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一公务员赴杭捐献造血干细胞


3月14日上午,杭城阳光明媚。在浙江省中医院12楼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离心机缓缓转动,殷红的血液从冯威左臂缓缓抽出,经机器分离干细胞后,从右臂回输至体内。
冯威是温岭市财税局的一名公务人员,今年三十出头,他个子不高,总是面带微笑。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从冯威体内抽取出的242ml造血干细胞被及时转送到河北的一家医院,救助一名28岁的女白血病患者。
他是台州市第25例、浙江省第337例、全国第61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温岭市公务员系统中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
“很幸运,像中了彩票”
2014年7月,在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活动上,冯威毫不犹豫地让工作人员抽取了血样,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误区,认为要直接脊椎穿刺抽取骨髓。其实,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技术早已革新,如今更像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献血。”冯威说,“骨髓成功配对的概率很低,多个人参与,也就意味着成功的几率高了一些。”
去年8月,冯威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与一个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那一瞬间,他感到自己的使命感被点燃了。经过初筛、再动员、高分辨等程序,冯威与河北的这位患者成功配型。
“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救别人的生命,这很有意义。”当得知匹配结果后,冯威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这么低概率的事情都被我碰上了,感觉很幸运,像中了彩票。”
2
家人的支持让他更坚定
冯威的父亲以前也经常去献血,但对造血干细胞了解不多。“当时我简单地和爸妈沟通了一下,爸爸特意去网上查了资料,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伤害,就同意了,还让我自己多注意身体。”家人的支持,让冯威更义无反顾。
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冯威需要连续4天注射动员剂。3月9日,父亲就陪着冯威来到了杭州。冯威是家中的独子,父母的顾虑和担忧自然少不了。每一次冯威注射动员剂时,父亲都在旁边用手机拍下这画面,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他更为儿子感到骄傲。
之前,冯威还特意加入了几个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微信群,向前辈们了解捐献情况。“在注射动员剂期间会有一些症状,例如骨头酸痛、头晕等,但都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捐献后休息1周到2周,身体就可以恢复了。”
冯威说,他感觉其他都挺好的,只是脊椎骨这边有一点酸。
3
为增加血压,左手捏压缩器捏得麻木
那几天,省中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也非常热闹,来自全省各地的志愿捐献者一拨又一拨,大家会一起鼓劲点赞。
捐献前一天,冯威还和父亲特意去看望当天的捐献者吴锋。“没有捐献过,原来感到压力有点大,但看过之后,心里有底了,就没那么紧张。”冯威说。
采集当天,早餐不能进食牛奶、豆制品、鸡蛋等食物,冯威于是就干吃了几个馒头。
采集时,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由于采集血管内血压过低,一直无法正常开始,冯威紧张得直冒汗。根据医生的指导,他很配合地进行握拳伸缩。身旁的父亲一直给他加油打气。在近4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冯威不断地借力手中的压缩球来增加血压,采集结束后,他左手都捏得麻木了。
当天,冯威还收到了患者送来的礼物——一条围巾和一封感恩信,信是患者丈夫写的,他向冯威表达了感谢。
冯威是温岭市公务员系统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说到这个,性格原本就比较腼腆的冯威更加不好意思了。“其实真没什么,我就是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在公务员群体中,很多人乐意做志愿服务。”
通讯员 叶琳 林琦 记者 王超 文/图