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案例 | 姐弟俩找方向

2013年10月份,穿着短袖,宋宝民跑到北京听了一场演讲。一个刚创立13个月的小吃品牌黄太吉,靠一款煎饼估值12亿。
创始人台上意气风发,却刺痛了台下的宋宝民——人家才13个月,就动辄a轮b轮融资数千万,而自己做的姐弟俩土豆粉连锁生意,已经整整13年,却 “除了挣点儿钱,什么都不是”。
回到郑州的第二天,宋宝民召开公司全体会议, 鼓励大家“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起来”。那两年流行一句话:“站在风口上,即便是头猪也能飞起来”。
话是撂出来了,如何飞?得先有个方向,而姐弟俩最缺的就是方向。
或许是巧合,2013年听完那次演讲之后,宋宝民经常头痛。时常有一种被洗牌的危机感,焦虑不已。
娘胎里的病
有变革意识,也采取了行动,纳入信息化应用,聘请优秀人才,做渠道的梳理,但还是没有方向。
作为河南最大连锁餐饮企业之一的掌门人,宋宝民的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
郑州是全国交通枢纽。2012年,姐弟俩在郑州火车站开了一家土豆粉店,房租260万,押金150万,加上装修运营和人力成本,全部投资下来600多万,最后以连亏三年,亏了将近一千万告终。
投资、经营和管理中的经验主义,让宋宝民觉得并不靠谱,尽管这是姐弟俩成长的路径依赖。
姐弟俩旗下有500家加盟店,但从一开始,对加盟店的管理就是体系中所缺失的。要数据没有,每天营业额、库存多少也都不知道。
2013年,姐弟俩引进oa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14年底引进erp系统,经过六个月的应用,却并没有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姐弟俩希望把全国加盟店的数据放到系统中来,却发现每天报上来的数字是假的。
引进erp的目的是要掌握连锁店在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如何提升营业额。当理解与被理解出现分歧时,结果就会跑偏。
对于加盟店,所能控制的也只是原材料的销售数据,按照人均消费换算成每天卖多少份,再以此估算加盟店营业额。结果并不准确,因为原材料会有库存。
2014年,姐弟俩设定了业绩增长8%的小目标,一年过完不仅没实现,还下降了10%。2015年度,整体业绩又下降25%。
这种重大打击,恰恰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增加直营店建设,增加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应用,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进行全方位管理变革,结果反倒迎来大幅下降。
作为创始人的宋宝民心里很清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问题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从姐弟俩创立之初,就是“带着问题上路,属于胎里带的毛病”。
2001年,郑州市纬四路一间4平米档口,成为宋宝民走出农村老家,在省城的立足之地。窘迫的宋宝民,和堂弟、妻子一道,靠 “一张纸一万” 的加盟模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姐弟俩总店老照片,摄于2004年
2008年,姐弟俩土豆粉在全国开设加盟店1000家。只要交钱就可以加盟,授权使用品牌,还能通过配送原材料再赚些差价,哪有什么管理意识。
发展壮大靠加盟,问题也源于加盟。人在安逸状态,很少考虑危机。但姐弟俩却是在安逸时考虑过危机,并采取过行动的。
那两年的姐弟俩,在宋宝民眼里就像一艘负重前行的船,不知要驶向何方,只是在不停地捕捞小鱼小虾,时刻担心它能否一帆风顺。
2016年11月11日,姐弟俩决定捕量少质优的鱼——提高加盟要求,要质量不要数量,这一举措使得加盟商数量逐渐减至500家。
不过仅仅坚持了一年,到了2017年11月11日,姐弟俩又开始做加盟了。“二哥来了,要开你的店,你做不做?三姑来了,你让不让加盟”?
