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手机上玩养蛙游戏吗?在冶金园(锦丰镇)新港村,真实的养蛙人已用稻蛙养殖养出“致富经”,以田养蛙、蛙利稻田,养殖基地蛙声阵阵。
肉质肥美的蛙
近日,记者来到了冶金园(锦丰镇)新港村丽欣源稻蛙养殖基地,这里蛙鸣此起彼伏。放眼望去,成片的蛙池很是壮观。走近一瞧,只见一块块稻田被单独围了起来用作蛙池,蛙池内有浅水泳池,以及供蛙类栖息的水岸,水岸上青草茂盛,隐约有几只蛙正躲在草中小憩。
当有人靠近时,水岸边上的蛙立刻有所察觉,敏捷地跳入水中,躲藏进草丛。蛙池上方罩着纱网,据养殖基地创建人黄汉兵介绍,纱网是用来防止蛇类、鸟类偷吃,“周边生态环境好,蛇多,蛇最喜欢吃蛙。鸟的话,主要是白鹭,经常在附近徘徊。”
稻蛙养殖
黄汉兵
是新港村居民,因小儿麻痹症造成肢体三级残疾,相较于平常人,走路有所不便。但他始终坚强乐观,做过裁缝,开过服装店,办过纺织厂。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央视的《致富经》栏目播放的青蛙养殖专题片,顿时萌生了养蛙的想法,“张家港地区养蛙人并不多,但是爱吃蛙的人很多。有市场需求就值得去做。”
黄汉兵先后前往四川、河北、南通等地向养蛙人取经。去年3月份,他自筹90万元,在新港村承包了30亩地,走上养蛙之路。经过多方考量,他选中了黑斑蛙,也就是俗称的“田鸡”,“‘田鸡’肉质细腻、繁殖能力强,对周边环境、温度要求不高,易于养殖。”黄汉兵说,目前正是“田鸡”的产卵期,他每天5点钟就起床了,和养殖场其他两个工作人员一起,转移卵子到孵化池。
“大蛙吃小蛙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将所有的‘田鸡’根据生长期不同,分别放在不同的池内。”在黄汉兵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孵化池。“每天约有20团左右约3万粒子,90%能变成蝌蚪,65%成为‘田鸡’,存活率还是很高的。”黄汉兵说。
田鸡
孵化池
新垦蛙池
沿着田埂向前走,记者注意到,稻田外还有许多“田鸡”正散养着,它们有的栖息在田埂上,有的在池塘里游泳,好不快活。提起这事,黄汉兵深吸了口气。原来,去年7月份,黄汉兵遭遇了一场创业危机。7月7日一场大暴雨突然来袭,由于养殖基地是低洼地,排水堵塞,河里的水开始倒灌,三分之一的“田鸡”被淹死,还有一些顽强的“田鸡”跳到了稻田外面,经济损失达到50万元。
望着一片汪洋似的蛙池,黄汉兵有些失落,但挫折未能打败他。暴雨过后,他逐个检查蛙池的排水、构造。他吸取经验教训,叫上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挖沟排水,重新建造蛙池,“主要就是加高水岸,这样当水位上涨,‘田鸡’可以跳到岸边避难,还有就是增设排水管道。”与此同时,黄汉兵没有停下创新学习的步伐。去年12月份,他开始尝试稻田养蛙,稻田为蛙类提供栖息场地,同时蛙可以捕食稻田害虫,排泄物还可肥田。
田
鸡
黄汉兵手指向南面一大片稻田,介绍道:“那是新增的40亩稻田,预计4月中旬就能开始养蛙,也就是说基地总面积已经增加到了70亩。”黄汉兵说,经初步测算,今年基地光养蛙收入就能达到300万元,大米收入超过15万元。
目前,丽欣源稻蛙养殖基地正在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
记者丨顾素妍
摄影丨顾素妍
美编丨陈宇
原创内容,其他媒体和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缪一松的谜世界】
上期谜底:亚
本周谜题:我省实力列前茅(3字热播剧中人物)
友情提示:直接回复“猜谜”小编告诉您答案!
点一下“在看”,让我知道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