权威性的记述和诠释。这就是被后人称为“教子忠臣不事二主”即“教忠不二”的思想渊源。在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回国继承了君位,遂将外祖父隆重地改葬于马鞍山,并封马鞍山为“狐突山”;后来狐突之子狐毛、狐偃因辅佐晋文公成就了春秋霸业,功高盖世,死后亦葬于狐突山上,故后人亦称此山为“狐偃山”;又因其山势酷似马鞍形状,故也称其为“马鞍山”;而当地老百姓自古以来出于对狐突父子的敬仰之情,俗称此山为“狐爷山”。这样就形成了多种称谓并传于世的状况。
北宋景祐年间(1036年),仁宗赵祯皇帝赐狐突庙“忠惠”匾额;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拨国库银两在庙址处扩建“忠惠庙”;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赵佶皇帝敕封狐突为“护国利应侯”;光绪三年(1878年)加封狐突为“灵弼侯”。至此,狐突便有了“灵弼忠惠护国利应侯”的美称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赐狐突“三晋名臣”匾,光绪十八年(1892年)又赐“功著晋邦”匾。人死后能如此谥封的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见,狐突乃是中国“忠”文化的鼻祖,而狐爷山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忠”文化的发源地。
“贾”姓之祖
另据史学家史国强先生所著《中国姓氏起源》记载,狐突的后裔有一支以“贾”姓延续。贾姓之始,以地名得姓,其有两支。周朝康王时,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有少子公明,被封于贾地(今山西临汾一带),成立贾国,为周王室附庸国,称为贾伯。后来贾国亡于晋,公明的支庶子孙有一支便以国号“贾”为姓,此为姬姓之贾,源于周朝中早期,形成于春秋时期。晋国灭贾以后,晋文公重耳便把贾国的王族遣散到各地,贾地便成为晋国的一个重要城邑,称“贾邑”。
不久,晋文公把自己的表兄狐射姑(狐偃之子)封于贾邑,因食采于贾邑,便以地名改姓,称为贾佗(他),贾佗的后代遂为贾姓。
《史记·晋世家》称“狐氏出自唐叔虞。”《中国姓氏起源》载:“唐叔之后有狐氏。”不难看出,贾姓不管起源于哪一支,他们同属于唐叔虞的后代。同时也可以认定,贾姓起源于狐突之后,狐突也理所当然地称为贾姓的共同祖先。此外,狐突的裔孙狐鞠居的后代有一支姓“续”,有一支姓“筒”,狐突之后还有一支“温”姓,一支“舅”姓延续。因此,狐突之后最少有五支姓氏延续于中华大地,人数可达数百万,在这个意义上讲,狐突又是中华根祖文化的鼻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