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小县城创业是种什么体验

一流大学毕业,考过公务员,呆过创业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创业,并且是在家乡的小县城。本应该是坐在高档写字楼里喝着咖啡看着报纸的都市白领,而眼前的他正挥着大铲勺、头顶白帽每天在十平米的房间里和油盐酱醋打交道。旁人眼中的不理解、屈才,只有任康懂得其中的苦与乐。
07年,任康大学毕业,他所上的大学是当地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他原本可以在那座城市得到一份薪资丰渥,发展前景好的工作。因为初出大学校园的不羁与桀骜,他放弃了那个工作机会,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开始了他的北漂之路。
任康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在一家创业公司找了一份写程序代码的工作。以前最怕稳定的他选择了一份“最稳定”的工作,早上9点上班,晚上披着星露回家,最奢侈的事情就是下班能看到当天的日光。和所有北漂一样,独自吃饭,独自生活,周末独自面对出租房,陪伴他的除了收养的流浪猫还有强烈的孤独感。
关于那段生活,我问任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任康停顿了5秒说:那是一段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因为孤独开始想家,因为想家开始否定自己,但心里面的不甘又驱使他继续北漂。
成长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提高,不是向好,而是变得复杂。
北漂生活的终止因为一通电话,刚上完一天班的任康拖着疲惫的身子站在地铁站外,他大呼一口气,准备迎接每天必过的晚高峰挤地铁大战。这时裤兜里面一阵尖锐的手机铃声暂停了任康的步伐,电话那头,姐姐略带哭腔地说:妈妈病危。当晚,他收拾行李回到了他一直不屑的小县城。
办完了妈妈的后事,任康才发现那个电话里面永远声音洪亮、爽朗健谈的军人爸爸原来已经老了,除了随处可见的白鬓,早已伸不直的脊梁,还有怎么也抹不平的皱纹。看着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表现出来的小心翼翼与欣喜,爸爸爱得那么小心,那么无奈,任康心中对家庭的愧疚彻底打掉了心中蜗居小县城那丝仅存的不甘。在自我理想与陪伴家人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在小县城里,他做过百货超市收银员,在牛肉加工厂当过销售主管,跑过业务员,这其中,有大城市过渡到小城市的不习惯,有工资相比的落差,但更多得是陪在家人身边的满足。
14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角吹响,万众创业给了这个时代每人一份创业的邀请函。有了政策和家人的支持,任康踏上了这一辆写着“致富”两个大字的列车,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对于小县城创业,他有话要说。
1、小县城竞争者少,客户也相对少,所以最好的创业项目是生活必需品
任康明白,小县城创业不比大城市,随便一个项目、一个点子就可以开始做。小县城竞争者少,客户也相对少,所以最好的创业项目就是生活必需品。他也深谙,现在的生意主要是做女性生意,特别是年轻女孩的生意。于是他决定开一家女装店,因为受网上购物的影响,现在的实体服装店很不好做,所以要想生意不被影响最好是选择互联网发展不怎么好的县城或者是人流量大、有中学做依托的城镇。所以在选址上他格外看重,几经周转之后,他相中了一个地点。
原本一个县城的重点高中都会设在县城里面,但是因为当地学校历史的特殊性,那所重点中学在一个镇上,高中生正是爱美的年纪,所以衣服是刚需。
就这样,任康的店开在了离学校不远、人流量集中、服装店不多的一个三岔路口。刚开始开业,因为款式新颖,宣传足,店铺离学校近,吸引了很大一批高中生。
但是任康考虑了前期的竞争者,没考虑后期发展起来的竞争者。因为看到任康服装店的红火,那一片地区陆续开了好几家服装店,高中生对衣服的选择除了款式没有其他,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在款式上下功夫。
为了寻找不一样、有特色的款式,任康去了广州、浙江、江苏等多个供货方考察、看样。渐渐地,任康的服装店成了当地片区销量第一的服装店。
正被其他竞争者艳羡的时候,任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店面。因为他觉得一个理智的创客需要在本该退出的阶段果断退出,服装实体店在没有品牌的支撑下很难走出去,除非是拥有自己的团队做自己的品牌,对他来说,选择了小县城就没想把店面品牌化,不想让工作占据自己过多的时间,他需要时间陪伴家人,出去旅游。
接下来的时间,他要尝试其他事情。
2、在县城创业,要耐得住寂寞。县城消费水平有限,一般行业不会一夜暴富
卖掉服装店后,任康带着家人出去游玩了一圈。
一天下午,任康闲着无事,开车去接在县城医院做护士工作的妻子。妻子一上车就抱怨:“医院食堂和医院又发生矛盾了,说是要换医院食堂承包人。因为员工反映食堂的饭菜不合乎口味。我也觉得不好吃,还是老公你做的好吃。”
任康是一个资深吃货,除了喜欢吃还喜欢研究怎么做菜,出去吃饭遇到好吃的菜总会去到后厨问菜的做法。妻子的这话任康新生一计,或许可以把医院食堂接管过来。
因为妻子在医院工作,医院食堂另要人承包任康得了第一手讯息,任康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接手了医院食堂。刚开始任康没打算自己当主厨,聘请了一个主厨,但是聘请的这个主厨因为态度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康辞掉了他,自己炒菜。
做菜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做食堂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任康每天早上5点起床,买菜、做饭,每天预估买菜的分量,确定样式,问消费者对口味的看法,过了饭点就抽空学习新的菜式。
在县城创业还要耐得住寂寞,对于做菜来说,特别是在食堂做大锅菜,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群体,做同样的工作,这也是县城创业必须忍受的事情。
那现在任康在干什么呢,就如开篇写的那样,挥着大铲勺、头顶白帽每天在十平米的房间里和油盐酱醋打交道。旁人眼中的不理解、屈才,只有他懂得其中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