归根到底,还是未能超脱人情因素。宋宝民老家河南西华县,村里许多人的生计都与姐弟俩土豆粉有关。
模仿者也是层出不穷,连店名都像亲戚:兄妹俩、姐弟亲、妞弟俩、弟兄俩、哥弟情…。
迈不过人情这关,业绩又节节败退,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去改革,也许下滑的更大,宋宝民下定决心壮士断腕,把娘胎里的病给治好。
有病乱投医
企业竞争,不进则退。在水大鱼大的年景,很难不被扰乱心神,定字当头很重要:定心、定力、定位
2013年底,宋宝民从台湾请来一位60多岁的老爷子,台湾第一家麦当劳店长,曾去过美国培训,属于很健全的人才。或许是姐弟俩达不到老爷子的要求,以阶段要求不匹配而解约。
从南方请来师傅对店面进行设计,装修,讲求b格;带着团队去广东、杭州、深圳学习,还跑到美国开店。一系列的动作,宋宝民称之为有病乱投医,毫无章法。
2013年水大鱼大,互联网餐饮浪潮袭来。房地产调控,许多热钱从地产转向餐饮渠道,才有了黄太吉煎饼、外婆家烤鱼、雕爷牛腩、西贝莜面村。
外部环境,再加上政策影响,让大餐饮首当其冲,员工被遣散后,会开个小店:对餐饮业熟悉,创业门槛低。姐弟俩土豆粉受到的冲击正是在这个时候到来。
当互联网、资本全方位进入餐饮领域,也有人摸上姐弟俩的门来谈。跟资本聊完,宋宝民觉得资本们其实也没有方向。
餐饮中基础性、技术性的管理运营,姐弟俩不缺。一年营收七八千万,也不缺钱。缺的是战略方向。
2013年,身边做实体的朋友都张口闭口谈互联网,宋宝民专门找人问什么是互联网,其中包括河南知名餐饮品牌,巴奴火锅创始人杜中兵,老杜回应说啥叫互联网啊?
从某种程度上,宋宝民受杜中兵影响很大。巴奴也走过许多弯路,用加盟模式在全国开了一百多家店,但最后把加盟店全部罢散。
直到2011年,杜中兵找人给巴奴火锅做了定位,4年后,巴奴真正开始发力。如今仅凭45家店,斩获营收10亿。
老宋和老杜相识于2009年,都是河南餐饮圈老兵。2015年,宋宝民约巴奴火锅创始人杜中兵深聊了一次。
给巴奴做定位的老师,和一加一面粉做定位的是同一个人,宋宝民也请过来给姐弟俩土豆粉做定位。咨询费从巴奴时的50万,涨到350万,还得等上半年,因为太忙。
后来宋宝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营销手段,但彼时已经四面楚歌,有巴奴和一加一的案例,对其产生了心理依赖,只得等待。
这半年时间,经历了跟台湾的合作,广州的合作、杭州的合作,合作后又断了。宋宝民觉得,这些都不属于姐弟俩。虽然没有所获,但方向感清晰了许多。
2017年3月23日,定位从一次内训开始,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调研。姐弟俩这才真正开始制定方向战略。企业运营、品牌,都围绕战略去做。
宋宝民觉得有效果,“比自己看书要强,至少有前进的方向”。
想法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有人推销原材料,会觉得品质虽然可以,但价格高,凭什么买你的?现在,宋宝民觉得“贵有贵的道理”。
员工的想法也在发生变化,认为姐弟俩是瞎折腾。一大批员工离职,造成了姐弟俩2017年人事地震,运营总监带着运营中心培养多年的骨干离开,再次创业时甚至还瞄准了同品类项目。
内部战争
均衡的持股比例在任何时候,任何组织都是一种缺陷。在企业丰收年景没有问题,遇到危机时,则可能摔杯子。
不仅是员工不理解,就连最核心也存在分歧。
宋宝民强压心头怒火,将担任公司两位股东、律师召唤到办公室,围坐在石面茶几旁,亲自将泡好的茶倒在圆形玻璃杯里。
这是2017年的一天,宋宝民刚提出品牌升级战略,16个字:上下一致,内外统一,食材升级,品牌打造。既然说要食材升级,先把面粉换成“一加一”牌的。
2015年、2016年,一加一面粉在市场上已形成品牌势能。宋宝民希望将“无添加”的特性,传递给食客,增强姐弟俩土豆粉食材品质的认知。
按照公司流程,采购合同先由律师审核,再由副董事长签字,但是副董事长这次拒绝签字。副董事长是宋宝民的堂弟。
“一加一”牌面粉一袋比市场贵20块钱,全年仅此一项增加200万元成本,相当于全年利润的1/5。显然,这牵涉到重大利益。
姐弟俩三个股东,宋宝民和副董事长各占42.5%,另一位也有近亲关系的股东占15%。
宋宝民在面粉采购合同签上自己的名字,交待尴尬的采购, “按我的去做”。
宋宝民认为,“一加一”获得市场的价值认可,具有一定品牌价值。但副董事长认为,中粮也是大品牌,也是无添加,还便宜20块钱,凭什么非得用一加一面粉?
巨大的价值差异,让那一天“非常有戏”,“都非常牛”。
这次会谈,以克制和诚恳开始,以争吵和愤懑结束,中间说到不可开交时,宋宝民把面前的茶杯摔了——2018年春节前,宋宝民用毛巾擦着玻璃杯,一边向本文作者指了指桌面留下的一个永久印迹,“本来和我这个杯子是一对”。
“我当时送给他们一句话,如果想让姐弟俩很好的活下去,即便是我离开,你们也应该这样做”。宋宝民说,“打造品牌就应该如此”。
宋宝民真的打定主意离开,去美国把市场做起来,相比公司均衡的股权关系,美国更能施展拳脚。既然有人反对,那就由反对的人管理好了。
礼拜一,宋宝民没有上班,堂弟通过律师给宋宝民传话,不接受。宋宝民让律师回话,可以把股份让给他五个点,自己离开。堂弟仍然不接招。
几个回合下来,达成妥协,凡事还是得由宋宝民说了算
“摔杯子还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宋宝民也承认,股权结构导致的冲突,将价值观之间差异暴露无遗。
虽然宋宝民赢得了内部分歧,但一加一面粉并没有在店里陈列出来,让消费者看到——这意味着,在经营管理中已经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笔损耗。
提升价值
连锁企业想做大做强,不是靠低价位,而是靠高品质支配高价位,做品牌价值的提升。
2005年,宋宝民坐在肯德基餐厅,吃着薯条,冒出一个想法:大家都同样做餐饮的,用同样原材料,人家全球开店,什么时候姐弟俩也能走出国门。
2006年,姐弟俩全国年会上,宋保民作演讲
10年后,姐弟俩土豆粉真的跑去美国开了一家直营店。这个店对姐弟俩土豆粉影响非常大,带来一阵兴奋,尽管还是缺乏方向感,但至少不那么痛了。
宋宝民一次在内部总结时说,先不讲美国两家店盈利多少,至少让他真正了解肯德基麦当劳,人家从1987年进入中国开第一家店,就具备标准化和系统性操作。
姐弟俩摸索到的做法和国际巨头有相似之处,解决品质的前提是解决工艺。早在2008年,姐弟俩就要求店里将菜一秤一秤秤出来,汤全部按照比例配备,也是快餐标准化。
相比肯德基麦当劳,另一个卖汉堡的对姐弟俩影响更大。和姐弟俩一年创业的shake shack,卖了16年汉堡,只开了三家店,姐弟俩16年来,复制了1000家店。
shake shack出发时就与肯德基麦当劳打造差异化:大小和售价均为肯德基的一两倍。
前10年时间完善体系,只开了3家店,而此后几年里,在开全球开了70家店,每家店估值一千万美金。
shake shack品牌给宋宝民带来极大启发,每次去美国,总会去认真吃上两顿。
宋宝民用了一个比喻:姐弟俩十年来忙于接天上的雨水,先接住再说;而这家汉堡店用十年时间深挖一口井,打出来的井水可供100年享用。
姐弟俩也决定开始深挖一口井。2018年春节前,宋宝民在年终总结会上宣布,十年之内直营店开到500家。前五年开50家,后五年开450家。
“这一千家店就不应该是你的,本来你在2001年出发的时候,就应该像人家这样,用十年就做两三家店,不断打磨、优化、调整,把体系建立起来,再全球开店”。
许多土豆粉小吃店主,找人设计个logo,租个门面房简单装修一下,即可开业。作为一种小吃,土豆粉的竞争对手也来自店面周边竞争对手,如米线和麻辣烫。
抛开竞争因素,口味区域化也是未来发展的瓶颈之一。土豆粉的消费者基本处于黄河两岸,没有走出更远的地方,如长江一带还是一片处女地。
2015年5月20日,美国纽约的姐弟俩土豆粉店开张。目前,正准备在美国开第三家,并琢磨着怎么让美国的年轻人也喜欢吃。
肯德基麦当劳全球开店,早就把利润含在成本里,而姐弟俩做什么都为了省钱,导致“没法去跟有高品质的东西对接”。
现在人们都在讲品类品牌,17年前,宋宝民来到郑州的第一天,不懂管理,没有任何意识,专做土豆粉,并给土豆粉店起名“姐弟俩”。
2014年,宋宝民读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突然意识到姐弟俩土豆粉不就是品牌加品类吗。土豆粉虽然小,但在土豆品类当中,还算是数一数二。
光是第一还不行,姐弟俩土豆粉希望成为有价值感的第一。
姐弟俩土豆粉做了两点:汤是老母鸡熬的,有营养;不添加明矾,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